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農民油畫走四方(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29))

本報記者  王丹

2021年01月12日07: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蔡振國在寫生。
  王武輝攝

走進江西省黎川縣油畫創意產業園一樓的振國畫室,一股濃郁的鬆節油味兒迎面扑來。

畫室的主人是蔡振國,戴著一副眼鏡,不算高,腰杆兒卻很直。他正在向20多名少年講畫,畫上是弟子新作的萬裡長城,崇山峻嶺,入目一片蒼翠。

畫室門口的老街,如今已成了“黎川油畫一條街”。從一條街的變化,蔡振國見証了黎川油畫的發展。

求 學

黎川西北,空曠的河灘上架著幾副畫板。面對著層雲堆疊、粉牆黛瓦,蔡振國正和幾位來自廈門的畫師一起寫生。

回鄉的蔡振國,沒事兒就往黎灘河跑——日峰山、新豐橋……“夢裡江南”黎川給了他充足的靈感。

曾經的蔡振國,面對的也是這條黎灘河。

25年前的一個冬夜,吃罷飯,點上燈,一家七口圍坐,開始討論一個問題:蔡振國,要不要去學畫?

蔡振國當時17歲,姐弟裡排行最末,在村頭瓷廠干燒窯的活兒,活計很苦,爹媽兄姊心疼,但總得學樣手藝啊。

“學做廚師吧!是人都得吃飯!”“汽修也行,學的人不少。”家人你一言、我一語。

母親從懷裡摸出一張皺巴巴的招貼:城南畫畫的萬異青師傅收徒弟,“你去不去?”

“不行!”沒想到,姐弟幾個斬釘截鐵,個個兒不同意。

為啥?學費一年上千元,就算把家裡僅有的一頭牲畜賣了,隻抵幾百元。更何況,“畫畫能掙幾個錢?”

最后,還是父親拍了板:“兒還小,畫匠是個輕巧活兒。”就這樣,蔡振國走上了學藝路。

深 造

“入行才知藝深淺。”起形、著色、涂抹、勾勒……莫說是各類手法技藝有講究,連材料都得摳著用。“一張煎餅一毛錢,一張畫布好幾塊錢,平常要把畫布裁成小塊,畫一遍不行,再用顏料覆蓋、刮掉,反復多次,直到把一塊布搗騰爛。”說起學藝路上的事兒,蔡振國滿是回憶。

學了兩年繪畫,蔡振國進了廈門一家油畫公司,成了畫工。從藝術角度看,畫作天然應有其“魂”,可蔡振國干的卻是復制名家名作的活兒。蔡振國說,頭兩年作品銷量還行,后來批量復制的油畫多了,就開始下滑,慢慢地他越來越憂心以后的出路,怎麼才能更進一步?

2010年,黎川縣政府為吸引黎川籍畫師返鄉創業,建了油畫創意產業園。為了讓自己有所突破,蔡振國選擇搭上這股東風,回鄉發展。“那會兒免租金、簡裝修,首批有42名畫師入駐,我就是其中一員。后來又有400名畫師免費入駐,其中七成是返鄉的農民油畫師。”蔡振國說。

好機遇接踵而來。“4年前,縣政府和中國美術學院合作,讓我們這些畫師到杭州研修。”農民畫家進了中國美院,說起來,這算是蔡振國學藝路上的“深造”。不僅如此,當地還邀請外國畫家來黎川辦畫展。眼界開闊了,蔡振國的畫藝又上了一層樓。

小 成

如今蔡振國回鄉已近十載。眼瞅著廈門油畫協會的幾個朋友靠直播吸引了7萬多粉絲,蔡振國便邀請他們到黎川來交流經驗,順帶也幫自己的畫作做一些推廣。

點開手機屏,搜索進入平台界面,首頁正在推介黎川的油畫。

“這幅畫叫《老屋》,粉牆黛瓦,屋前一片黃澄澄的油菜花,咱們看整個畫面呀,恬淡、悠然,色彩是很細膩的……”在黎川油畫產業園直播間,平台主播正認真地講解推介蔡振國的畫作。“這幅畫怎麼賣呀?”“多大尺寸,我家剛裝修好,想買兩幅做裝飾……”粉絲連連點贊,一條條評論在屏幕下方滾動起來,一場直播,蔡振國賣出兩幅畫,一幅售價2000元。

如何獲得更多粉絲關注?怎麼維持粉絲黏性?“講解要專業、現場直播戶外寫生、真誠互動……最重要的還是做好原創。”跟著廈門畫師,蔡振國又是觀察,又是詢問,還時不時拿出手機記錄所學所感。

有了線上銷路,現在的蔡振國,更有奔頭了。行情好的時候,一年保底收入二三十萬元。不光如此,蔡振國還做起了撫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黎川職中的兼職老師。油畫創意產業園裡也辦起了貧困戶培訓班,蔡振國一有空就去為他們免費教授一些基本技法。

回想起這些年的學藝路,蔡振國說:“我心裡有了一股勁兒,想讓咱黎川農民油畫走四方。”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04 版)

(責編:吳楠、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