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站地图
    一年出差300多天,他是同事们心中的铁人,“勤奋、敬业、努力、拼搏”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他却淡淡的说:“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对家人,他尽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当问到如何适应高强度工作的秘诀时,刘培荣说:“因为忠诚!”“每一个案件,从接到命令到战役开始都会有好多个不眠之夜,此时,忠于你的岗位、你的职业,是对抗一切疲劳、担忧、恐惧的诀窍,如果没有忠诚,就会很难坚持下去。”

公认的劳模

    毫不夸张的说,刘培荣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出差。 他办公桌上陈列的物品非常简单,一只茶杯,一打待处理的文件,和一个用于出差的帆布包。作为南京海关缉私局副局长,刘培荣主管侦查工作多年。近年来,南京海关缉私局负责侦办多起总署一级挂牌督办案件,集中警力办要案的办案方式和缉私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在外出差。 在侦查员谢莉的记忆里,和刘培荣一起出差,行程都很紧凑,有时候,一天半的时间要去4个城市。早上开车去扬州,晚上就得到江阴,连着两天都没时间吃中饭,只能提前买好面包放在车上。一路奔波下来,只觉得筋疲力尽,但刘培荣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晚上回到局机关,他还要坚持加班。 “一个50多岁的人,工作起来比年轻人更有劲头,真让人佩服。” 谢莉说。

沉着的指挥官 工作的主心骨


 

    从“11.28”出口骗退税案到“45.07”成品油走私案,刘培荣都担任查缉行动的前线指挥官,案情复杂多变,侦破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突发情况。以刚结束的“45.07”走私成品油查缉行动为例,行动实施当天就遇到走私船只与情报不符、目标船只搜寻不到、临时改变作战计划等诸多变数,而这些都需要阵前指挥的刘培荣沉着应对。
    “45.07”查缉行动水面组组长彭浩这么回忆:“实施行动当天,当后台反馈找不到目标船只时,大家全慌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但刘局却表现的非常冷静,努力通过多方渠道寻找走私船只。在大家都不抱有希望的情况下,他能坚持住,并给大家带来希望,这是我们信赖他的原因。” 侦办案件的每个晚上,刘培荣都召开组长会议,将全天收集的信息汇总、加以分析。开会时的信息量大,刘培荣需要要记住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每一个组长汇报的信息,在诸多信息中找到关键点。“他的记忆力很好,分析能力极强,很多案件的细节和关键点都能记住,并能找到旁人忽略的问题,为最终破案指明方向。”

敬业、博学没有架子的领导

    在新人张弓眼里,刘培荣敬业、博学、没有架子。 “刘局非常喜欢学习,研讨案件的时候,他会突然提到某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法规,回来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国家最新出台的规定,一开始我只是有些吃惊,时间久了,不免感到惭愧。他的学习速度竟然比我更快。”张弓还说:“与他相处,你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用心和对他人的尊重,他喜欢记笔记,无论业务骨干还是职场新人,他都会认真听取你的工作思路,并记录下来。案件细节要认真记录,与缉私工作相关的会议文件要认真记录,大家的工作汇报要认真记录,我想也许这就是他条理清晰,记忆力强的秘诀。”
    出差回到办公室,刘培荣喜欢把办公室整理一下,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到侦查员房间里找资料的时候,看见谁的办公桌脏了,他也会拿起抹布帮忙擦掉。一年工作结束后,大家会把办公室里的旧材料整理出来,搬到仓库或者扔掉,他从来自己整理,自己搬到仓库,如果看到别人搬不完的材料,还会主动帮忙搬走,完全没有局长的架子。

 

“生活=工作”愧疚家庭太多


 

    在缉私局工作的十年里,刘培荣完全把生活献给了工作,工作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状态。幸而,职业是教师的妻子能够理解他,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这么多年,儿子的教育都是妻子在管。从结婚起,妻子就有心悸的毛病,医生一直要求她住院,她总拖着说没问题,这是刘培荣一直担心的:“我一直想好好陪陪她,但是…真的很抱歉。”
    说起儿子,刘培荣多少有些遗憾:“他对他母亲总是更依赖一点,这也是我这个父亲不称职的地方。他小时候也喜欢粘着我,有时看见我要出去工作,就会抱着我说:爸爸,在家陪我一天好么?”说到这里,刘培荣停顿了一下:“他的成长我参与很少,对他我是有愧的,但工作总是要有人做,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工作做好,我也许可以做我儿子的榜样!”
    从前年“11.28”出口骗退税案、去年“3.30”进口农产品走私案、“2.10”成品油走私案、“12.11”资源性商品出口走私案,到今年的“2.13”走私成品油案、假冒内贸运输方式走私进口成品油系列案、和“45.07”走私成品油专项查缉行动,刘培荣都是案件的前线指挥官,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