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手持焊槍、秉承匠心,孫紅梅立志讓更多“戰鷹”重返藍天——

【身邊的大國工匠】“無縫對接”的精彩人生

本報記者 張翀 本報通訊員 朱曉東 張永岐

2020年12月10日14:0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身邊的大國工匠】“無縫對接”的精彩人生

從沂蒙山區一名普通農家少女,成長為空軍首屆“金牌藍天工匠”,孫紅梅用一把焊槍焊接出人生的厚度,用工匠精神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21年來,孫紅梅和她領銜的工作室先后開發應用10余項行業內領先的裝備核心修理技術,破解上百個生產修理瓶頸、難題,維修過600多台航空發動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累計節約裝備修理經費近億元。

手持焊槍,秉承匠心,她的榮譽是1微米1微米攢出來的,每一條裂縫都盛滿了她對科研攻關的痴迷與執著,每一朵焊花都綻放著她對航修事業的赤誠與忠心。

沉下心把事做好

1975年出生於山東淄博市沂源縣一個小山村的孫紅梅,從小就埋下了一顆從軍報國夢的種子。

她很想參軍,但因為近視,未能通過體檢。不過,作為全村第一個大學生,孫紅梅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入校后,我被分配到焊接專業,女生寥寥無幾。”

孫紅梅本科畢業時正趕上分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既然當不成軍人,就去部隊的工廠,也算為國防事業出力!”孫紅梅在招聘會上隻投了一份簡歷——去解放軍某工廠,那是專門維修航空飛機發動機、保障部隊戰訓和飛行安全的軍工廠。

然而,當她一番舟車勞頓,來到鄂西北漢水之濱、偏僻深山中的分廠時,她一下子懵了——那裡四面環山,交通不便,甚至比山東老家還要閉塞,“吃住都不習慣,電話經常要排隊打,我的工作只是修修補補一些小而碎的零部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與榮光。”

巨大的落差加上父母希望她離家近點,同學也勸她回山東發展,孫紅梅一度迷惘了。就在此時,她測繪制作出的一批幾十個夾具上的螺釘報廢了,因為她沒注意要求是細牙螺釘,默認做了粗牙螺釘。而一向嚴厲的師傅竟未批評她,她深感羞愧。“這件小事像是給了我當頭一棒,讓我一下子警醒了,我純屬眼高手低,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何談報效祖國?”

孫紅梅開始思考,“究竟要過怎樣的人生,結論是,比起物質,我更看重精神追求。”於是,她決定先沉下心,調整狀態,把手頭上的事做好。這一沉,就是21年。

練就尖端技藝

“隻要全心投入工作,別看小小零部件,也照樣有廣闊天地。”孫紅梅說。

盡管,手上常被燙出水泡,眼睛常被電弧光刺疼流淚﹔盛夏每焊完一道焊縫,都大汗淋漓﹔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握焊槍的手臂總是酸痛無比,甚至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穩……但她一琢磨起那些待修品零件就陷入痴迷。

2002年,已經是技術能手的孫紅梅被“挖”到了剛成立的襄發公司。面對新機線,新挑戰層出不窮,孫紅梅覺得興奮的同時深感自己“被需要”。

她面對的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維修,是機械維修中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與航空發動機的制造不同,維修面對的零件已是成品,無加工余量,基體材料性能也已退化,常會因焊接變形超差和再次裂紋故障導致停修。

2008年,工廠修理某型發動機高導內機匣時,遇到焊接變形超差的難題,“機匣葉片安裝要求精度高,允許的尺寸公差僅為0.2毫米,我們當時的工藝焊不了,隻能請中科院金屬所修復,但那成本又高,周期還長。”孫紅梅說。

車間領導看著堆滿廠房的發動機急得直跺腳。怎麼辦?作為焊接專業主管技術員,孫紅梅帶著同事一頭扎在現場,一遍遍查圖,一次次試驗。靠著天天加班到凌晨,兩個多月后,她終於帶領團隊找到解決方案,將機匣變形量由原來的1.2毫米降至0.15毫米,滿足了裝機要求,實現了技術跨越。

釋放巾幗大能量

強烈的成就感激勵著孫紅梅不斷挑戰新高度。在國內激光焊幾乎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她提出引進激光焊接技術、研發激光焊接工藝的設想。從零開始,通過大量試驗,最終實現了“無變形焊接”,將高導內機匣裝配部位變形一下降至0.01毫米,遠遠低於0.2毫米的公差要求,修理精度再次刷新。

2013年,一批某型軍用飛機發動機機匣損壞,國內沒有成功修復這種機匣的先例,行業專家給的答案是“這個問題連制造廠也束手無策”。眼見30多架飛機即將變為廢鐵,孫紅梅主動請纓維修。然而,機匣內部構造就像俄羅斯套娃,一層又一層,故障點多發生在腔內視線盲區,查找困難。

那兩個月,孫紅梅一籌莫展。一天早上,對鏡梳洗的她靈光一現——利用鏡面反射不就能看到軸承座腔內故障嗎?

終於,她帶領團隊摸索出一套方案,通過開“窗口”利用鏡面反射原理查找故障點,用自制的焊接定位夾具定位,再採用仰焊將漏氣部位修復,最后將“窗口”補片焊牢。“這一道工序后來被命名為‘鏡面反光仰焊法’,直接解決了機匣死角故障的修復難題,修復的變形誤差也控制在0.003毫米。”孫紅梅說。

不久后,以她名字命名的“紅梅工作室”成立。發揮團隊優勢和名片效益,通過科研項目和故障攻關帶隊伍,孫紅梅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至今,她已帶出了10名徒弟,其中4名成為技術專家。

“現在,我們瞄准國際前沿,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能讓更多‘戰鷹’重返藍天!”孫紅梅說。

(責編:劉尤罕、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