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譜華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37))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
73.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解決好“失語就要挨罵”的問題?
1936年初夏,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沖破重重封鎖,冒險進入陝甘寧邊區採訪,記錄了毛澤東同志等黨的領導人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講述的紅軍的故事、蘇區的故事、長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他在此基礎上寫成的《紅星照耀中國》一出版,立即引起轟動,中國紅色革命的故事從此走向世界。新時代的中國,正進行著史詩般的壯闊實踐,正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傳奇。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厚素材和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說,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客觀地講,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但這個格局不是不可改變、不可扭轉的。近些年來,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參與國際傳媒市場競爭,取得了重要成果,國際上理性客觀看待中國的人越來越多,為中國點贊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們在國際上有時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被動境地,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挨罵”現象還大量存在。我們的觀念和主張要經常說、反復說,不能長在深山無人知。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好一個故事勝過萬千大道理。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要突出主題。中國故事最精彩的主題,是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宣介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傳播優秀當代文化,著力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價值理念、文藝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使其成為世界表達中國故事的源頭、讀懂中國的標識。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要創新方式方法。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要講求情理交融,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認同。堅持以我為主,主動發聲,精心設置議題,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讓中國故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注重中外融通,把握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當年,周恩來總理用“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向國際友人介紹越劇片《梁山伯與祝英台》,他們立刻心領神會,並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講好中國故事,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傳播力決定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我們國家發展成就那麼大、發展勢頭那麼好,在世界上做了那麼多好事,這是我們做好國際輿論引導工作的最大本錢。我們現在有底氣,也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進一步優化戰略布局,集中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近年來,中國國際電視台啟用CGTN融媒中心,推動各頻道進入國外主流運營商平台,就是提升國際傳播力的有力嘗試。要重視公共外交,用好高端智庫交流渠道,引導外界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多彩的中國。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用好多種文化形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講好中國故事,要加強話語權建設。話語權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主動權。國際話語權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們在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客觀上講,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我們在國際上有理說不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國際話語權的掌握和運用,我們總的是生手,在很多場合還是人雲亦雲,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於講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闡明中國主張,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講好中國故事,要奏響“交響樂”。人人都是中國故事的講解員。讓世界讀懂中國、了解中國,光靠新聞發布、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需要各方面都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形象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無論是會議上的發言、調研時的談話,還是出訪時的演講、報刊上的文章,他都善於用故事來傳達深意,感染他人,於細微動人之處向世界詮釋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我們要積極扮演中國故事講解員的角色,不斷增強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練就講好中國故事的強大內功,飽含深情地把中國故事講得精彩、生動、鮮活。要動員各方面一起做外宣工作,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展,奏響交響樂、唱響大合唱,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74.為什麼解決民生問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花上壘花的虛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吃得放不放心、有沒有房子住、孩子能不能上好學、能不能找到工作、養老有沒有保障,等等。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把人民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民生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2019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68%,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總規模2.82億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352萬人,改造棚戶區住房560萬套……這一組組數據,生動反映了黨和政府為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習言習語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民生工作面廣量大,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等特點。要有堅持不懈的韌勁,一件接著一件辦,不要貪多嚼不爛,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還存在一定數量的欠發達地區和困難人群。特別是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民生建設的總體水平離人民群眾的心理期待和現實需求還有差距,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有學上”已經解決,“上好學”的問題仍然突出﹔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已經建成,還需進一步織密織牢﹔等等。做好民生工作,要堅持兜底線、保基本、補短板、強弱項,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做好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事。
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就是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統籌抓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民生工作。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社會保障是普惠托底的民生問題,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人民健康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要堅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搞“花架子”、“空殼子”,不能“壘大戶”、“造盆景”,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努力織就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網。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承諾了就要兌現,做就要做好。一方面,要堅持盡力而為。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能裹足不前、銖施兩較、該花的錢也不花。另一方面,要堅持量力而行。“一口吃不成胖子”,民生改善有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我們不能脫離當前我國國情提出過高目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能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口惠而實不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不斷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讓老百姓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