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人民網專訪雲南省普洱市委書記衛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譜寫新時代高質量脫貧的普洱答卷

祝鴻偉 虎遵會 孫陽 趙晶 董童 

2020年09月10日09: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普洱是雲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典型的“直過民族”地區。普洱市委、市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交出了一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高質量脫貧的普洱答卷。到2019年底,全市8個貧困縣實現高質量摘帽,瀾滄縣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摘帽任務。到2020年,全市76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標志著全市人民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採訪團走進雲南,期間,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接受了人民網的獨家專訪。

衛星介紹,曾經的普洱,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如今的普洱,以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為總平台,探索走出了一條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齊頭並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民族團結進步與邊疆繁榮穩定相得益彰的脫貧發展之路。

衛星表示,擺脫貧困只是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接下來,普洱將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省委省政府要求普洱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把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示范城市和祖國西南邊疆的綠色明珠的發展定位,全力推進綠色、通暢、文化、品牌、效率、法治“六個普洱”建設,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次區域中心城市、陸路口岸城市和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最美麗城市,為譜寫“中國夢”的普洱篇章而努力奮斗。

以下為專訪內容:

2016年12月,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左一)在景谷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人民網:普洱十縣九貧,是雲南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地區,作為普洱市委書記,您如何貫徹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這一要求?

衛星: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國咖啡之都”,區位獨特、生態優越、資源富集,是七彩雲南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縮影。同時,曾經的普洱是雲南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地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普洱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市10個縣(區)中有9個貧困縣需要摘帽,其中有2個是深度貧困縣,有60萬貧困人口,佔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8.6%,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30.4%。

二是普洱是典型的“直過民族”地區。普洱國土面積達4.5萬平方公裡,10個縣(區)中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有4個邊境縣,14個世居民族中有5個“直過民族”。

三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普洱發展的最大瓶頸。2013年以前,全省未通高等級公路的6個縣中,普洱就佔了3個,交通基礎設施滯后、歷史欠賬多,鄉村道路晴通雨阻,廣大山區群眾出行困難。

四是素質性貧困問題突出。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僅7.1年,低於全國2.4年,低於全省1.4年,沿邊四縣僅為6.4年。長期以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是普洱市情的真實寫照。

我到普洱工作以來,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讓全市貧困人口徹底告別絕對貧困的問題。

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促攻堅”要求,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市、縣(區)、鄉(鎮)黨委和政府實行脫貧攻堅“雙組長、雙責任、雙推動、雙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做到了研究最多、部署最實、投入最大、調度最密、考核最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挂聯深度貧困縣,帶頭挂牌督戰,帶頭遍訪所有鄉(鎮),在一線部署任務、推進工作、解決問題。35名廳級干部分別挂縣包鄉幫村,103名縣處級干部駐鄉督導,派出駐村工作隊員1.04萬人次,1180家單位定點扶貧,4.7萬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實現“挂包幫”雙向全覆蓋。

我們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檢驗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大考場,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大舞台,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識別、選拔干部,388名脫貧攻堅實績突出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數量居全省前列。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在全省率先推行“電視問政”,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問能、問效、問擔當,各縣多輪交叉檢查,形成了全市上下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向貧困發起總攻的濃厚氛圍。

人民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普洱市在決戰決勝脫貧中,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呈現出哪些顯著變化?

衛星: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普洱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走出了一條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齊頭並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民族團結進步與邊疆繁榮穩定相得益彰,具有時代特征、普洱特色的脫貧發展新路子。

2019年,普洱市8個貧困縣實現高質量摘帽,瀾滄縣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目前,全市6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戶戶達標、村村提升、縣縣清零”的目標全面實現,普洱徹底消除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尤為自豪的是,創造了脫貧工作委員會、“賓弄賽嗨”互幫互助機制、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等普洱模式、普洱經驗,中國工程院定點幫扶瀾滄縣在全國開創了“科技扶貧模式”,西盟縣榮獲全省唯一的“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瀾滄縣老達保民族文化助脫貧選題入選聯合國“中國扶貧成就展”,涌現出“時代楷模”朱有勇、“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李娜倮等一批先進典型,40名扶貧工作者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為雲南脫貧攻堅增了色、添了彩。

脫貧攻堅是普洱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影響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深層次的。有幾方面有目共睹的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一是最直觀的變化是農村基礎設施的巨變。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解決了出行難、通訊難、上學難、就醫難等“老大難”問題。二是最欣慰的變化是群眾生活的質變。農民人均收入翻番了,收入來源更多了,增收渠道更廣了,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貧困人口比例從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95.34%。三是最可喜的變化是鄉村人居環境的嬗變。實現了安全住房全覆蓋,人畜分離、庭院干淨、家居整潔、村庄美麗、藍天白雲、鮮花盛開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群眾文明素質提高了,鄉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四是最振奮的變化是富民支撐產業的蝶變。茶葉、咖啡、澳洲堅果、沃柑、牛油果、林下三七等林下中藥材成為群眾的“搖錢樹”,肉牛、生豬等托起了群眾的“致富夢”,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和“堅實靠山”。五是最根本的變化是群眾思想觀念的蛻變。群眾的產業意識、市場觀念增強了,發展的願望和勁頭更加強烈了,好學上進、知識改變命運的氛圍更加濃厚了,“我要脫貧”“我要發展”“我要致富”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心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各族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六是最深刻的變化是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廣大黨員干部用肩膀擔起責任、用身影帶動群眾、用腳步量出民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黨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2019年4月,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左一)到瀾滄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普洱市委宣傳部 供圖)

人民網:普洱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普洱是如何發揮生態優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和“堅實靠山”?

衛星:2013年6月,普洱獲批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普洱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為總平台、總抓手,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為高質量脫貧、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升級、三產抓突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建成11個農業標准化示范區,思茅區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思茅區、孟連縣分別被列為雲南省“一縣一業”示范縣和特色縣。培育2494個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雙綁”利益聯結,實現產業有效帶動全覆蓋。聘請28名院士作為政府顧問,建成院士工作站17個、專家工作站24個、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23個。瀾滄縣依托朱有勇院士團隊開展林下有機三七種植試驗,曾經閑置的林地1畝收入平均達20萬元。

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520萬畝,從業人員48萬人,人均收入達3050元。成功舉辦五屆普洱綠色發展論壇,在全國率先推行GDP與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第一家發布GEP核算成果。全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7340億元,居全省第1位。獲有機認証企業和証書數居全省第1位,其中有機茶認証企業和証書數居全國第1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GDP保持年均兩位數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綠色GDP佔比達94%,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生計兼顧、增綠與增收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統一的綠色發展新路子。世界生態經濟學家、美國院士小約翰·柯布率團隊考察普洱后,發出了“生態文明的未來在中國,綠色發展的示范在普洱”的贊嘆。2020年9月2日,小約翰·柯布在《人民日報》撰文點贊普洱把綠水青山的“美麗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的成功經驗。

人民網: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普洱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決戰脫貧攻堅中,普洱是如何搶抓機遇,大干快上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的?

衛星:長期以來,普洱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落后,廣大農村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受阻,人們思想觀念陳舊,生產生活方式落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牢固樹立在普洱修路就是修“產業路、脫貧路、致富路、開放路、國防路”的理念,舉全市之力大干快上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重點區域延伸、向貧困地區拓展、向薄弱環節傾斜,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掃清“攔路虎”、“絆腳石”。

一是全力推進“三橫三縱”高速公路網建設。規劃建設高速公路22條(段),投資達3000億元,建設裡程和投資均佔同期全省的10%以上,在建高速公路裡程和投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墨江至臨滄、思茅至瀾滄高速公路將於今年底建成通車,“十四五”初期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全市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硬化路通到貧困群眾家門口,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位居全省第1位。

二是全力推進“三支線五通用”航空網建設。短短2年時間建成瀾滄景邁機場,5個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思茅機場遷建並建設口岸機場提速,景東支線機場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再過幾年,普洱有望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3個支線機場的州市。

三是全力推進“一主四支兩過境”鐵路網建設。在建和規劃建設鐵路7條,玉磨鐵路將於2021年底建成運營。再過三到五年,普洱將成為雲南南部綜合交通樞紐,為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次區域中心城市和陸路口岸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人民網:“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中要著力化解的一個重大問題。普洱是如何推動貧困群眾在觀念上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的?

衛星:我們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干部的“引領”作用、政策的“導向”作用,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消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和安貧守貧觀念,變“昔日懶漢”為“今日好漢”、變“脫貧對象”為“扶貧力量”。

一是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融合,把群眾“帶起來”。西盟縣以村民小組“脫貧工作委員會”為載體,推行組織引領、激勵約束、崗位設置、黨員幫帶、素質提升、產業帶動等系列措施,採取“以工代賑”和“按勞取酬、優先優酬”的幫扶方式,深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有效融合的路子,實現了貧困群眾精神與物質“雙脫貧”,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

二是激發志氣和素質提升並重,讓群眾“動起來”。鎮沅縣成立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在縣城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鄉(鎮)成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各村設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對深度貧困人口開展素質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生產技能,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動力,學員轉移就業率達90%以上。

三是政策宣講和走訪慰問齊抓,使群眾“勤起來”。墨江縣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青聯委員等,將“夜校”建到“火塘”邊上,利用農閑時間,採取拉家常、講故事等方式向群眾傳遞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教授自主學習能力和脫貧技能,引導青年群眾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脫貧致富。

四是產業帶動與技能培訓結合,促群眾“富起來”。瀾滄縣和中國工程院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創造性採取“抗大”模式“1+N”的辦法,舉辦林下有機三七、檸檬、冬季馬鈴薯種植等技能培訓班,300余人次的院士專家手把手培訓農民學員,讓貧困群眾在實現物質脫貧的同時實現了精神脫貧,為貧困地區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擺脫貧困只是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接下來,普洱市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省委省政府要求普洱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把普洱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示范城市和祖國西南邊疆的綠色明珠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打好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和“天賜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全力推進綠色、通暢、文化、品牌、效率、法治“六個普洱”建設,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次區域中心城市和陸路口岸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為譜寫“中國夢”的普洱篇章而努力奮斗。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