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高层动态大会进程十七大双刊党建成就代表访谈网友之声动漫故事会党报头条汇国内反响理论评论花絮图片视听无线新闻中心
中国共产党新闻>>十七大专题报道>>国内反响

安徽民生工程:为民解困促和谐

2007年10月20日14:30  来源:zzzzzz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服务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和谐安徽步步前行。

  减灾救灾 以民为本

  到9月初,淮南市谢家集区临时安置的受灾群众全部回迁。

  在今年夏天的洪涝灾害中,谢家集区对内涝区、特别是采煤沉陷区1408名受灾群众实施紧急转移安置,对1528户重灾户发放生活救助金。与谢家集区一样,到9月底,全省今夏受灾群众全部回迁,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受灾群众正在重建家园。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我省多灾易灾的自然环境,洪涝、干旱、风雹等灾害频发。灾害未临,超前应对。2005年9月,我省发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去年,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预案。今年上半年完成乡镇 (街道)应急预案。到年底,全省形成覆盖乡村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

  大灾面前,高效应对。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救灾工作和灾区倒房重建会议,王金山省长和分管副省长先后8次主持召开救灾工作专题会议,全省减灾救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今年夏天淮河防汛抗洪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大灾救济,以民为本。五年来,全省发放受灾群众口粮救济款6.7亿元、倒房重建款8.7亿元、转移安置款1.19亿元、治病及其他救济款0.75亿元,累计发放救灾款17.3亿元,救济受灾群众1545万人(次),重建因灾倒房96.7万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1.56亿元,救助780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社会救助 为民解困

  今年入夏以来,肉类商品价格上涨较快。为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省政府决定从7月至12月,对全省101.6万城镇低保对象增加补贴,一次性人均补差60元。合肥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给城镇低保对象每人再增发30元补贴。

  与此同时,低保的“阳光”从城市洒向农村。今年上半年,我省启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原来享受农村特困救助的90余万人直接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0.9万人。到10月初,全省141.8万农村低保对象已领到第三季度低保金。

  五保户是社会救助的重点人群。自今年1月起,按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将农村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50元提高到1200元。马鞍山、芜湖、安庆分别提高至2500、1600、1450元。铜陵集中供养的市区五保老人年人均不低于3200元,县不低于2700元。

  大力推进五保老人之家和敬老院建设,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目前,全省建成1500多所敬老院、1440多所五保老人之家。到2010年,全省将兴建5000个五保老人之家,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50张床位以上、入住率不低于80%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40%左右。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全面推开。去年,全省救助54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救助农村困难群众63.6万人次,支付救助资金2004.7万元,其中,资助参加新农合人数61.7万人,救助城市困难群众6593人次。

  从城市低保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从临时救助到发展就业救助、城乡大病救助……五年来,全省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形式从单一的生活救助扩大到医疗、住房、教育和司法救助等多个领域;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实现向农村低保制度转变,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260元。

  社会福利 保障孤残

  黄山市汤口镇翡翠新村80多岁的张胜玉老人这几年与儿孙一家人享受着虽不同吃同住、但却同喜同乐的美好生活:2003年,翡翠新村48户农民搬进48栋农家别墅的同时,张胜玉老夫妻俩与同村其他2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同时搬进崭新的老年公寓,享受着全免费的养老生活。老年公寓正对面的一座别墅就是儿子张建基家,无论白天、夜晚,只要想家,老两口跨过马路,就能与儿孙团聚。

  到去年底,我省60周岁以上老人达751.3万人,比全国提前两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以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代际和谐为重点,强化对老年社会福利服务的保障责任,侧重保障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行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做好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同时,全省以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扩大社会福利惠及范围,大力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社会福利事业,形成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层次的社会福利发展新格局。落实孤儿养育、医疗、教育、就业等综合救助政策,初步形成以家庭养育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育为骨干的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长效机制,启动“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加大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力度。健全残疾人安置就业机制,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发展权益。5年来,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11亿元公益金,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助残、助医等社会福利事业。(记者 曹显钰)

(责编:郑光魁)

更多关于 十七大 的新闻
· 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 安徽省属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收听收看十七大
· 安徽:安居工程暖融融
· 广西崇左市:将十七大精神传给每位党员
· 安徽民生工程:为民解困促和谐
· 广西代表:从“人均”看实力论发展
· 安徽省直工委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报告
· 从报告的新名词中看到发展新活力
· 十七大上的“最大”与“最小”(组图) 
· 广西代表:在本职岗位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相关专题
· 十七大专题报道

我要发表留言
署名:

 
电子期刊
  论坛·博客·网友

十七大代表、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援非志愿者徐本禹做客人民网

十七大代表、人民理财师柯茜茜谈基金投资等现代理财手段
  精彩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