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發出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抗日宣言

2021年01月29日15:31    來源:經濟日報

抗戰號角在這裡吹響

遼寧沈陽城北柳條湖地區,硝煙散去,如今已是車水馬龍,一片繁華。“90年前,烙在中華民族心上的那道傷疤,如今深深刻在不遠處‘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上。”“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研究部負責人高建長嘆道。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始,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一夕之間,日本關東軍輕而易舉佔領了沈陽城。一切重要軍政機關和官銀號等悉被佔領,所有駐省城的軍警均被繳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張雲峰說。當時,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不僅數量上遠超日本關東軍,還擁有中國唯一的空軍和艦炮齊全的海軍。僅沈陽兵工廠一處,即存有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各種子彈300余萬發,炮彈10萬發,足夠配備15個師。這些軍械被日軍一日掠盡。

十幾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對日本的挑舋雖有預判,卻抱有幻想,認為不抵抗政策可換來國際同情及國際聯盟的強力干預。

“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發出了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劉秀華說。

在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一排硬山式青磚瓦房被完整保留至今。九一八事變當夜,時任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部長的趙毅敏奮筆起草了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宣言指出:“偉大的任務久已放在我們肩上了!隻有我們以英勇的斗爭能完成它!”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召開緊急會議,以黨的名義發表了這份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抗日宣言,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發表的第一個反法西斯戰爭宣言。

九一八事變前,中共滿洲省委就通過“滿洲特科”(黨的情報部門)密切注意日軍的侵華動向。中共地下黨員趙唯剛將相關情況在事變前1個月向上級黨組織打了報告。事變前兩周又給時任遼寧省政府主席臧式毅打了報告。這表明中共滿洲省委“已經做好了思想准備”。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共滿洲省委連續發表一系列宣言,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武裝工農群眾,聯合一切愛國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主張。1932年,東北各地陸續建立起黨直接領導的十幾支抗日游擊隊,繼而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統一成為東北抗日聯軍,抗日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間。

劉秀華說,中國共產黨不僅第一個表明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立場和決心,而且第一個敏銳地認識到贏得勝利的基本途徑是動員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戰。為此,我們黨進行了長期堅韌不拔的英勇奮斗,讓世界看到了共產黨人所代表的中國骨氣和民族元氣。

鏗鏘旋律在這裡唱起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地,聽到這慷慨激昂的歌詞和旋律,總會心潮澎湃。田漢、聶耳於1935年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其靈感來自遼寧抗日義勇軍戰歌。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根據中央指示,先后派遣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等一大批黨員、團員到抗日義勇軍中工作,組織東北人民群眾建立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支援和聯合各抗日組織和軍隊共同抗日。在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影響下,遼寧各地紛紛建立義勇軍、自衛軍、救國軍、大刀會、紅槍會等民眾武裝,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

“起來!起來吧,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遼寧錦州曾活躍著高鵬振率領的抗日義勇軍,他們每次都高唱這樣的戰歌去戰場殺敵﹔撫順也流傳著《血盟救國軍軍歌》——“用我們的血肉,喚起全國民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933年2月,遼寧義勇軍到熱河參加熱河保衛戰。聶耳等一些愛國知識分子也隨團來到熱河前線慰問。聶耳親眼看到遼寧義勇軍冒著槍林彈雨英勇抗敵的場面,為他后來譜出《義勇軍進行曲》鏗鏘雄壯的旋律奠定了最直接、最真切的基礎。1934年,田漢在武漢採訪遼寧義勇軍將領唐聚五將軍,聽到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深受感動。

遼寧省政府原參事趙杰說,義勇軍氣壯山河的英雄事跡給田漢、聶耳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義勇軍進行曲》創作奠定了基礎。歌曲誕生后,迅速鼓舞了中國抗戰,凝聚了人心。

抗聯精神在這裡閃耀

天橋溝的紅葉,你為什麼這樣紅?漫山遍野的紅葉似在默默訴說“一寸山河一寸血”。

“遼寧丹東天橋溝,抗聯第一軍軍部舊址所在地,抗日英雄楊靖宇戰斗過的地方。”遼寧社科院研究員盧驊說,每年深秋,這裡的楓葉都火一般紅艷。可在抗聯老戰士眼裡,楓葉一紅,最艱苦最難熬的寒冬抗戰就要來了。

抗聯一軍老戰士趙明山生前曾口述艱苦作戰的日子:行軍再累也不敢歇口氣,一歇下來就冷,還不能燒火取暖(暴露行蹤)。有戰士覺得腦袋有點疼,一摸是耳朵凍掉了。但耳朵凍掉了不算啥,就怕手凍壞了不能打槍,腳凍壞了不能行軍,那不成累贅了?打伏擊,俺就穿著空筒子棉襖趴雪窩子裡好幾天,透心涼啊。敵人來了,班長命令准備射擊,俺聽到了也看見了,就是腦子發木,腿腳不聽使喚。直到槍響了,天崩地裂似的,這下子清醒了,跟著大伙沖啊殺啊……

抗聯部隊在深山老林裡常常一兩個月吃不到一粒糧食,戰士們隻能以草根、樹皮、野菜充飢。“抗聯隊伍付出的犧牲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盧驊感慨地說,在14年的對日作戰中,抗聯部隊僅師級以上干部就犧牲了190余位。即使這樣艱苦卓絕,黨領導的抗聯隊伍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武器。黨在東北領導的抗日武裝,以頑強作戰給予日本侵略軍沉重打擊,遲滯了日本侵略軍妄圖以中國東北為基地大舉南下的侵略步伐。

(責編:郝萍、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