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緊跟黨走,鐵人隊伍永向前(崢嶸歲月)

本報記者  吳齊強  方  圓  劉夢丹  郝迎燦
2021年02月22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王進喜在用身體攪拌泥漿。
  資料照片

  石油工人們在風雪中安裝抽油機。
  陳彥龍攝

  大慶油田的油井。
  鄭 勇攝

  紅灰相映的“採油樹”,形似臥虎的紀念碑,氣勢磅礡的浮雕……這裡是鬆基三井所在地。昔日的工業遺跡,如今已成為旅游打卡點,冰天雪地裡,人們不懼嚴寒、踏雪而至,隻為一睹它的風採。

  6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曾經的亙古荒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如今,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24.3億噸。

  開發

  開展大會戰,誓為祖國獻石油

  這一天,值得被載入史冊。1959年9月26日,鬆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標志著一個世界級特大型陸上砂岩油田的誕生。時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油田因此取名“大慶”。

  “當時,井旁聚集了很多人,有專家和鑽井工人,也有聞訊而來的村民,人人目不轉睛盯著這口井。”承擔鬆基三井鑽井任務的32118鑽井隊衛生員韓作春老人,曾這樣講述那時的場景。

  “出油啦!出油啦!”一股棕褐色油柱猛地噴出管道,在場的所有人歡呼起來。位於黑龍江省大同鎮高台子地區的鬆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預示著大慶油田的誕生。

  上世紀50年代,當時國內石油缺口近六成,北京公交車不得不背著“煤氣包”代替石油。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戰略儲備都需要石油。油從哪裡來?

  1958年2月,黨中央做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滿懷豪情從四面八方來到廣袤的鬆嫩平原,展開艱苦的地質勘探,終於發現了大慶油田。這一重大發現,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發現這樣一個大油田,怎麼把它拿下來呢?經黨中央批准,原石油工業部從全國抽調幾十個優秀鑽井隊、幾千名科技人員、工人和7萬余噸器材、設備,加上當年退伍的3萬名軍人,組成一支4萬多人的石油勘探大軍,進駐大慶油田核心地帶。

  到1963年底,大慶油田已建成146平方公裡、年生產能力600萬噸的原油生產基地,佔全國同期陸上總產量51.3%,累計生產原油1155萬噸。會戰將士在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的極端艱苦條件下拿下大油田,甩掉中國貧油落后的帽子。

  “大慶石油人用優良革命傳統激勵自己,開展石油大會戰,一舉拿下了大油田。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得益於黨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國文說。

  建設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大慶油田“火”了,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於1964年提出了“工業學大慶”的號召。鐵人王進喜那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令人振奮。

  王進喜是誰?為何叫“鐵人”?

  為了油田建設,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王進喜從甘肅玉門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大慶。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三句話: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裡的鑽井最高紀錄是多少?

  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住都成問題。面對這些難題,王進喜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鑽井隊靠雙手和雙肩把幾十噸的鑽井設備卸了下來,裝上汽車,搬運到井場。三天三夜,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在人拉肩扛的過程中,他們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言壯語。

  王進喜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待在井上干活,累了就在鑽杆兒上枕著鑽頭打個盹兒,經常一連數日不回住地。房東趙大娘看在眼裡,心疼地對工人們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吶!”鐵人名號就這樣傳開了。他和第一代石油人為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歲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慶人手中傳遞、擎起。大慶油田涌現出以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猶在耳畔﹔以王啟民為代表的油田科研人員帶著“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信念,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第三代鐵人李新民帶著“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的豪情走出國門……他們和千千萬萬大慶石油人一道,讓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歷久彌新。

  傳承

  隻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時節如流,2016年,為祖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慶油田,歷經半個多世紀開發建設,資源稟賦變差,傳統優勢減弱,油田陷入歷史上第一次整體性虧損,推進振興發展如滾石上山。

  面對困境,黨中央再一次為大慶指引方向。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十三五”開局,大慶油田站在追夢的新起點,確立了“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奮斗目標。

  走出國門!以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為代表的石油人,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出國門。大慶油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勘探開發業務為龍頭,各項業務相互依托、相互帶動“走出去”,力爭獲取更多的油氣開發項目。如今,大慶油田的海外業務項目已經在54個國家和地區有所布局,擁有3900多名員工,其中外方人員佔比超過60%。

  科技攻關!隆冬時節,夜色深沉,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中心辦公樓,大量實驗室卻依然燈火通明,無數年輕科研人員的身影還在忙碌,在這裡,四次採油技術、頁岩油、天然氣等勘探開發技術都取得重大進展。

  砥礪前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油價暴跌和極端天氣為原油生產帶來嚴峻挑戰。疫情防控期間,鐵人帶過的隊伍——1205鑽井隊便抓緊復工復產,技術員谷宏達主動請纓擔任防疫檢查員,牢牢守衛防疫第一關,全隊33人連續駐守崗位40余天。“我們聽黨話、跟黨走,力爭再立新功!”現任隊長張晶說。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孫龍德說,大慶油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新發展理念指導新時代油田振興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大慶貢獻。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大慶油田正昂首奮進,譜寫新時代榮光。

  (吳海波、王繼紅參與採寫)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2日 05 版)

(責編:馬昌、趙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