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感受总书记的亲民风范――陪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百色补记

刘正东
2008年03月01日16:18   来源:广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08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二,一个吉祥的日子,一个永存百色历史的伟大日子!

  这一天,雨雪冰冻仍然寒凝大地,但红城壮乡初晴微暖、祥日薄云,南疆铝都张灯结彩,人们翘首以盼……

  (一)

  上午9时30分,飞机穿过云层,缓缓降落在百色机场。机舱门打开了,电视里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机舱门口,胡锦涛总书记沿着红色地毯健步走下舷梯,与站在最前面迎候的我紧紧握手。我激动地说:“总书记辛苦了!我代表百色老区各族人民欢迎总书记,给您拜年!”

  握着总书记有力的手,我想起正是这双手,两天前在桂林冰天雪地的救灾前线与战士们搬运救灾物品;正是这双手,在大年初一南宁大街上与环卫工人的手相握。从总书记和蔼的微笑中,我忽然读出了几丝疲惫……

  地处南国边陲的百色市,是壮族人文始祖的发祥地。1929年25岁的邓小平等革命家在这里成功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千秋伟业。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2002年春天他来到百色视察,亲临田东县洪灾之后重建的沙东新村、田阳县从大石山区搬迁新建的尚兴村和义安村、头塘村视察。在头塘村,他主持召开了从总书记到村支书六级书记参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座谈会,提出了“积极探索使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

  6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红土地。

  总书记刚上车坐下就关切地问起老区的灾情。我一一向总书记作答。当听到当年视察的几个村群众都靠发展特色产业、外出打工、搞运输和办企业,人均收入成倍增长,家家盖起了楼房,村里的路、水、电、学校、沼气、广播、电视等面貌都发生了大变化时,他欣慰地点头笑了。

  (二)

  中巴车在开阔平坦的右江河谷行驶,路旁郁郁葱葱的万顷水果蔬菜一改各地连日来冰冻雪封的印象,令人心旷神怡。当我们快要驶向高速公路时,田阳县田州镇路旁的大片小番茄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我们可以停下车,到地里看看吗!”

  这是一个事先毫无准备的变动。总书记健步向小番茄地走去。一个令我担心的情况出现了:离小番茄地有1米左右的坎,总书记敏捷地跳下土坎!他仔细察看小番茄长势,与我们认真讨论小番茄受灾如何、生长期多长、1亩能产多少斤、1斤卖多少钱、成本多少、农民自己育苗还是购买……总书记问得很细。

  我回答总书记说,小番茄一般1亩能产8000斤左右,好的1斤能卖两元多,差的也能卖到七八毛,还要种一季水稻,每亩1万多甚至两万元的收入。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早,光热条件好,仅田阳县每年种小番茄等15万亩,产品远销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和俄罗斯等国家,百色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果菜北运基地之一。这次各地受灾严重,而右江河谷一带海拔低,蔬菜受影响相对较小,肯定是好价钱。总书记听后很高兴。

  从机场到第一个视察点近一个小时路程。总书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陪同的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自治区主席马飚等不时交谈。我用“老、少、边、山、穷,红、白、蓝、绿、通”十个字,概括介绍了百色的人文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讲到百色正在建设成为大西南通向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中国重要铝工业基地、南亚热带水果蔬菜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并饶有兴致地与我们讨论起震惊世界考古界的80万年前“百色手斧”大发现。

  (三)

  右江区平圩村下平屯的群众已经早早地等候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个壮族群众聚居的村落。百色水利枢纽淹没土地后,村民们用一部分移民补偿款和退耕还林补助款,按统一规划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搞起了旅游、养殖、运输、外出打工等,日子红红火火。101户民族特色的崭新楼房错落有序地排成一条街,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身着鲜艳壮族服饰的乡亲们,用壮语唱起了悠扬婉转的山歌。挂在村口的巨幅对联很是显眼,一联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另一联写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乡亲们好!”总书记走向欢迎的群众。

  “总书记好!”刹那间,山歌声、掌声、欢呼声、笑声汇成一片,右江河畔的小村屯沸腾了。壮族姑娘向总书记献上精美的手工绣球。

  胡锦涛总书记在群众的簇拥下来到村民韦祖生家。这是一个普通党员的家庭,客厅里摆着自家生产的水果、米花。韦祖生夫妇按照壮家的迎客风俗,向总书记敬上一碗自酿的米酒。总书记接过米酒,一饮而尽。

  总书记与大家坐下来,拉着韦祖生的手,聊起了家常话:家里有几亩地?房子哪一年修的?退耕还林政府给了多少补贴?全家一年收入有多少?新的一年里有什么致富打算?对中央政策还有什么建议……

  韦祖生说:这几年,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加上家里搞点农副业生产,一年下来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党的政策好啊!

  胡锦涛总书记笑着说:“看到你们家和屯里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都住上了漂亮的房子,我感到特别欣慰。”随后,总书记又问韦祖生的女儿在哪里打工,收入是多少,还鼓励她参加技术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为外出打工增加“本钱”。

  总书记告诉乡亲们,在新的一年里,中央将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让各族群众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感谢党中央!”韦祖生激动地说。

  总书记嘱咐道:“希望乡亲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多渠道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使壮乡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祝愿乡亲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四)

  道别韦祖生一家,总书记看到街边一些妇女正在织壮锦,便兴致勃勃地走过去。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手工织品的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棉线为经,以五色丝线为纬,妇女凭着复杂多变的技巧,编织成各种色彩绚丽、美观别致的图案。

  总书记认真观察了一会,也要上去动手纺线。有一手好手艺的壮族妇女黄桂仙当了一回总书记的“师傅”。她告诉总书记,要想把线纺好,关键是掌握好两只手的平衡,这样转线圈纺出来的线才又密实又平整。总书记按黄桂仙所说的要领,慢慢地纺起线来,一圈、两圈、三圈……黄桂仙禁不住拍起手来,连声说:“总书记纺线的手艺真不错!”总书记亲切地笑道,“因为你这个师傅教得好啊!”领袖与壮族群众的真情交融,引来一阵阵热烈掌声和笑声。

  离开平圩村,总书记感慨地说:一个退耕还林政策,解决多大的问题啊!既保护了生态,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阳圩镇是百色水利枢纽的主要淹没区。看到山坡上建有移民迁建的住房,总书记嘱咐我说:“老刘啊,这些民房建在山坡上,雨季的时候要派人观察,防止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伤害。”总书记心里总是事事想着群众。

  百色水利枢纽,右江上游一座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为一体的雄伟建筑。6年前,这里还是热火朝天的工地,胡锦涛同志在这里考察时,曾勉励建设者要把百色水利枢纽打造成右江河谷的明珠。如今,总书记登上大坝看到,这个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已经建成运行,好一派“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到电站中控室,总书记亲切慰问了节日期间仍在工作的职工,勉励大家为促进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

  胡锦涛总书记最后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他向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塑像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业。

  在纪念馆大厅一侧,平均年龄70岁左右的20多名老人盛装列队。他们是田东县百谷红军村一群当年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后代或亲属自发组成的“红军合唱团”。他们用壮语唱起了铿锵有力的红军歌:“红军红又红呢,革命坚又坚呀,风吹石不动呢,心狠毒人他不怕呢……”总书记来到他们中间,打起节拍,同他们一起唱起了《工农兵联合起来》。歌声整齐有力,气氛热烈,场面感人。合唱团的韦氏妹含着热泪紧紧拉着总书记的手说:“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对我们老百姓的关怀!”

  总书记一一握了老人们的手,对合唱团成员们说:“79年前,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创立了右江、左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革命前辈建立的不朽功勋,包括你们亲人在内的百色人民为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纪念馆大厅,连日来在电视片头中反复播放,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些话是领袖在百色讲的,是我在领袖身边亲耳聆听的,永远地刻骨铭心,荡气回肠!

  (六)

  从百色起义纪念馆出来,我们陪同总书记来到纪念馆广场平台前俯瞰百色全城,向总书记汇报百色城市建设情况。总书记指着远处的建筑物说:“城市建设要搞好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来建设,一个好的规划要管几十年。”总书记对一个小城市的建设这般嘱咐,使我深感肩上的历史责任。

  总书记在抗灾救灾的关键阶段亲临广西和我市视察,在2002年视察百色后再次亲临百色,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重视和关怀。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殊时候,在79周年前世纪伟人成功领导百色起义的红土地上,总书记来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有力号召,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早上9时30分到下午2时,我有4个多小时一直陪同在领袖身边。这是我终身难忘的幸福,是我今后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百色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巨大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抓工作、促发展的实际行动,用老区建设的辉煌成就来回报党中央。

  机场送行,与迎接时一样我们市里只三位同志。我再次握住总书记有力的手,激动得一时无语。正是这双温暖的手,把握着中国驶向现代化大船的航舵,指挥着13亿中国人不断创造奇迹。
(责编:权娟)

更多关于 胡锦涛 的新闻
· 中共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 胡锦涛与尼日利亚总统亚拉杜瓦会谈
·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 胡锦涛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胡锦涛温家宝联名致电祝贺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主席
·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 胡锦涛主持会议
·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同志作重要讲话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