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牢記初心使命 凝聚奮進力量(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2022年07月02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証,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本版刊發有關文章,講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等場館和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現紅色資源蘊含的精神財富,總結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經驗。

——編  者  

用心用情用功辦好百年黨史展覽

吳向東(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館長)

精神是無形的財富,文物是有形的精神。黨史展覽尤其要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精神展示出來,通過揭示文物承載的歷史、蘊含的精神,真實展現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樣的黨、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高標准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黨史展覽館建設,用心用情用功辦好百年黨史展覽。

黨史展覽特別注重用紅色文物講述黨的歷史,在全國各地紀念館、展覽館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廣泛征集紅色文物,創新展示紅色文物,講好紅色文物的故事,反映黨史的主流與本質,全過程、全方位、全景式、史詩般展示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以物証史,讓珍貴文物成為黨史展覽厚重“壓艙石”

舉辦同黨的百年歷史、百年奮斗、百年成就相匹配的展覽,就必須展出有價值有分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文物,用“壓得住”“鎮得住”的精品珍品彰顯黨史展覽的豐富厚重。

黨史展覽中陳列了4500余件紅色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20件,這為反映好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毛澤東同志戴過的紅軍八角帽,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部隊時用過的航空頭盔﹔從紅軍長征帶到陝北的唯一一門山炮,到新時代火箭軍裝備模型、殲—20和運—20模型﹔從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指揮作戰的電報稿,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脫貧攻堅責任狀﹔從第一台東方紅拖拉機,到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模型……一件件珍貴文物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信仰與宗旨、夢想與追求、情懷與擔當。第一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第一個黨的綱領和決議、第一本黨章,把人們帶回到百年前的艱苦歲月,感受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毛澤東同志升起的第一面國旗、第一枚中央人民政府大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簽到簿,又把人們帶到了1949年金秋的北京,聆聽“站起來”的歷史回響。小崗村第一份“包干到戶”責任書、章華妹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小飛樂”第一張股票,引導人們見証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回想“富起來”的春天故事。第一批封存的行政審批印章、第一批“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書、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模型、第一部民法典、第一面上太空的黨旗,使人們體會新時代的偉大征程,感受“強起來”的時代脈搏。

憑物言志,讓文物故事彰顯黨史展覽思想“含金量”

精神是無形的財富,文物是有形的精神。黨史展覽尤其要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精神展示出來,通過揭示文物承載的歷史、蘊含的精神,真實展現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樣的黨、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

從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同志使用的話筒、穿戴的衣帽,到鄧小平同志親筆擬定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綱手稿,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各方面工作作出的多份重要批示,展覽重點展示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救國、興國、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程。李大釗同志就義時的絞刑架、方志敏同志獄中寫下的《可愛的中國》手稿、趙一曼同志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雷鋒同志寫下的日記、黃大年同志的備課筆記、黃文秀同志穿過的“駐村第一書記”馬甲……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前赴后繼接續奮斗的偉大精神形象,通過這些文物具體展現出來。井岡山時期紅軍分給農民李尚發的食鹽陶罐、1998年抗擊特大洪水的生死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黨員請戰書等文物,則生動地証明: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不少觀眾留言表示,透過紅色文物,感受到一脈相承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我們黨以恆心守初心、以奮斗擔使命,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勇毅豪情。

寓物於意,讓紅色文物通過黨史展覽生動“活起來”

黨史展覽利用文物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就要把握好守正和創新的關系,展示方式既要簡潔朴實、庄重大方,又要立足新時代,運用新技術,創造新體驗,做到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

展陳上,我們注重將文物與場景營造相結合,用燈光、投影、聲音、裝置等綜合展示手段,將觀眾帶回特定歷史情境。紅軍強渡大渡河時用過的翹首木船、瀘定橋的鐵索等與場景雕塑、聲光電背景融為一體,讓觀眾感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紛飛戰火,體會革命斗爭的艱苦卓絕。林縣群眾開鑿紅旗渠使用的勞動工具,與懸崖峭壁場景結合起來,讓觀眾感受那段火熱的建設年代。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電視機……眾多“老物件”組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家居場景,喚醒觀眾熟悉的記憶。國慶70周年閱兵車立在獨立構筑的展示平台上,配合一個個群眾游行彩車模型、3面現場影像大屏等形成宏大氣勢,帶觀眾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

黨史展覽還特別注重提升展覽的藝術品位,形成震撼沖擊力和強大感染力。在展廳回響的《十送紅軍》《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曲目烘托著氣氛,讓文物更能引發觀眾的集體記憶和情感共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鋼水·汗水》《初春》等油畫,《艱苦歲月》《劉胡蘭》等雕塑,這些原藏於其他博物館的經典美術作品本身已成為文物,令大家倍感熟悉和親切。

用好紅色文物,旨在發揮黨史展覽館的“龍頭作用”,把展館和展覽打造成為展示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的不朽豐碑,成為共產黨員接受洗禮的精神殿堂,成為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教育基地,成為權威的黨史研究和宣傳陣地,成為面向國際社會宣傳展示中國共產黨光輝形象的重要平台。

一件件文物化身為一個個歷史片段,使觀眾對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形成更為直觀的感受、更加生動的理解,不斷深化對黨的感情,不斷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革命先烈、優秀黨員的文物,使觀眾感受到共產黨人為崇高理想信念奮斗終身的優秀品質,點亮信仰之燈,發出信念之光,接續前行,爭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讓紅色文物凝聚奮進力量。眾多新時代的展品,突出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激勵大家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更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榮光。一年來,黨史展覽吸引參觀者100多萬人次。觀眾踴躍留言說,展覽內容震撼人心、展陳方式大氣耐看,是生動鮮活的黨史教科書。大家近距離感受了這些珍貴文物帶來的溫暖與感動、啟迪與深思,深切體會到了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把紅色文物保護好、展示好、運用好,讓紅色文物所蘊含的時代價值與不朽精神跨越時空熠熠生輝,激勵人們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國歌故事越講越生動

楊春霞(國歌展示館館長)

另一件不能錯過的展品,是一張報紙——1949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報,以問答形式闡述了將《義勇軍進行曲》採用為國歌的理由

國歌展示館是全國首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荊州路151號,於2009年落成並對外開放。上世紀30年代,這裡曾是進步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地,《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該片的主題歌。

410件珍貴藏品中,“鎮館之寶”要數首版《義勇軍進行曲》黑膠唱片。1933年初,經田漢、趙銘彝介紹,夏衍監誓,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田漢應電通公司邀請創作了影片《風雲兒女》故事梗概和主題歌的歌詞,之后不久就因宣傳抗日思想被捕入獄,夏衍將故事梗概寫成了電影劇本。得知田漢被捕,聶耳主動請纓,完成了主題曲的創作。1935年5月3日,任光組織電通公司七人合唱隊到上海百代公司錄制《義勇軍進行曲》唱片,首版黑膠唱片編號為34848b。首版唱片當年發行量很少,館內現存的這張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機上仍能正常播放,十分珍貴。2015年,這張唱片還入選第二批上海市檔案館文獻遺產名錄。

另一件不能錯過的展品,是一張報紙——1949年11月15日的人民日報。報紙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關於國旗國歌和年號》的“新華社信箱”,以問答形式闡述了將《義勇軍進行曲》採用為國歌的理由:“義勇軍進行曲是十余年來在中國廣大人民的革命斗爭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經具有歷史意義。採用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的國歌而不加修改,是為了喚起人民回想祖國創造過程中的艱難憂患,鼓舞人民發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熱情,把革命進行到底。”

建館伊始,我就來到了這裡。10多年的工作中,我們一直在豐富展館的內涵,希望它不僅是國歌精神的弘揚地,也能成為革命音樂和電影的傳播地,成為不同人群的文化棲息地。

2019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歌展示館在裝飾、布展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造提升。如今,館裡設有4處儀式教育場所,可供不同的參觀群體開展入黨、入團儀式教育活動。18處多媒體互動場景,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2000平方米精品陳列分為五大樂章,50個國歌故事多重演繹,訴說新時代的初心不改。

不僅要吸引人們走進展館,還要主動讓國歌精神走出展館。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少年最好的開學第一課。每年的開學季,我們都會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國歌故事進課堂”活動。宣講團隊研究切實可行的宣教模式,自編講稿,自制課件,還利用互聯網平台將紅色網課推送至四川、雲南等地的學校。10余年來,這樣的宣講已逾千場,受益觀眾逾30萬人次。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組織開展的2020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國歌故事進課堂”榮獲“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如今,國歌展示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排進上海博物館接待量前十位,我們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予人星火者,必心懷火炬。隻有我們自己心懷如火熱情、熱愛這份事業,才能把精神能量傳遞給觀眾。如今,“紅色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紅色電台”線上廣播、虛擬現實雲展館等多元形式,讓國歌展示館的紅色故事講述越來越生動。我們仍將持續努力,不斷提煉國歌中凝結的偉大民族精神。

創新展示生態發展理念

汪玉成(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

從村社廣場到田間地頭,村民們“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綠色發展經歷,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余村成為新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3月,余村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還被列入國家文物局2021年“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

我是土生土長的余村人。現在的余村山清水秀,竹海連綿。每次在村裡散步,走到村口那塊刻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前,總會感慨萬千。

回想十幾年前,真是天差地別。村裡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炸山開礦,辦水泥廠。我的父母就是礦山的工人。一年下來,村集體經濟有300多萬元的收入,村子成了“首富村”,環境卻很糟。記憶中,村裡總是粉塵漫天、煙熏火燎,大家平時幾乎不敢穿白衣服。青山看不見了,竹筍變小了,連千百年的古銀杏樹也不結果了。

2003年起,村裡陸續關停礦山后,村集體經濟收入一下子降到僅30多萬元。要“錢袋子”還是要“綠葉子”?大家很迷茫。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村裡調研座談,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此后,通過復墾復綠、治理水庫、改造村容村貌、支持發展農家樂等一系列舉措,堅定走綠色生態之路,余村才有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今天。

座談會是在村委的老辦公樓開的。當年的會議室一直保持著原貌。怎麼才能更好地展示余村綠色發展的歷程?村委將小樓改造為“美麗安吉綠色發展展示館”,開設研學培訓中心。工廠的鍋爐房改造成了電影院,企業的車間變成了文化禮堂,雜物倉庫建起了農家書屋。圍繞座談會會址,我們打造了一個會址公園。

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怎麼才能讓大家切身感受到余村的新變化?2020年,村裡成立了“余村故事”志願宣講團,現在有10多個講述人。從三句半到情景劇,從村社廣場到田間地頭,村民們“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綠色發展經歷,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每個普通村民身上都有故事。觀光車駕駛員姜志華,過去是鄉鎮水泥廠的化驗員。村電影院放映員柯杏芳,以前在石灰窯工作。以前是村水泥廠職工的潘春林,辦起了村裡首家農家樂,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現在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致富路越走越寬。我們的目標是“人人都是宣講員”,游客隨便和哪個村民拉拉家常,都會有所收獲。

農家樂、河道漂流、戶外拓展、登山垂釣、果蔬採摘、農事體驗……這些年來,村裡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綠色發展,形成了旅游與文化、研學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我們還在持續拓寬生態發展路徑,比如將村中的溪泉水與5G物聯網結合智能化養魚,利用大片竹林的優勢發展林下經濟,等等。村民還獲得了竹林創造的碳匯收入,以竹林管理員的身份拿工資。以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紐帶,現在的余村正聯動周邊4個村和中心集鎮組團發展,“先富帶后富”。2021年,余村吸引各地游客8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801萬元。

歡迎大家來余村,看看今天我們火紅的日子,看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造的奇跡。

(本報記者竇皓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2日 08 版)

(責編:任一林、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