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雨 張世豪
2020年10月19日11:11 來源:河北日報
金秋十月,太行山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河北省在保定市阜平縣召開全省產業扶貧工作視頻現場會,對全省沖刺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充分調動各地比學趕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強調:“要確保全省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都要如期高質量實現穩定脫貧目標,全面提升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切實防止返貧,為推動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和標志性工程,任務艱巨而繁重。河北堅持把脫貧防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持續用力,改革創新,精准施策,攻堅克難,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2018、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兩年獲得“好”的等次基礎上,推動脫貧攻堅不斷提質增效,62個貧困縣去年全部摘帽,集中優勢兵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幾年以來,王東峰連續多次到石家庄、承德、張家口、保定、滄州、衡水、邢台、邯鄲等地,就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進行深入調研檢查,指導推進脫貧防貧和收官階段各項工作。
在田間地頭、貧困戶炕頭,在扶貧工廠、產業園區,在特色旅游驛站、生態種植基地,王東峰與貧困群眾拉家常、話增收,同黨員干部謀點子、找路子。
“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堅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為著力點,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及后續工作,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在最關鍵的時候,必須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升級加力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進軍令”。
牢記囑托,擔當使命。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7500多萬燕趙兒女,瞄准堅中之堅,聚焦貧中之貧,攻堅拔寨,決戰決勝!
五級書記抓扶貧,省委書記率先垂范,帶頭包聯任務最重的市縣,其他省領導分別包聯,市縣鄉各級領導干部一級包一級,一級幫助一級解決問題。
翻看王東峰的調研檢查記錄,扶貧開發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他已經走遍了全省所有62個國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縣,一個縣一個縣地進村入戶,解剖麻雀,把脈會診,推進精准扶貧脫貧防貧,研究推進建立長效機制。
保定市和阜平縣是王東峰包聯的市縣。在脫貧攻堅最吃勁的時候,各項工作做得實不實?困難群眾是否能如期穩定脫貧?王東峰始終牽挂在心。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又出了一道“加試題”。河北省委針對疫情防控艱巨任務,全面部署開展“抓黨建、防疫情、促脫貧、保小康”活動,夯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堅實基礎。
王東峰冒雨再次深入阜平縣調研檢查。他走進貧困村手工業加工廠,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交流。
“讓黨旗在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戰場上高高飄揚!”在易縣太平峪村,在興隆縣靳杖子村,在豐寧滿族自治縣小北溝村,王東峰與村“兩委”干部、黨員座談,強調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力量。
為進一步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河北在全省持續舉辦脫貧攻堅“擂台賽”,各貧困縣縣委書記互相交流和較勁,以視頻會議形式直播到縣,成效好的講經驗、受表揚,工作差的找差距、加壓力。王東峰多次出席會議並逐一點評,既表揚,也鞭策,既提出明確要求,也教授方法路徑,進一步激發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省級“擂台賽”的帶動下,各市縣也紛紛開始“打擂比武”。全省累計舉辦縣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擂台賽”2300余期,在全省掀起了創先爭優、比學趕超,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熱潮。
“盡銳出戰,全力以赴,擼起袖子加油干,不達目的不罷休!”王東峰勉勵黨員干部特別是貧困群眾堅定必勝信心,鼓足強大斗志,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堅持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繡花”功夫
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打造持續穩定增收主引擎
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河北下足“繡花”功夫提高脫貧質量,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精准防貧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著力提升中藥材種植規模化、標准化、市場化水平,做足做深精深加工文章,真正把種植‘小藥材’做成扶貧‘大產業’。”在邢台市巨鹿縣金銀花種植示范基地,聽到種植大戶們說一畝地年收入能達到上萬元,王東峰十分高興,鼓勵貧困群眾擴大種植面積,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集中山區半山區,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價值。”在承德平泉市燕塞生物科技公司食用菌種植大棚,王東峰提出,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貧困群眾種植食用菌、果樹等經濟作物,“讓一樣的土地,產出不一樣的效益。”
——“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大力探索特色產業發展路徑。”邯鄲市館陶縣糧畫小鎮積極培育鄉村旅游業,走出了一條平原農村改善面貌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的新路子。王東峰興致勃勃地觀看糧畫現場制作,乘坐電瓶車參觀小鎮,稱贊糧畫小鎮是全省“特色產業扶貧防貧的典范”,強調要在全省打造一批形態各異、功能完備的特色小鎮。
——“通過產業和就業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採取多種合作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寬持續增收渠道,避免群眾生產經營風險,做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石家庄市贊皇縣西陽澤鄉梁家灣村通過建設扶貧“微工廠”,吸納貧困人口和當地婦女、老人就業,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帶動村裡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王東峰在貧困村的扶貧“微工廠”,與企業負責人、困難群眾共話增收。
——“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群眾中老年人不少,要讓他們上下樓更方便,安置樓房中要配套安裝電梯。”在邯鄲市大名縣鋪上鎮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王東峰向前來辦事的鄉親了解情況,要求當地干部充分考慮貧困群眾搬遷后的生產生活特別是便民服務工作。強調創新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形成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將黨建引領貫穿於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服務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提升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回應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問題,真正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認真負責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工作。
……
張家口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王東峰來到涿鹿縣謝家堡鄉南將石村調研。在這裡,他與長期幫扶這個村的李保國科技團隊的負責人、河北農大教授郭素萍等不期而遇。王東峰鼓勵大家,“要大力弘揚李保國精神,主動走出科研院所,用自己的所學和所長服務貧困地區,積極投身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像‘太行山上的新愚公’那樣,艱苦奮斗,矢志不渝,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真正把自己的論文寫在太行山上,造福群眾。”
產業扶貧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就業扶貧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科技扶貧發揮支撐示范引領作用,易地搬遷扶貧讓群眾從“挪窮窩”到“立新業”,多措並舉,同向發力,為扶貧開發注入了強大動力。河北累計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5.3萬個,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產業項目全覆蓋﹔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工程,帶動77.05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設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831個,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升。隨著河北“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提前一年全面完成,30.2萬名搬遷群眾迎來了新生活,其中所有13.59萬貧困搬遷人口全部落實后續幫扶舉措,覆蓋率達到100%。目前,河北各地大力推行“兩區同建”,在安置社區配套建設產業園區,全省規劃的632個扶貧產業園區已全部建成,為搬遷的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提供良好條件。
兜牢底線,力保民生
切實把“兩不愁三保障”落細落小落實
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
在張家口市蔚縣涌泉庄鄉西窯頭村隨機入戶走訪貧困群眾時,王東峰了解到村裡有一戶群眾,雖然靠土地流轉費用和社保、低保等脫了貧,但沒有其他穩定收入,存在因病返貧隱患。
對這類困難群眾,王東峰一直記挂在心。每到一地調研,他都要求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著力完善脫貧防貧機制,堅決筑牢返貧致貧防線。特別要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嚴格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全省扶貧工作隊在2020年完成幫扶任務后不撤,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穩定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成效,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真正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在滄州市南皮縣劉八裡鄉雙廟村互助幸福院調研時,王東峰得知一位72歲的老人無兒無女,當下叮囑省、市、縣有關干部,要以縣為單位全面摸排建檔立卡,依托養老院、互助幸福院,按照自願原則對鰥寡孤獨老人進行集中統一照護。
“同時,養老院、互助幸福院還要積極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銜接,配置相應醫療條件,合理布局醫療資源,解決好老人就醫看病和照料等問題。”王東峰說。
“這些話講到我們心坎裡了!老了老了,還有黨和政府的依靠,我們過得安心踏實!”老人們高興地說。
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遷建項目有11棟主體工程,其中包括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等。項目建成后,可容納108個班、5400名學生就學,對優化當地中小學布局、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王東峰來到學校遷建項目現場,詳細察看工程建設情況,與建設者親切交流。他指出,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嚴格落實幫扶政策,絕不讓一名貧困家庭子女失學輟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滄州市東光縣淺層地下水多為苦咸水且無法飲用,深層地下水含氟量嚴重超標,氟骨病、氟斑牙情況很多。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組織推動下,東光縣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大力推進健康水站建設和飲水置換工程,全縣44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引江水村村通”,有效保障了全縣38萬群眾飲用水安全。
王東峰就飲水安全問題多次專程到滄州市調研檢查,在東光縣連鎮八街村,王東峰實地查看高氟水治理和安全飲水置換情況后,強調要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高氟水區域治理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廣大群眾喝上放心水。
去年以來,河北省逐項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標准,查找漏洞,補齊短板,在有效解決“兩不愁”問題的基礎上,聚焦攻克“三保障”最后堡壘精准發力,扎實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問題3.1萬戶6.0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1.13萬戶3.43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清零。在此基礎上,還建起了“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監測預警、排查處置、運行管護的長效機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健全常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位於黑龍港流域連片貧困地區的邯鄲市魏縣,在2018年十多萬貧困人口摘掉窮帽子后,兩年來全縣沒有新增一戶返貧致貧家庭。這得益於魏縣在全國率先推出的商業防貧保險,有效解決了貧困戶“邊脫貧邊返貧”和因災因病致貧的問題。
對這一有效做法,王東峰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和貧困群眾需要的脫貧防貧方式,建立防貧長效機制,堅決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
河北省堅持脫貧防貧一起抓,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建立健全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省市縣三級全部設立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基金。2019年全省新發生貧困人口同比下降94.2%,實現了脫貧人口“零返貧”。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如今,河北多地在啟動運行防貧保險的同時,還實施了包括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專項救助、民政幫扶救助、產業就業扶持等在內的一系列保障機制。對救助對象由鄉(鎮)或村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制度,定期到救助對象家中了解情況,搞好服務,監測救助進程。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奮斗、新生活的起點。如何進一步增加農村群眾收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王東峰多次深入調研,摸實情、出實招、覓良方。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要在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乘勢而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王東峰來到邢台市臨城縣古魯營西村,與村干部和村民交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村裡垃圾誰來清理?運到哪裡?最后怎麼處理?還有生活污水怎麼處理?村裡的公共服務設施,對鄉親們不收費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王東峰與大家共商美麗鄉村建設之計。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改造衛生廁所870萬座,完成1232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7510個村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建設、覆蓋率達到98.8%,完成2480公裡農村公路穿村路段硬化、88.7萬畝村庄綠化,創建了882.05萬戶美麗庭院,農村正在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把‘空心村’治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結合起來,不僅要讓鄉村美起來,還要讓鄉親們富起來,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張家口市沽源縣九連城鎮“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區建設現場,王東峰走進安置房察看建設情況,要求完善水電氣暖訊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實惠。據了解,全省“空心村”治理今年將完成1000多個村的搬遷任務,基本解決空心率50%以上村庄的問題。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並作為2020年省委一號文件對外發布。實施意見提出,今年重點支持28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同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農村新型社區、鄉村生態功能區建設,示范引領全省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取得實效。
“要著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扎實推進脫貧防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美麗鄉村。”王東峰強調。
“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鄉親們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紅火,越過越好!”
調研檢查中,王東峰鼓勵鄉親們的話語,總是引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