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搭建扶貧公益網上平台 創新模式為老農帶貨

2020年09月10日11: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4個小時,就為焦急不堪的山區單親母親,銷售7600斤的滯銷柴雞蛋﹔不到半天,500公斤因疫情滯銷的恩施玉露就被一搶而光﹔甘肅櫻桃、甘南粉條、承德扶貧玉米、湖北小土豆、倫晚臍橙……更是一上線就被“圍搶”。

帶動這些貧困農產品短時間大量銷售的,讓滯銷農產品變成暢銷爆款的,並不是哪位知名主播,也不是哪家大型網上商城,而是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她創立的“空中菜市場”扶貧助農線上平台,以及“電商燃爆+公益愛心+裂變發展”的幫扶新模式。

創新平台:精准幫扶專注弱勢群體扶貧農產品

2020年有些特殊,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

陳中紅是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同時也是全國政協委員,面對戰疫又戰貧的雙重艱巨挑戰,陳中紅給自己按下了“快進鍵”。

因為疫情,農產品賣不出去,不少“訴苦”的聲音不斷傳入耳中,陳中紅坐不住了。一邊是農戶賣貨難,一邊是居家隔離群眾買貨難,她心裡萌生一個念頭,搭建平台,讓供給與需求“牽手”。

平台怎麼搭?多年來通過做公益,陳中紅也在不斷思考、沉澱,她說:“以前我就是捐款、捐物,每年不少於30萬元的捐贈,但后來我去的貧困地區越來越多,走得也越來越深,覺得扶貧不是簡單捐贈就能做好的,需要有可持續性。”這次疫情,陳中紅沖到前頭,帶領愛心人士為貧困災區捐贈近100萬元,同時也在危中尋機找到了新的方向。“對於小商戶來說,在大平台裡,不容易被看到,想被看到還要花錢。尤其是期待短時間裡把滯銷農產品賣出去的源頭農戶,這樣的弱勢群體,大平台並不適合。所以我們從扶貧下手,突出精准性,點對點地解決銷路。”陳中紅說。

咨詢政府相關部門、馬不停蹄投入資金、聘請專業人才設計搭台,很快,“空中菜市場”宜墾購扶貧助農線上公益平台應運而生。她把農產品送上“雲端”,為“奄奄一息”的農產品注入了新活力。平台不僅解決了農產品因疫情產生的滯銷難題,也為不少貧困地區的扶貧農產品,打開了有效銷售渠道。3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有300多家來自天津周邊地區,以及新疆、承德、青海、西藏、甘肅、湖北等地的農戶入駐平台,總共銷售滯銷農產品70噸,預計全年拉動消費扶貧總額將達1000萬元。

創新模式:“電商燃爆+公益愛心+裂變發展”滯銷變暢銷

有了平台,有了定位,陳中紅又接著思考,得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帶動這些扶貧產品銷售。

熱愛公益事業的她,決定平台完全公益化運作,“因為面對的都是有困難的老鄉,做這個開放平台是為了幫他們,買賣成交在幫扶期我們平台分文不取,並且全程服務,這也是我們的特色吧。”陳中紅說。

有著企業家基因的陳中紅把商業銷售的理念和公益有機結合了起來,創新性地提出“電商燃爆+公益愛心+裂變發展”模式。電商是平台,公益是基礎,裂變是方法,通過策劃限時購活動在電商平台上燃爆,傳遞公益愛心,讓活動裂變,觸動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讓商家農戶得到引領學習完善自我,通過宜墾購公益開放平台燃燒升華、自我蛻變,實現脫貧可持續性發展。“1+1+1>3”,在這個創新模式的推動下,“空中菜市場”宜墾購扶貧助農線上公益平台迅速獲得認可,不僅在天津闖出了市場,影響力還遍及全國,用這個平台,陳中紅把湖北的臘肉賣到了廣東,把西藏的青稞賣到了北京、上海,把深藏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的尼雅黑雞賣到了武漢、四川、北京……一下子把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聚到了一起。

為了這個平台,陳中紅成立了宜墾公益青春突擊隊,公司裡的高管、策劃、市場人員都進來了,一下子就變成了20多人的隊伍,大家不斷擴大微信群,很快就由幾百人的宣傳陣地,裂變成了6000多人,現在已經過萬。

因為純公益幫扶,而且都是源頭農戶直接銷售,沒有中間商,所以平台上的產品價格很低,而這也帶動了產品的銷售。為了突出產品主題,讓好東西更吸引人,陳中紅還在平台上搞活動,每個周五推出“限時購”,以求盡快幫老鄉把滯銷農產品賣出去。

陳中紅創新不斷,親自上陣做起了客服和推銷員,給農民帶貨。她覺得有社會公職身份,說話誠信度高,會有更多人願意相信。在她的帶領下,財務人員做起了平台推銷員,公司書記帶領大家當起了運貨搬運工。

在新模式的推動下,這個公益平台創出了不少讓大型綜合電商平台都望塵莫及的成績。天津薊州區單親媽媽養殖的7600斤柴雞蛋,4個小時就脫銷了,那位大姐后來在和陳中紅視頻通話的時候哭了,還給平台送來了錦旗﹔承德的速凍玉米,不到2天時間就賣出了2760斤﹔本來市場預估量不大的西藏青稞米,也在上線平台后,馬上就賣了幾百包,后來也是持續熱銷﹔通過天津市各區婦聯,吸引了不少聞名而至的農戶,紅薯、山藥、西紅柿,都是在平台上線兩三天就有幾千斤的銷量。

2020年3月24日,支援湖北戰疫的第一批天津醫療隊從湖北恩施回津,他們看到平台很火,便找到了陳中紅,看能否幫助恩施因疫情滯銷的茶葉找找銷路。了解情況后,陳中紅當即決定,在平台舉辦“天津·恩施春茶會”,僅僅10幾個小時,平台上線茶農就達30余家,並在上架幾小時后實現第一筆訂單銷售。

這次主題活動,給不少恩施茶農解了燃眉之急,共計80多家恩施商家入駐平台,成交恩施農特品約50噸。恩施的商品,一下子在天津火起來了,除了茶葉,小土豆、倫晚臍橙、臘肉,都成了平台爆品。

創新機制:技術引領讓貧困農戶主動“觸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平台短時間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后,如何持續性地幫扶農戶,提升農戶自身的銷售能力,也是陳中紅不斷思考的。

她發現,雖然現今網購很發達,但很多農戶其實並沒有觸網,即使通過網上銷售農產品,大多也是找代理公司來做,這勢必會抬高農產品的價格。而作為買方,很多消費能力強年齡較大的高知群體,網購用得也不多。

於是,陳中紅繼續創新,為與農產品打交道的涉農人員量身定制軟件,讓操作簡便、明了,而且能夠一鍵分享,“超簡式”的軟件,方便幫扶農戶自主上架操作,帶動農戶變被動為主動,不斷通過線上銷售扶貧農產品。而對於不熟悉網購的買家,平台團隊也主動出擊,給買家講解操作,帶動他們體驗觸網的樂趣。

如今很多農戶都因為這個平台打開了銷路,“像那個賣雞蛋的大姐,現在也不用找我們幫忙了,都是別人找她,雞蛋都供不應求了。還有不少農戶,通過我們平台的引導,網上賣貨越來越溜,后來拓展了更多平台,家裡的扶貧農產品再也不愁銷路了。”

配合線上平台,陳中紅繼續創新,投資支持為線下實體店智慧賦能,開發了打通線下實體店鋪到線上平台的直通車,為后疫情時期扶貧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她依托自貿區的進口商品,以“洋貨拉動土特產”的活動理念,把扶貧農產品融到高消費高需求的人群中。

一切能想到的好點子,陳中紅都一一嘗試,也因此,切實有效地幫扶了農戶扶貧產品的銷售。平台運營至今,陳中紅也收獲了不少感動,而這份感動,也始終支撐著她持續向前。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