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专题报道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理论阐述
海南工业化: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7年08月20日09:52 来源:
zzzzzz
海南工业化: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专题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只有扎扎实实地补好工业化这一课,才能为进入更高阶段的现代化创造条件。“海南要不要搞工业?” “海南能不能搞工业?”这两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们整整20年。
“非工业的现代化论”与“克拉克定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美国未来学者威廉·托夫勒的 《第三次浪潮》传入中国,其最激动人心的观点就是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富国与穷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他认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是 “第一次浪潮”,工业文明是 “第二次浪潮”,而信息文明则掀起了 “第三次浪潮”。从欧美、日本到 “东亚四小”的现代化,都只是 “第二次浪潮”的现代化,第三次浪潮的现代化要 “锄头加卫星”,跨越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信息化。他举出的实例是阿拉伯石油富国。
托夫勒的这套观点,直接向经济学的 “克拉克定理”提出挑战,该定理为:首先要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然后才有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然而托夫勒这个使其名噪一时的“非工业的现代化论”,在过去二十几年里,没有在世界的任何国家和地方得到过验证。似乎没有什么人承认阿拉伯石油富国是现代化国家,因为它们不过是出卖资源换取别人的工业生产成果。换言之,只转移财富,不创造财富。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虽然有几分像,却不代表整个印度。真正令西方世界望而生畏的是制造业――仅次于 “中国制造”的,就是“印度制造”。
建省初期曾提出“工业为主导”
托夫勒的学说在海南学界也曾广有影响,却同样只开花,不结果。不少论者幻想跃过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实现直达信息化时代的 “跨越式的发展”。尽管早在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我省采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张,实行 “工业为主导,农工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战略,但因基础设施中的最大瓶颈――陆岛交通长期得不到解决,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拖再拖,更使 “非工业的现代化论”,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各种不同形式提出。
然而到了2006-2007年,海南的工业化大项目建设终于兴起,极大地充实了省级财政。有了钱就好办事,无论是公共服务的提供、帮扶弱势群体的各项公益事业,还是改革公务员工资,都是靠了日趋丰厚的工业红利才得以实现的。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大项目并非所谓“信息智能岛”那样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偏偏就是属于 “第二次浪潮”的能源工业和能源化工工业。海南的 “非工业的现代化论”,也随之戛然而止。此时距海南发展战略的制定,已经过去了近20年。
平心而论,“非工业现代化论”长期盛行,并非事出无因:其一是海南创造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条件,花费的时间太长,仅仅是粤海铁路通道一项,从酝酿到建成就是十几年。先是协调邻省关系,后是协调省部关系,好不容易立上项又碰到1993年宏观调控紧缩银根,一直拖到1998年才上马;其二是海南建省办特区最初几年真正繁荣起来的 “先行产业”,统统是依靠国家政策倾斜、具有 “转移财富”浓厚色彩的产业,如外贸、金融和其他第三产业。
一项成功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从既定现实出发。要过十几年后才能开始实施的战略,当然是有缺陷的战略。不过它最终还是实现了,至少说明大方向仍然正确:既符合海南的实际,也符合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光搞旅游和农业能不能富起来
经常有人说:“这么美的环境,你们光搞旅游就成了!”其实不然。倘若果真如此,需要满足三个假设条件:第一,假如海南不是800万人口,而是80万人口;第二,假如海南不是地处贫困落后的北部湾,而是临近高度工业化的欧美日之类的什么地方;第三,假如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时间不是在全国人民尚未充分解决温饱的1988年,而是在2006年,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已经进入中期的后半阶段,广大城镇居民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买房买车,开始养成旅游度假的消费时尚。在以上三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条件之下,我们确实有可能 “光搞旅游就富起来”。但事实上三个条件都不具备,我们只能面对现实,积极发展工业和农业,养活800万人口。
经常有人说:“这么好的气候,你们光搞农业也能富起来!”世界上的确有许多农业富国,但无一不是因为有了工业化才富。农业是稳定社会、赖以富民的基础,而真正的现代化农业,正是工业化的农业。现代化农业需要大量的农用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农用技术装备,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海南的工业建设确实没有必要门类齐全,但总要有选择地搞几样,以积累资金,购买那些设施和装备。农业现代化是很费钱的。
甚至有人建议:“你们不妨推迟50年再发展,那时海南就有一流的生态环境!”自己不发展产业,坐等着人家都实现了现代化,再让咱们的儿孙去侍候人家的儿孙来游山玩水,只求一杯羹,这样的建议纯粹是拿穷人开心。
工业是海南现阶段的主导产业
事实上,在海南发展最困难的时刻,优惠政策一变,外贸优势尽失,“泡沫经济”破碎,真正能够苦撑大局的,恰恰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实业,是热带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海南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更使旅游业的机票收入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优势在兄弟省区市中非常突出。
现在回过头看,那10年我们之所以倍感艰辛,就是因为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迟迟没有来临。只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朝阳产业发展起来,工厂运转一年,就有一年稳定的收入,就能钱源茂盛,百业俱兴,这就是所谓“无工不富”的道理。21世纪我国工业化建设进入全盛时期,居民消费迅猛增长,能源工业大受青睐,几乎所有的能源大省都实现了财政翻身,海南也有幸位列其中。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带来的新兴工业项目,个个都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不能像我们从前期望的那样,直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它们又为大规模的创业和就业,创造了前提。围绕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可以多搞些为之配套服务的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形成产业集群,这正是广大民私营企业的用武之地。
所以新兴工业发展起来,整个海南经济一盘棋全都活了。工业确实是海南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只有扎扎实实地补好工业化这一课,才能为进入更高阶段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海南省委党校)
(责编:石希)
更多关于
工业化
的新闻
·
张春贤:以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新型工业化
·
社科院工业化蓝皮书:2021年中国可实现工业化
·
广东正处在迈向新型工业化阶段 (2)
·
工业化进程造成有害元素随风飘逸随水流动
·
广西日报: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考
·
人民论坛:我们要的是新型工业化
·
平原小市何以迅速崛起?
·
社科院蓝皮书称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实现工业化
·
警惕新一轮的地区工业化热潮
·
广东正处在迈向新型工业化阶段
相关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