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正定第一任縣委書記尹玉峰

李芬

2022年04月22日08:2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正定第一任縣委書記尹玉峰

  上世紀80年代,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以一篇題為《知之深愛之切》的文章,滿懷深情地向讀者介紹了自己“第二故鄉——正定”的歷史與文化。文中特別提到了正定第一任縣委書記尹玉峰,並稱他是正定第一批黨的工作者“突出的代表”。

  掀起反帝風暴

  尹玉峰,1903年出生於河北省正定縣周通村(現石家庄高新區周通村)一戶農民家庭,1922年秋考入正定直隸省立第七中學讀書。1923年初,愛國開明人士、著名教育家王國光到七中擔任校長。王國光秉承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迅速在七中營造了民主、自由、科學、進步的氛圍。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尹玉峰閱讀了《新青年》《獨秀文存》等進步書刊,思想覺悟逐步提高。

  1924年11月,馮玉祥部國民黨第三軍第三混成旅進駐正定,旅部就設在七中。該旅參謀長張兆豐、軍需處長郝久亭都是共產黨員,二人經常指導七中學生討論時局、抨擊時弊,並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主張。12月底,二人將尹玉峰等5名進步學生發展為共產黨員,並建立起正定第一個黨支部——中共直隸省立第七中學支部,尹玉峰任組織委員。

  1925年2月,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七中黨支部在正定成立了“國民會議促成會”。3月中下旬,支部以該會的名義在學校廣場組織召開孫中山先生的追悼會,各界代表300余人參加,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於方舟到會演講。在此期間,經於方舟批准,七中支部改組為中共正定特別支部委員會,尹玉峰繼續擔任組織委員。6月,正定共青團組織與正定特支合並,尹玉峰改任書記。在尹玉峰的領導下,玉華鞋庄工人郝清玉等加入中國共產黨,正定縣第一個工人黨支部成立。

  不久,英、日帝國主義在上海制造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正定后,正定特支響應黨組織號召,成立了“正定各界滬案后援會”,動員正定人民節衣縮食,捐款援助上海被害工人家屬。6月7日,尹玉峰等領導組織了正定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同胞罪行的大集會和示威游行,參加者達2000余人。緊接著,在6月25日“全國援助滬案總示威日”這一天,正定特支進一步組織發動了學生的總罷課及示威游行活動。這一連串的行動,促使反帝浪潮迅速席卷正定全城。

  驅逐反動教育局局長

  在尹玉峰的領導下,正定七中成立了“社會科學研究社”,在學生中傳播馬列主義,發展共產黨員,並先后在正定直隸第八師范及吳興、南高家營、韓通等高小學校建立了黨的組織,從而使正定教育界的斗爭有了主心骨。1926年1月,中共正定特支改組為中共正定地方執行委員會,尹玉峰擔任書記。這年夏季,正定地委領導了驅逐反動教育局局長的斗爭。

  時任局長高肇紳,吃喝玩樂,不務正業,不僅把正定教育界搞得烏煙瘴氣,還經常打擊迫害進步教師。正定的教師、群眾曾自發組織起來到縣政府,甚至到省城請願、告發,但均無結果。6月,尹玉峰召開黨組織會議,確定以吳興、南高家營、韓通3個高小的黨支部為核心,組建正定縣小學教師聯合會,開展驅逐高肇紳的斗爭。其間,高肇紳勾結反動縣長彭懋修,想盡各種陰謀詭計,試圖拉攏尹玉峰。然而,尹玉峰絲毫不為所動,堅定地領導聯合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斗爭。惱羞成怒的高肇紳反而污蔑教師“污辱名譽,騷擾教育,觸犯刑律”,並向縣公署控告教師聯合會。1927年3月審理此案,百余名教師到縣公署旁聽。在縣公署二堂,聯合會代表列舉高肇紳十大罪狀,最終迫使縣公署以“不能統率全縣教育工作”為由,撤銷了高肇紳教育局局長職務,並給農村小學增加了經費,提高了教師的工資。

  領導正定農民暴動

  尹玉峰非常重視對農民的啟蒙工作。從1926年初冬開始,在尹玉峰的努力下,正定縣農村建起了平民夜校。他親自到夜校講課,同時要求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擔任義務教員,在開展文化教育的同時,喚起農民覺醒。1927年6月,正定地委改組為中共正定縣委,尹玉峰即成為正定黨的歷史上第一任縣委書記。

  當時,反動政府征收田賦稅,春季征上半年的稱“上忙”,秋季征下半年的稱“下忙”,並且每畝地還要多征二塊五角錢的“討赤捐”。1927年5月,北伐軍沿京漢鐵路一路北上,駐守河北的奉系軍閥准備逃竄。本來,他們在這年上半年已經預征了下半年的錢糧,然而,為了在逃竄前再“撈一把”,奉系軍閥又提出預征1928年的“上忙”。此時,正定縣剛剛遭遇了一場嚴重雹災,夏糧受災,秋收無望,農民連飯都吃不上了,哪裡還能繳“預征錢糧”和“討赤捐”?為了保護農民利益,中共正定縣委決定領導群眾開展抗糧抗捐斗爭。

  尹玉峰親自作了周密部署:借舊歷五月十七日(公歷6月16日)正定趕城隍廟會的機會,要求各村黨團員、農民協會會員和積極分子,利用一切關系,帶領群眾以趕廟會為由,到城隍廟集合。16日上午,正定城隍廟人流如織。10點多鐘,在戲樓廣場的人叢中突然挑起了一面紅色大旗,上面的“正定縣農民反對討赤捐大請願”13個大字格外顯眼。此旗一出,人們立即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尹玉峰站在高坡上,作了簡短的動員之后,即帶領群眾高舉大刀、長矛和鐵锨,浩浩蕩蕩向縣公署沖去。從小練過武術的郝清玉帶頭沖進了府衙大堂,舉起三節鞭,一下砸碎了大堂的屏風,頓時嚇壞了一班大小衙役。縣知事金汪杉在群眾的壓力下,被迫出具廢除“討赤捐”“緩征錢糧”的公文,並蓋上了正定縣大方印。萬余名群眾高舉縣知事手諭,沿正定主要街道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一直到下午3點鐘才結束。這次農民暴動的勝利,不僅打擊了奉軍的氣焰,也培養、鍛煉了正定黨的干部,擴大了黨的影響。

  在長期艱苦的革命工作中,尹玉峰積勞成疾,不幸罹患肺病。1928年2月,尹玉峰回家邊工作邊治療。3月間,病魔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臨終前,他對親人說:“我不行了,黨還在。黨現在雖小,但有生命力。我是看不到共產主義了,相信后人一定能看到。”尹玉峰的一生雖然短暫,然而,像他這樣為中華民族,為家鄉父老做過貢獻、犧牲了生命的人們,都在正定縣的愛國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