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事项逾百万 办结率超过九成 |
安徽探索农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
|
|
2007年07月20日15:09 来源:中国人事报 |
 |
|
 |
安徽阜阳市颍州区宁大村日前一跃成为了先进村,三年前该村还没有一处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从2004年开始,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选派第二批干部到农村任职的要求部署,阜阳市为该村选派了党支部书记。三年来村支部通过“两推一选”,健全了村“两委”班子,逐步建起了16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
在安徽农村基层,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从思想教育、工作运行、激励监督等方面不断拓宽工作领域。
主题教育活动构建思想教育机制
“从2003年起,我们已连续4年利用春节前后两个月时间,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据安徽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主题教育活动于1至2月展开,近120万人参加。为保证活动取得成效,省委组织部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把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突出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这个重点,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承诺制。活动期间,县(市、区)共举办村“两委”主要成员培训班193个,培训6万多人;乡镇培训村“两委”其他成员近12万人,各村举办了党员学习班。同时,87.6万名农村党员干部承诺为民办实事共145万件,所承诺的事项在村党务公开栏上公开,在党员活动室内上墙公布。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构建工作运行机制
从2002年下半年起安徽省开展了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试点工作,2005年这项工作全面推开。目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已成为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重要措施。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乡镇有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厅),在村里有代办点和代办员。“凡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是我们的代理范围,还专门制作了须知发给群众。”一名代办员告诉记者。全程代理分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进行,做到服务内容、承办责任、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五公开”,代理工作情况还是干部年度述职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所有的乡镇和90%以上的村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共为群众代理事项100多万件,办结率达90%以上。
搭平台构建整体推进机制
打造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让能力较强的党员有作为、流动党员有贡献、党员发挥作用有内力,这是安徽省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推进思路。
“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致力于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发展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由这些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年来,全省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36万人次,培训非党员发展能手34万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万人,发展党员6.4万人。各地确定了19.8万户“双带”示范户,建立示范基地1700多个,参加“双带”的党员和干部34万人,带动农户116万户。安徽省还根据每名无职党员的情况,设定党员发挥作用的岗位,通过个人申报、支部审定、群众评议等办法,确定党员具体岗位,督促党员履行职责,年底进行评议。目前,全省已有60多万名农村无职党员走上了岗位,使无职党员说话有了底气、管事有了名分、干事有了机会。指导考核构建激励监督机制
安徽省将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表彰,对工作薄弱的乡镇、村实行重点管理。同时,改进考核办法,探索运用民意调查的办法,注重群众的评价。近几年来,省里对11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109个“五个好”乡镇党委和300个“五个好”村党组织进行表彰,对105个乡镇党委和787个村党组织实行重点管理。
省委还从机关选派干部到重点管理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任期3年,开展整顿提高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省委明确提出了“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任务,省财政为每位选派到村工作的干部配备4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省、市、县财政按照2∶1∶1的比例,每年为每位选派干部配套了5000元办公经费,制定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这些村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记者刘娟 通讯员徽组) |
|
|
(责任编辑:杨媚) |
 |
我要发表留言 |
 |
|
 |
论坛·博客·网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