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地实践>>振兴东北

大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速迈向全面振兴

2007年08月09日09:47   来源:zzzzzz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07年上半年,对于大连来说,注定将在城市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特尔公司亚洲唯一芯片制造厂选址大连;国内仅有的3家保税港之一的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封关运作;中国夏季达沃斯会议确定今年在大连举行;大连银行正式挂牌并在天津筹建分行……

  曾经创造辉煌的大连,十几年艰苦奋斗的大连,面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奔向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走进大连,听到的是这里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脚步声。上半年,大连经济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增长17%,增幅为同期最高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4亿元,增长37.8%,增幅创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三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5元,增长14.7%。

  在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基础上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作了这样的概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坚持全域谋划、有序发展,积极构筑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了促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城乡、工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告别传统走向现代,产业结构纵身一跃

  7月,在温暖湿润的海风吹拂下,走进位于七贤岭地区的大连高新园区,一排排整齐干净的办公楼鳞次栉比,惠普、通用、戴尔、东软等大公司都“驻扎”于此,每个办公楼内部设施都十分先进,并流动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为世界各国的公司提供软件服务。这里,正在成为全球的“后勤办公室”。

  去年,这里的620家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创造了145亿元产值,却没有环境的污染,让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水碧透、空气清新。

  而这,只是大连市近年来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

  2004年12月,省委书记李克强到大连调研时明确提出,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大连要在建设新型产业基地中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此基础上,大连市明确了发展思路,根据已有的产业优势,大连确立了建设“四个基地”新型产业群的构想,即石化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基地。

  今年4月,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针对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大连市进一步提出,要集中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打造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形成“两区一带”新格局。

  明确科学的产业定位和布局,使坐拥开放便利的大连,得以迅速切入全球产业链,产业结构实现了“纵身一跃”。

  在大窑湾底和大连湾为主的“两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大连市现代装备制造业投资增幅又高达60%。大众一汽30万台发动机、塞迈拖拉机、一汽道依茨等投资额和牵动力巨大的项目纷纷投产。与此同时,一大批战略性产业,如高档数控机床、风电设备、船用大型曲轴、大型海洋工程等项目在紧锣密鼓实施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汽车、机床、重工装备等产业已显现出集群效应。

  在从旅顺到长兴岛的渤海岸线造船工业带,如今已经有包括中远、新加坡万邦在内的4家造船厂在同时运作。统计显示,上半年,大连市的船舶制造业投资增长高达175%。

  而随着投资额达25亿美元的英特尔芯片项目落户大连,势必将对这里的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资料表明,世界上为集成电路配套的产业中,仅重点设备的市场总值一年就有500亿美元至6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如今,围绕英特尔芯片的上下游厂商,已纷纷向大连“靠拢”,一个IT硬件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今天,大连已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最大、水平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一个个大手笔,不仅仅令大连赢在今天,更成就了未来,融入全球产业链中的大连,她的发展后劲令世界瞩目。

  大开放创造大魅力,国际航运中心雏形渐显

  如果说产业结构的谋划为大连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那么,对外开放的水平则决定了大连产业发展的高度。

  波光浩渺的大窑湾内,远洋巨轮汽笛声声,一派繁忙。港口上,巨大的塔桥吊装着五湖四海的货物,一辆辆装载集装箱的卡车排着队进出港口,以半分钟一辆车的高效完成着“吞吐”。

  数字进一步诠释了眼前这生动场景:2007年上半年,大连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519亿吨,同比增长近20%,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三位。

  2003年10月,党中央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省委、省政府着眼于辽宁振兴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全局,也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港口,是大连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最基本的硬件,更是大连对外开放最重要的“舞台”。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首先谋求在港口的功能结构优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时间表”上,2007年6月28日是值得记忆的一天。在这一天,我国第二个“准自由港”―――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通过验收封关运行。

  保税港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准自由贸易港区模式,是港口城市梦寐以求的开放高地。

  如果说保税港区的设立搭建起开放“制高点”的话,那么,围绕国际航运中心所进行的众多令世界瞩目的功能设施建设则为这个“制高点”夯实了基础。

  3年来,大连市累计投入超过21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于推进事关航运中心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核心港区新增泊位33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大连港。堪称全国之最的大窑湾二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码头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陆续投入运营,使大连港口的功能结构实现了重大突破,枢纽港地位凸显。

  同时,随着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工业园区被纳入省政府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目前,以“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为主体的大连“两区一带”港口格局基本形成。

  国际航运中心的雏形渐显为大连创造了迥别以往的“大开放”格局,犹如强大的磁极,强烈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投资商们的目光,物流、港航、地产、加工制造等行业重量级投资商纷至沓来。

  今年上半年,大连市实际利用外资达15.4亿美元,同比翻了一番,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项目占87.5%,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1家,注册外资金额31.2亿美元,增长1.3倍,其中,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资项目就达2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个。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力

  当人们惊叹于大连城市经济风驰电掣般发展的同时,更惊喜地看到,曾经是大连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块“短板”的农村经济,不仅没有被拉下来,相反,却以更充足的动力,“并线”驶进大连的发展快车道。

  驱车于刚竣工的盘旋如银带的金州湾畔滨海新路,原本两个小时也走不完的山路,如今仅需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而让人感受深刻的又何止是这一片坦途。

  在金州的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原本的荒滩已不再静寂,工人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投资15亿元的大连柴油机厂一期等一批工业项目正在这里建设,连接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的两条高标准道路已经交付使用,园区筹建的两个5000吨级码头正加紧施工。作为长兴岛和旅顺这两大造船基地的“中间地带”,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将目标定位于发展造船配套产业,天然的区位优势,使这里生产的船用推进器等重要配件可以直接下海运到旅顺、长兴岛甚至葫芦岛等地。两三年以后,这里就将形成上百亿元的产值。

  三十里堡正在发生的巨变正是大连市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曾几何时,像很多地区一样,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曾深深困扰着大连。面对现实,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切感受到,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壮大县域经济,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实现全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和谐大连的关键所在。

  以“一岛十区”县域工业园建设为着力点,以北三市大开发战略为推动力,以发展民营经济为载体,大连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迎来了一场建设热潮。空前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使大连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

  正当大连“一岛十区”建设如火如荼之时,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西挽黄海,东拥渤海的“一岛十区”恰恰位于我省“五点一线”战略发展带之上,搭上这条“大船”,大连“一岛十区”显现出更加充沛的活力,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2006年,“一岛十区”新签约大项目28个,合同总金额达到97.9亿元。同时,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大项目拉动投资增长的良好局面。县域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总数已超过10万家。瓦房店、普兰店、庄河这北三市的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县域经济,已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如今,一个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融洽和谐的动人画卷正在大连展现。

  2006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大连北三市全部进入百强。今年上半年,大连涉农县市实现生产总值59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亿元,分别增长19.3%和4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148元,遥遥领先于全省各市,同比增长高达18.2%。

  展望未来的发展,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指出,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率先全面振兴步伐,确保大连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继续发挥领先作用。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 迈步走在全面振兴道路上的大连,脚步坚定而踏实,充满了后劲。(记者 唐成选)
(责编:石希)

更多关于 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的新闻
· 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述评: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
· 拓宽欠发达地区现代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网络作品大赛启动
· 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述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 “米袋子”“菜篮子”生产供应进一步加强
· 我国行政决策新机制逐步完善 七成市县政府已出台专门规定
· 北京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 十六大以来 缓解住房就业难人民安居又乐业
· 廊坊全面实施农村六项民生工程
· 贵州乡村旅游带动百万农户致富

相关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