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毛南族婦女譚美春:向總書記報告“我們脫貧啦”

2020年09月10日10: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波川村婦聯主席、巾幗致富帶頭人譚美春(廣西壯族自治區婦聯供圖)

“我們向總書記報告,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毛南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在奔小康的路上沒有掉隊。沒想到總書記這麼快就作了批示!”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波川村婦聯主席、巾幗致富帶頭人譚美春仍然是興奮難抑。

今年5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譚美春等眾多毛南族村民也都成功實現了脫貧。他們深深感恩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於是聚在一起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報告了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的情況。

譚美春個子不高,但很壯實,她在波川村脫貧攻堅大會戰中,帶動村民們通過種植柑橘,2019年成功實現脫貧。

譚美春和村民們2015年開始種名為“默科特”的沃柑。她利用婦女小額信貸10萬元和自己一家人打工的收入,抓住機會,由少到多,從不會到會,2018年收入7萬多元,2019年收入30多萬元,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家裡還買了一輛小汽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如今,波川村毛南族村民的柑橘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多畝,光譚美春一家就種了120畝。依靠著柑橘種植產業,該村柑橘合作社14戶貧困戶中的最后一戶,也在今年完成了脫貧。

譚美春所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曾因居住條件惡劣,過去叫“毛難族”,意思是受苦受難的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毛南族”。

山多地少,毛南族人吃飯難

毛南族聚居的環江縣下南鄉,是個出了名的山多地少的地方,大家都形容這裡是“在石頭縫裡種糧食”。鄉親們經常是一天吃兩頓,早上空著肚子去地裡干活。

譚美春也曾到廣東一家制衣廠打工補貼家用,工作很辛苦,收入卻很微薄。在縫紉廠工作了不到一年半,就傳來了父親重病去世的噩耗,譚美春隻好回到環江。

在廣東務工的經歷,使譚美春意識到,外出打工並沒有什麼前途,要致富,還是要動腦筋,依靠本地產業的帶動。

窮則思變,巾幗巧婦點子多

2015年,桂林的柑橘種植戶來到下南鄉,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賃了村裡的土地,開展柑橘種植。恰逢扶貧辦提供了免費的柑橘果苗,譚美春也下定決心種柑橘。說干就干,她向親戚借了小十萬塊錢,以一年每畝300元的價格向村裡的鄉親鄰裡租賃了35畝土地用來種植柑橘。

柑橘種植的前期投入很大,譚美春剛開始便捉襟見肘。2016年,通過村干部牽線擔保,譚美春通過婦女小額信貸貸到了10萬元,頭三年都不用支付利息。這讓譚美春度過了難關,擴大了柑橘的種植面積。

2016年11月,譚美春將村裡的貧困戶聚集起來,成立了合作社,擬定合約,大家一起種柑橘,並統一規范管理,統一規格品質。

未雨綢繆,動員能手致富忙

2018年,譚美春種植的高端沃柑——“默科特”挂果了。但由於波川村的種植規模小,名氣也有限,加上當年雨水頻繁,果樹落果也很多,30多畝果樹才收入七八萬元,和譚美春預想中的相去甚遠。

待到第二年挂果的時候,譚美春未雨綢繆,早早地通過網絡對自己的“默科特”進行推銷,終於在疫情前以每斤2元的價格將大部分“默科特”售出。加上養殖10頭菜牛的收入,2019年譚美春家收入30多萬元,徹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如今,全村的柑橘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多畝,光譚美春自己就種了120畝。依靠著柑橘種植產業,合作社14戶貧困戶中的最后一戶,也在今年完成了脫貧。

譚美春依靠著柑橘種植事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添置了一輛白色豐田小汽車。談話間,在譚美春家筑巢的燕子,嘰嘰喳喳地繞著屋梁飛了好幾圈。俗話說“燕子前來搭個窩,大小喜事多又多”,看來,譚美春家的致富之路,還會有更加精彩的故事……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