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宣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五名交通運輸領域基層黨員代表分享體會——

堅守交通一線,服務百姓出行(權威發布)

本報記者  劉志強

2021年06月24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23日,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名交通運輸領域基層黨員代表圍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我的崗位在一線”這一主題與中外記者交流。

“16年來,我和團隊成員共排查出1600多個謊報瞞報的危險品集裝箱,保障了進出上海港船載危險品運輸的安全。”在上海浦東海事局副局長陳維看來,自己從事的海事工作就像“水上交警”,負責讓船舶航行更安全、讓海洋環境更清潔。20年前,長江口深水航道每天隻有五六艘次船舶通過,現在,通行的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每天有200多艘次。往來船舶多了,空氣質量卻更好了,這讓陳維很是自豪,“從2016年4月上海港實施船舶尾氣排放控制工作以來,長三角地區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碧海藍天又回到了我們身邊!”

自動化碼頭是現代化港口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山東省港口集團高級別專家、“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帶領團隊一道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6名骨干成員中,有23名是共產黨員。三年半的時間裡,團隊累計召開了3000多場技術分析會,對所有細節進行了反復論証,完成了國外通常需要8到10年的開發建設任務。”張連鋼感慨,艱巨任務面前,黨員干部充分展現出了先鋒模范作用、拼搏奮斗精神,“如今,我國港口擁有了很強的作業能力和很高的作業效率,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青海省公路局海東公路總段養護中心副主任賀生蘭是一名養路工,30多年來一直從事公路養護工作。這些年,賀生蘭負責養護的40多公裡公路,大多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盤山路段,塌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常發生,“為及時打通路段,我們經常與時間賽跑,顧不上喝水、吃飯。”值得欣喜的是,這些年,養路工的工作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以前需要人工一锨一鎬地清掃路面,現在,我們有了清掃車、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人工主要起輔助作用。以前養護20公裡路需要一兩天,現在隻需兩到三小時。”賀生蘭說。

“目前,北京地鐵網絡共24條運營線路、700多公裡運營裡程、400余座車站,日開行1萬多列列車,最小行車間隔達到1分45秒,單日最高客運量達1300多萬人次,年客運量將近39億人次。”說起北京地鐵,在軌道交通行業工作了32年的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調度總長陳文如數家珍。“如果把龐大的軌道交通網比作一架聯動機,調度指揮中心就是聯動機的中樞神經,負責日常運營組織指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近年來,陳文與團隊建成了信息化系統,大幅提高了應急響應能力,“比如信息報送,以前都是通過電話報給搶修人員,再按照層級報給不同管理人員,可能10多分鐘才能完成。現在,通過‘故障一鍵報警平台’,工作人員簡單操作兩三步,就能把故障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周邊所有維修管理人員,實現‘秒級’響應。”

到今年為止,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高級輪機長裴繼文已經從事海上救助工作30年了。這些年,裴繼文和他的團隊秉持著“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戰斗在海上救助最前線,先后參與過50多次重大救助任務,救助遇險人員200余人。據介紹,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是我國海上專業救撈隊伍,負責我國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救助搶險打撈,成立70年來,共救助遇險人員8萬多人,遇險船舶5000多艘,打撈沉船1800多艘。正如裴繼文所說,“險情就是命令,履行好海上人命救助職責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在海上值班待命、救助遇險群眾,是我最有成就感、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4日 04 版)

(責編:周洪業、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