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全面抗戰時期黨的調查研究方法

2023年03月12日08:4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全面抗戰時期黨的調查研究方法

  1942年至1943年,張聞天(左六)率農村工作調查團進行“晉陝調查”。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我們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全面抗戰時期,為使全黨充分了解國情社情黨情,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在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的大力倡導下,黨內興起調查研究之風。抗日根據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調查研究工作,將普遍調查、典型調查、會議調查、試點調查等方法運用到調查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普遍調查法

  普遍調查法是最基本的調查方法。普遍調查也稱全面調查,是指對一定的調查總體范圍內的所有對象進行毫無遺漏的逐個調查,以達到准確無誤地了解調查目標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方法。普遍調查法的優點是,能夠保証調查數據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避免調查偏差﹔缺點是對於大多數調查數據較大的調查活動,耗費的人力、時間等成本較大。因此,普遍調查法一般適用於范圍較小的調查活動。

  李卓然的《固臨調查》,是運用普遍調查法的典型案例之一。1941年9月24日至11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部長的李卓然帶領柯華、秦川等人組成調查團,對固臨的三個區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深入調查。調查內容涵蓋了當地經濟社會情況、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政府工作等方面的情況,特別是宣傳工作情況。最后寫成10萬字的調查實錄和調查分析。該調查報告指出:“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裡而想象的東西和看了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所寫的東西,絕不是具體的情況,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固臨調查》是黨中央開展的一個比較早的對農村經濟社會現狀和黨政基層組織工作情況的綜合調查,這個調查經中共中央西北局宣傳部印發到整個陝甘寧邊區,供黨員干部參考,對深入認識並改進黨和邊區政府開展農村工作、推動邊區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典型調查法

  典型調查法是指選取個別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對象,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獲得詳細資料,從而概括出同類事物的規律性特征的一種調查方法。這種方法很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的辯証思維。毛澤東將這種由個別推及到一般的調查方法稱為“解剖麻雀”。典型調查法的意義在於,可以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樣本的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結論,為研究其他同類事物提供原則性指導。典型調查法的特點是:調查內容具體細致,調查效率高,調查所需時間短,反映情況快,適用於調查對象龐雜的調查活動。這種調查方法的難點在於如何正確選取典型。一般來講,選取典型越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結論越具有普遍性。

  典型調查法也被廣泛應用於當時的調查研究工作中。例如,1941年8月1日,黨中央《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下發后,太行區各地委分別成立調查研究室,重點調查太行區的土地問題、財政負擔能力和支部建設情況等。1943年,太行區黨委在對武鄉、平順等縣的村黨支部進行調查時,按一般支部、薄弱支部、鞏固支部作為分類,選取一些典型支部,從支部建設、支部成分、支部教育、支部對戰爭的領導、支部生活等多個方面對村黨支部的產生過程、發展階段、現時狀況,支部成員的成分構成狀況,干部的工作情形,黨群關系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並對各種類型支部的發展規律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了不同類型支部的發展狀況和具體差異,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參考。

       會議調查法

  毛澤東指出:“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又忠實可靠的方法。”他認為,召集了解情況的人開個調查會,實事求是地分析困難問題的來源和現狀,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那麼,召集哪些人參加調查會比較合適?毛澤東指出,參會人員要邀請“能深切明了社會經濟情況的人。以年齡說,老年人最好,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不但懂得現狀,而且明白因果。有斗爭經驗的青年人也要,因為他們有進步的思想,有銳利的觀察。以職業說,工人也要,農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識分子也要,……自然,調查某個問題時,和那個問題無關的人不必在座,如調查商業時,工農學各業不必在座”。他還認為,會議調查要作討論式的調查,“隻有這樣才能近於正確,才能抽出結論。那種不開調查會,不作討論式的調查,隻憑一個人講他的經驗的方法,是容易犯錯誤的。那種隻隨便問一下子,不提出中心問題在會議席上經過辯論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於正確的結論的”。

  會議調查法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又一種調查研究方法。例如,1941年太行區對農村土地問題、財政負擔能力和支部建設情況等進行調查時,“提出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統並結合當時各項政治工作開展調查,搜集各種經常性的數字,開調查會、派調查團、個別深入訪談等”。再如,1942年1月至1943年2月,張聞天在領導延安農村調查過程中,也廣泛運用了會議調查法,並把會議調查與個別談話、實地調查等方法結合起來。張聞天指出:“調查研究要從村干部和黨員著手,但只是經過他們,不能經常停留在那裡,要從他們裡面鑽到社會裡面去,辦法就是按戶調查和開調查會。”在調查過程中,張聞天從個人的調查開始,然后再以村鎮為單位,根據調查內容,邀請了解情況的調查對象召開調查會。在調查會上,大家相互交流意見、看法,從而對調查內容得出客觀全面的看法。“僅從張聞天1942年1月26日—9月25日的調查看,召開調查會12次,與村民談話38次,到家訪談調查10次,問題廣及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方面。”

       試點調查法

  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但如果隻限於一般號召,而領導人員沒有具體地直接地從若干組織將所號召的工作深入實施,突破一點,取得經驗,然后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就無法考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於落空的危險。”在這裡,他指明了試點調查法的重要意義,就是從選取一個試點取得經驗和突破,進而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從而不斷取得實踐的新進展。

  郝家橋調查是當時運用試點調查法的一個典型例子。為了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問題,時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勛帶領調查組選擇郝家橋村作為試點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調查,習仲勛認為,郝家橋在改革農業生產、理順土地租賃關系、改造二流子、組織群眾移民南下、實行變工互助和精耕細作等方面都採取了頗具典型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舉措。調查組在調查中還發現該村村民劉玉厚勤勞能干,深受村民擁戴,在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治理村庄、支援抗戰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經習仲勛提議,地委研究決定,授予劉玉厚“模范黨員”“勞動英雄”稱號,授予郝家橋村“農村楷模”的牌匾,並要求在全分區掀起“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的學習熱潮。調查結束后,調查組在習仲勛的指導下,根據郝家橋經驗制定了綏德地區關於移民等問題工作指導意見,使郝家橋的經驗在綏德分區乃至全陝甘寧邊區廣泛推廣開來。在典型經驗的引導下,全分區各級組織研究制定了科學的生產發展計劃,並在農村建起了變工隊,積極倡導農業耕作技術革新,使農業生產效率實現了明顯提升。

  (摘編自《黨的文獻》2022年第1期 何磊 劉書汝/文)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