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陈光林
2007年10月31日16:27   来源:zzzzzz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也是一篇有着鲜明时代精神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其最重要的成果和标志,就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认识和理论创新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高高举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道路,同时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验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上,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论断非常重要,它既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实践、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随着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其任务和要求也将随之发展变化,因而必然产生出新的理论要求,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以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就是说,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形成了一个总的理论指南,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规律的理论概括;同时也在实践中形成了这个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继承与发展、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有机统一体,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统一体。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和不断成熟完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所达到的理论新高度、新飞跃、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衔接、贯通、融合,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向前推进并形成新的形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当然,这个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停止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根据新的实践和历史条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在新的理论成果的指引下推动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标志和体现着我们党在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巨大勇气,标志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邓小平理论曾经指引我们胜利开辟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程,形成了以改革发展为特征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开创新局面,胜利走向新世纪,形成了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发展为特征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创新,已经并将继续以科学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科学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和辉煌。

  科学的理论阐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而且全面、深刻、系统地构建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括、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报告详细分析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

  面对新的阶段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以及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要求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二,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除了它的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外,还有它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思想继承性,以及深刻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经验。很明显,它的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可能有科学发展观。同时,没有人民群众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伟大实践,也不可能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实践的基础上,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也只有在经过了二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历史变革,既看到了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看到了改革发展中必然反映出的新矛盾、新要求;也只有在当今的世界视野观察中,认真总结世界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才能总结出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只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党才具备了更加成熟的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创新发展的品格和勇气。马克思主义与国情和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新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中国国情,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科学发展观。

  其三,十七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兴国之要”。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反映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总之,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阐述,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吸取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的经验教训,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根本特征、属性实质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新挑战,推进新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四,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党领导下的新的伟大实践,是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宏大工程。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报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阐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基本路线、社会和谐、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的内在统一性和有机联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特征和客观要求。

  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和系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和智慧。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关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意义;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化和升华;关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关于坚持统筹兼顾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思想方法;等等。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系统论述,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强大的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它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认识、新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党的执政理念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新的更高要求的实现,必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奋斗和工作都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和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新的执政理念,要求必须更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实现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的条件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创造和新的实践,新起点、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才能更好更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比如,在经济建设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上,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创造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等等。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并形成一系列战略思想,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与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拓,证明了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正确性。十七大报告总结五年来的成功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战略思想,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和展开,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统领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进一步科学认识和回答。科学发展观及其一系列战略思想,在本质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性要求,在实践上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会越走越广阔,必将迎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
(责编:杨媚)

更多关于 科学发展观 的新闻
· 紧紧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
· 让科学发展观与官兵心贴心
· 为什么要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以科学发展理念引导民主政治建设
·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
·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