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雲南會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在搬遷安置區——“小水滴”滋潤新市民

本報記者  徐元鋒

2020年09月24日09: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早上8點,“欣城大叔服務隊”開始行動,73歲的錢學榮給大伙兒派活,誰負責哪段路的衛生,誰去哪戶人家調解矛盾,誰到農貿市場維護秩序……

隊員們的老家都在烏蒙山區,搬來雲南省會澤縣“西部新城”不過一年多時間。錢學榮介紹,服務隊成立於今年5月18日,已從最初的18人發展到眼下的四五百人,平均年齡五六十歲。“大叔”們都是不拿錢的志願者,服務新城裡的老人、孩子、殘疾人等。“服務隊取名‘欣城’,就是希望新城‘欣欣向榮’。”錢學榮說。

“西部新城”是一個3年內聚集起8萬多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服務隊所在的木城社區黨委書記李翔說:“社區4名工作人員,要服務新市民9077人,沒有服務隊怎能做得好?”

會澤縣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106萬人口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萬多,大都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深山、高山區,至今仍有6萬多人未脫貧。會澤縣“搬遷十萬人,再造一座城”,拿出10平方公裡好地,在老縣城邊上建起“西部新城”,至今3年來已安置貧困戶6萬多人,均已搬遷入住。會澤還為新城增設了兩個街道:鐘屏和以禮。

住進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會澤縣委宣傳部部長潘利華說,這麼多搬遷戶聚集到一起,除了有活干這個“民生之本”,解決“精神塑造難、融入發展難、穩定治理難”也很關鍵,要下海量的“繡花功夫”。去年9月18日,會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西部新城”揭牌,直接扎在了集中安置區,其標志是個小水滴,寓意“涓滴文明實踐匯聚磅礡力量”。

雨后初霽,小區花木扶疏,地上一片垃圾都沒有。記者來到以禮街道安置區西部57棟,居民沈文海家窗明幾淨,“廚房很是整潔”。65歲的沈文海從大海鄉搬來半年了,今昔對比差異大——以前一家5口人擠在兩間石板房裡,家徒四壁還漏雨,白天屋裡黑乎乎。“以前沒上過電梯、沒用過電磁爐、沒進過超市,連抽水馬桶都不會用,做夢也趕不上日子變得快。”沈文海感慨。

沈文海的經歷和變化,在“新城人”中比比皆是。有的老人走出小區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中心”手把手教搬遷群眾坐公交車、進超市、預防火災等基本技能。但要面對好幾萬搬遷群眾,工作怎麼干?潘利華說,一靠組織活動,二靠志願者幫忙。

會澤縣城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是縣委書記﹔25個鄉鎮、街道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和社區成立實踐站,還建立了600多個實踐點,都由黨組織書記任負責人。同時,志願服務網絡覆蓋全縣,全縣已有10萬余人加入志願者,注冊志願服務團隊489個,服務總時長91萬多小時。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在安置區中心位置,往來方便。記者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新思想大講堂、“心願樹”工作室、書吧等一應俱全,居民們既可以來這裡進行法律、心理咨詢,又能帶孩子學習美術、舞蹈,還能免費理發。沈文海告訴記者,周末和晚上新城還有免費電影、廣場舞培訓等,可熱鬧了。

會澤各鄉村的文明實踐站(所)也各出妙招,活躍在脫貧攻堅的舞台。寶雲街道在7個貧困村社開院壩會、火塘會宣講,發動文明單位和安置點樓棟“結對子”,還動員駐地企業捐款捐物助力脫貧攻堅。街道黨工委書記楊雁頻說,講政策有“小燕子宣講團”,志願服務有“紅馬甲”,“文明實踐就是要‘虛功實做’,扶貧‘軟硬兼施’才精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4日 11 版)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