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专题报道>>今日理论版
今日理论版: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2008年02月29日08:57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无标题文档

学习十七大精神 贯彻十七大精神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谢旭人

  内容提要

  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精心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充分认识公共财政的使命和责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多方面对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明确了深化财税改革的主要任务,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要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各类社会主体实施统一的财税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现代管理原则,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发挥好这些作用,就要求通过相机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财政支出增减变化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税政策引导,弥补市场失灵和不足,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税收这一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并运用财税政策和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依法对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财政分配和经济运行规范有序,维护财经纪律。可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方方面面都与财政息息相关。财政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始终牢记和认真履行公共财政的使命和责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精心谋划财政改革与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到财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政策制定、宏观调控、预算安排、体制改革、监督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等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全文】

朱文鸿

言能听

道乃进

  “言能听,道乃进”,出自《史记·殷本纪》,是商代贤臣伊尹劝谏开国之君商汤的话。意思是说,只有能够听得进各方意见,才能使治国之道不断得到完善。千百年来,这句话受到了历朝历代为政者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前一段时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曾引用这句话来说明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重要性。的确,对于长期执政的我们党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能否做到“言能听”,是一个大问题。
   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因素。要赢得民心,就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民声、民意不在书本上,不在官衙里,而在群众中。我国古代的一些为政者就懂得这个道理。早在周朝,朝廷就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常年巡游各地以采集民间歌谣,从中体察风俗民情,考察朝政得失。唐朝太宗皇帝坚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鼓励谏诤,采纳良言,造就了光耀千秋的贞观之治。而那些刚愎自用、闭目塞听、偏听偏信者,最终往往是失道寡助,导致天怒人怨、国破身亡。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注意从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利益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全文】

思想纵横

 构建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补偿机制
 
        侯凤岐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深入研究生态环境及其利用和保护的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认识和把握生态环境及其利用和保护的特点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赖以进行的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属于公共产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呈现出稀缺性特征,因而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或市场机制都无法保证和激励人们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资源供给的水平。生态环境资源消耗与生态空间占用的实质,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重新分配问题。这就决定了必须采取行政规制、经济手段、法律制度、市场机制、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资源的系统性、正的外部性、非排他性等属性,导致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享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费搭车”的问题。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资源盈余地区很难对自己为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服务进行合理收费,从而失去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生态环境资源储备的积极性;生态环境资源赤字地区可以免费或低价消耗生态环境资源和享受生态服务,因而也就不会去过多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和保护问题。生态环境资源盈余地区在生态保护中的正的外部效应得不到合理补偿,生态环境资源赤字地区在生态环境资源消耗与占用中的负的外部效应也不能合理地内部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与收益相背离,就会导致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供给减少,生态环境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降低。【全文】
点击进入图形版

干部说干事

 

 

发扬党内民主 增强创新活力

赵 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与党的创新活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大意义。当前,通过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应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作为着力点。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反映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员主体意识愈强、权利愈得到保障,党内民主就愈充分。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出了新要求,采取了新举措。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他强调,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对党员的各项权利作了更为规范和完善的规定,对党员权利的保障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要求。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在党建工作中牢固树立党员主体地位意识,把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自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应在教育管理中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和实现党员的各项权益;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础,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维护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敢讲话、讲真话。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需要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指明了方向。【全文】

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2008年年会”述要

何 刚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举办的“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2008年年会”,近日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举行。与会者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环节。当今时代,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推进创新。只有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才会有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而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的功能,努力建设更多的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促进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进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与会者指出,企业是生产部门,也是研发、创新部门,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企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展才会更有活力和后劲。【全文】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编:权娟)

 相关专题
· 今日理论版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