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身邊的大國工匠】良工“匠心”造航母

——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鉗工戴振濤

本報記者 郝 赫

2020年12月10日13:55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身邊的大國工匠】良工“匠心”造航母

下蹲屈身,凌空一指,“航母style”一度被網友熱情追捧。

“指揮員的這個起飛手勢一做,說明飛機已具備起飛條件,可以放下止動裝置,讓飛機起飛。”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集團)鉗工戴振濤介紹說,“這個止動裝置的安裝調試,就是我們班組承擔的。”

如今,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在服役。作為曾參與過遼寧艦、山東艦兩艘航空母艦建造的戴振濤,仍奔走在船艦維護保障的一線,日復一日地對數據、設備進行測量改進。

腳踏實地和船舶打了20余年的交道,戴振濤精益求精,兢兢業業,用責任和擔當淬煉出一顆良工“匠心”。

“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

“小時候,每當看到巨輪從船台入水,都覺得特有氣勢。”戴振濤說。戴振濤的父親也是一名船廠工人,每次船舶建成,船廠都會邀請參建工人的家屬參加下水儀式,這在戴振濤的心中留下了強烈的震撼。

子承父業。1996年,從船舶鉗工專業畢業的戴振濤進入大船集團,成為一名普通的鉗工。船舶鉗工的工作現場在船舶的“心臟”——機艙,其中舵機位於船舶艉部舵機艙內,關系到船舶航行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承擔起這份沉甸甸的擔子,戴振濤刻苦鑽研施工圖紙、設備說明書,無論是檢修設備還是運行新設備,他都在現場仔細觀看、動手實踐,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師傅請教。就這樣邊學邊干,戴振濤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最開始我想,‘別人會的,我也要會’。后來干得多了,就想‘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戴振濤十分重視工藝改進。

2007年,經班組員工推薦,戴振濤被任命為班組長,帶領班組員工從事各類船舶輔機及舵系、貨油泵透平機的安裝、調試和交驗等工作,負責的4.5萬噸化學品成品油船、3.5萬噸多用途成品油船、1800TEU集裝箱船、30萬噸油船以及軍品的生產任務,均按期優質完成,他的班組也成為大船集團數一數二的攻堅班組。

參與安裝中國第一台航母阻攔機

2012年11月23日,殲15戰斗機第一次在遼寧艦的甲板上被阻攔索穩穩拉住,成功著艦。

“當初安裝阻攔機時,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2010年,戴振濤和他的班組接到了我國第一台航母阻攔機的安裝任務。航母阻攔機的作用是幫助艦載機降落著艦,用一根鋼索,在3秒內將重達20多噸、時速高達250公裡的艦載機拉住,使其瞬間平穩地在甲板上停下來。

“阻攔機中每個裝置的安裝精度都可能對艦載機和飛行員的安全產生重要影響。”戴振濤說。阻攔機橫跨船尾左右舷,裝備巨大,但僅導軌的水平精度,就要求每米不超過一根頭發絲六分之一的誤差。為此,戴振濤帶領班組反復地對各項數據進行測量、計算、調整,天氣、風向、載重等因素變化都要考慮在內。

經過堅持不懈地攻堅,戴振濤和他的班組先后完成了機艙動力設備、舵機、汽輪冷水機組、全船生活保障設備、特裝設備等600余套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尤其在飛機起降特裝設備施工中,完成了核心設備飛機輪擋止動裝置、偏流板裝置、阻攔機裝置的安裝及調試工作,使其在各種工況下經受住考驗。在施工現場,大家常稱贊戴振濤是輔機舵系安裝調試的“大拿”。

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那天剛好是戴振濤34歲生日,這份“生日禮物”讓戴振濤一生難忘。

扎根一線 傳承匠心

從接觸民品船舶,到參與我國航母建造,再到如今各式船舶設備的調試維護,戴振濤始終“在船上,在現場”。

在一次某船舵系鑽孔絞孔施工中,戴振濤發現,磁力鑽鑽孔誤差較大會影響絞孔施工進度,增加工人勞動強度。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試驗,他創新出可調式磁力鑽機座,提高鑽孔精度的同時,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証生產節點的按期實現。

據不完全統計,該操作工法的創新,在保証工作質量的同時為該道工序的完成節約工時288個,經集團在各在建船舶推廣,該工法已累計為集團節約費用千萬余元。

“我常對徒弟們說,鉗工做的是精細活,要鑽研,耐心做好每一個基礎工作。”戴振濤說。

近3年來,以戴振濤命名的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有5人晉升為高級技師、11人晉升為技師、10人晉升為高級工﹔確立創新課題9項,其中6項已轉化為成果﹔完成工法創新3項,提出技術改進項目146項。工作室為大船集團培養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同時,也為國家重點工程建造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技能服務支持。

“把平凡的事做好,不斷學習提高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將技能傳授給年輕人,為集團、為國家建造出更多更好的船舶。”戴振濤說。

(責編:劉尤罕、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