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地实践>>振兴东北

辽宁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5%和25%;44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37%
2007年08月30日08:52   来源:zzzzzz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图表制作/张威


  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青峰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自2005年被纳入省政府“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后,仅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农民人均收入便由1170元迅速增长到3340多元,增长近两倍。青峰村的变化正是我省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变的缩影,这个村正同辽宁农业一起,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自2002年以来,我省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不断增效、农村稳定和谐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辽宁曾以工业大省而闻名于世,如今她又成长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有一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我省农业主要指标及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

  我省的农业综合实力由“九五”末全国第10位,提升为第9位。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200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76.4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0.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由全国第11位跃居第8位。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0元,位居全国第9位。城市和农村的收入之比,全国是3.31∶1,辽宁是2.5∶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六个省市之一。特别是近3年来,我省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连续3年超过170亿公斤,亩产稳定在400公斤。去年粮食产量达到172.5亿公斤,居全国第12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7位;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5位;禽蛋产量居全国第4位。

  目前,我省农业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五大区域特色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十五”期间,粮食产量由全国第18位,前移到第11位,跨入全国主产省行列;在全国北方落叶果树栽培区中,水果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4位,其中鲜食葡萄面积、产量和鲜储量居全国首位,草莓面积和产量也居全国首位;蔬菜产量由第10位前移到第9位,设施蔬菜面积347万亩,外销量150亿公斤;肉类产量由第11位前移到第10位,禽蛋产量由第5位前移到第4位;水产品产量保持第5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5%和25%。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我省已向欧盟、巴西、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推荐农产品生产、加工注册企业70家,农产品出口14.5亿美元,增长20%。其中经辽宁口岸出口的玉米就达到年均1000万吨以上,占全国出口量的90%。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为全省农村工业化发展带来了机遇,自去年以来,各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开放机遇,以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促进县域工业的发展。全省县域工业园区产业定位逐步明晰,园区集聚效应、带动作用、整合作用日益显现。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县域工业园区288个,入园企业达到18621个,投入资金总量4000多亿元;吸纳劳动力97.3万人。今年上半年,44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亿元,增长37%。县域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7.8%调整为50.6%,工业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一半。(记者 韩克铭)
(责编:石希)

更多关于 振兴东北 的新闻
· 辽宁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 重筑产业高地  连通陆海枢纽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 东北发展新格局:三纵五横
· 建设三个工业群 吉林双辽提升经济质量
· 东北振兴新核心:一条主线 六个加快
· 吉林长白:打开“山门”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辽宁阜新: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 加快转型与振兴

相关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