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傳承偉大精神 凝聚振興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遼寧省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2020年10月25日13:30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傳承偉大精神 凝聚振興力量

本報訊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我省廣大干部群眾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把深厚的愛國情懷轉化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奮發有為的實際行動,立足崗位、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鑒往事,知來者。“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用生命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必須發揚好、傳下去。”沈陽警備區戰備建設處參謀劉齊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一定要繼承和發揚我軍敢打必勝的精神品質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把忠誠奉獻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融入到練兵備戰之中,在惡劣環境和艱苦條件下鍛造鋼筋鐵骨、強化戰斗精神、練就制勝本領,確保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夠上得去、打得贏、不辱使命!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在被英雄們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的精神深深感動的同時,更強烈感受到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張麗華表示,要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推動高質量公安改革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平安建設增添了動力。”丹東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孟煒在收看直播后表示,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從丹東奔赴抗美援朝戰場。70年來,抗美援朝精神代代傳承,根植到廣大公安民警的精神血脈中。全市公安機關將繼續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堅決守衛好祖國的大門,維護好邊境地區的平安穩定。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我腳踏實地、不斷創新,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從部隊退伍后,羅剛自主創業成立了遼寧北方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他說,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這種精神也一直鼓勵他在發展企業時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鐵嶺市昌圖縣大四家子鎮方家船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戰洪波說:“我的爺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從小就喜歡聽爺爺講他親歷的抗美援朝故事,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我知難而進、堅韌向前。當前,脫貧攻堅雖已取得重要成就,我們村的貧困戶也全部脫貧,但我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始終保持高昂的攻堅精氣神,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壯大,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

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東陽河村致富帶頭人李宏出生在鴨綠江邊,從小聽老人們講志願軍將士英雄殺敵的故事,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早已融入他的精神血脈中。他說:“抗美援朝精神培養了我遇到任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今年合作社種植艷紅桃,雖然趕上了疫情,但我們沒有自暴自棄,相反還開發了綠色種植,擴大網絡銷售渠道,效益隻增不減,我有信心帶領社員們共同致富。”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以發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審視歷史、觀察現實、思考未來,更好地汲取歷史經驗,從中獲得現實和長遠的教益,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中明表示,全省黨史系統的黨員干部將進一步深化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歷史研究,加強英雄人物研究,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中履職盡責,充分發揮黨史部門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職能作用。

沈陽師范大學10月23日上午組織全校師生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周軍教授說,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對於激勵廣大師生在新時代勇於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具有重大意義。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一定不斷傳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堅定立德樹人初心使命。

來自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的學生張枝瑤說,她被志願軍先烈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主義精神所感動,一定銘記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腳踏實地、埋頭苦學、銳意進取、奮發圖強,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學生張子涵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一定銘記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弘揚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將小我融入國家前途命運,永懷愛國之心、永持報國之志,勤奮學習、苦練內功、增長才干,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智慧與力量。

本報記者 王坤 趙靜 王笑梅

劉樂 徐鐵英 關艷玲 葛紅霞

(責編:閆妍、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