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专题报道>>今日理论版
今日理论版: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2008年01月30日08:57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无标题文档

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网络文化建设对话录


动天地

主持人记者 吴珺 何民捷

嘉 宾:

 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刘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辛向阳

 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王守光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扩大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增强我国的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近日,记者就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王守光进行了对话。

  网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主持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那么,网络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辛向阳:网络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9月,我国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我国首次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的信道宽度只有64Kbps。这一年,动工建设了第一代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七十七个国家。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我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这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网络文化和网络宣传在我国的诞生与发展。
  王守光:网络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延伸,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通信、开展合作、共享信息和智慧提供了平台。当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往都借助乃至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的时候,就产生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主持人:网络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守光:网络文化具有比传统文化形态更优越的功能。首先,它具有迅速传播知识、信息的功能。网络可以传播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具有迅速、交互、图文并茂的特点。其次,它具有商业功能。通过网络进行商业活动,省力省时。随着安全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商业活动会越来越红火。再次,它具有娱乐服务功能。网络文化使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大丰富,人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可以说,互联网为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
  辛向阳:网络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已经显露。一是网络文化正深刻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人们的吃、住、行、交友等日常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二是网络文化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网络与文化的结合推动着一个新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2006年以来,很多省市区纷纷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丰富着生产力的内涵,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三是网络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传播迅速、直观,覆盖面广。一种新思想、新观念一旦出现并在网络中传播,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各种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如直观的图片、表格,最直白的语言等)迅速传播。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主持人: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情况看,网络文化发展快得令人目不暇接。我国的网络文化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刘正荣: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秩序进一步规范,违法信息的传播得到遏制,网上舆论主流积极健康,网络文化产业逐步壮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日益扩展。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网络文化工程,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上网,提升了网络文化品位。
【全文】   

学者论学问

 文化发展为何要把社会效益
     放在首位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罗贵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什么是社会效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什么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效益的解释是:“各种经济活动及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等在社会上产生的非经济性效果和利益。”这里讲的非经济性效果和利益,是指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非经济性效果和利益。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要重视社会效益,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可以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说,是由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即上层建筑必须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促进其形成、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创作出更多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全文】

点击进入图形版

改善民生须以群众满意为依归

朱步楼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握改善民生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也对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更新发展理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要在推进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才有动力和活力;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扩大政治参与、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显著增强,对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殷实等方面的渴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顺利转变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导致政府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影响民生的改善。应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行为准则,通过科学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其社会自治功能,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全文】

理论信息

  

把握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第二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述要
  

  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光明日报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与会者围绕“确立生活品质导向,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就杭州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开展生活品质评价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与会者认为,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须有新的方式,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城市生活品质建设,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使城市适宜居住、适宜创业。杭州市委、市政府把握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注重生活品质的发展理念,开展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实践探索。这一发展理念和实践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者指出,生活品质评价从满足人的需求的角度、从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来评价城市,这就使城市与市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
【全文】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编:权娟)

 相关专题
· 今日理论版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