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服务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和谐安徽步步前行。
减灾救灾 以民为本
到9月初,淮南市谢家集区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全部回迁。
在今年夏天的洪涝灾害中,谢家集区对内涝区、特别是采煤沉陷区1408名受灾群众实施紧急转移安置,对1528户重灾户发放生活救助金。与谢家集区一样,到9月底,全省今夏受灾群众全部回迁,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受灾群众正在重建家园。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我省多灾易灾的自然环境,洪涝、干旱、风雹等灾害频发。灾害未临,超前应对。2005年9月,我省发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去年,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预案。今年上半年完成乡镇 (街道)应急预案。到年底,全省形成覆盖乡村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
大灾面前,高效应对。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救灾工作和灾区倒房重建会议,王金山省长和分管副省长先后8次主持召开救灾工作专题会议,全省减灾救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今年夏天淮河防汛抗洪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大灾救济,以民为本。五年来,全省发放受灾群众口粮救济款6.7亿元、倒房重建款8.7亿元、转移安置款1.19亿元、治病及其他救济款0.75亿元,累计发放救灾款17.3亿元,救济受灾群众1545万人(次),重建因灾倒房96.7万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1.56亿元,救助780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社会救助 为民解困
今年入夏以来,肉类商品价格上涨较快。为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省政府决定从7月至12月,对全省101.6万城镇低保对象增加补贴,一次性人均补差60元。合肥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给城镇低保对象每人再增发30元补贴。
与此同时,低保的“阳光”从城市洒向农村。今年上半年,我省启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原来享受农村特困救助的90余万人直接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0.9万人。到10月初,全省141.8万农村低保对象已领到第三季度低保金。
五保户是社会救助的重点人群。自今年1月起,按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将农村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50元提高到1200元。马鞍山、芜湖、安庆分别提高至2500、1600、1450元。铜陵集中供养的市区五保老人年人均不低于3200元,县不低于2700元。
大力推进五保老人之家和敬老院建设,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目前,全省建成1500多所敬老院、1440多所五保老人之家。到2010年,全省将兴建5000个五保老人之家,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50张床位以上、入住率不低于80%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40%左右。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全面推开。去年,全省救助54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救助农村困难群众63.6万人次,支付救助资金2004.7万元,其中,资助参加新农合人数61.7万人,救助城市困难群众6593人次。
从城市低保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从临时救助到发展就业救助、城乡大病救助……五年来,全省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形式从单一的生活救助扩大到医疗、住房、教育和司法救助等多个领域;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实现向农村低保制度转变,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260元。
社会福利 保障孤残
黄山市汤口镇翡翠新村80多岁的张胜玉老人这几年与儿孙一家人享受着虽不同吃同住、但却同喜同乐的美好生活:2003年,翡翠新村48户农民搬进48栋农家别墅的同时,张胜玉老夫妻俩与同村其他2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同时搬进崭新的老年公寓,享受着全免费的养老生活。老年公寓正对面的一座别墅就是儿子张建基家,无论白天、夜晚,只要想家,老两口跨过马路,就能与儿孙团聚。
到去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人达751.3万人,比全国提前两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以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代际和谐为重点,强化对老年社会福利服务的保障责任,侧重保障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做好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同时,全省以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扩大社会福利惠及范围,大力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社会福利事业,形成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层次的社会福利发展新格局。落实孤儿养育、医疗、教育、就业等综合救助政策,初步形成以家庭养育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育为骨干的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长效机制,启动“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加大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力度。健全残疾人安置就业机制,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发展权益。5年来,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11亿元公益金,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助残、助医等社会福利事业。(记者 曹显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