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脫貧攻堅高原行

青海省瑪沁縣雪山鄉:一個致富故事,跨越半個世紀

2020年09月03日10:29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一個致富故事,跨越半個世紀

這是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致富故事。

故事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在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山西漢子——陶振華的帶領下,沒要國家一分錢、沒有一個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在阿尼瑪卿雪山腳下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峽谷間,帶領全鄉藏族干部牧民用4年時間自己勘察、設計、修建,打通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57公裡的生命線、平安途、團結道、幸福路,這條路被稱之為“東雪公路”。

雖然斯人已逝,但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鼓舞著雪山鄉人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疾馳……

8月20日,從瑪沁縣城出發,開車沿著花久高速向雪山鄉駛去。出了高速公路雪山鄉岔口,便是通往雪山鄉政府的簡易公路,公路的左側是林立的怪石,右側是懸崖峭壁,懸崖峭壁下是咆哮流淌的切木曲,切木曲是黃河上源支流,藏語意為“響河”,因咆哮有聲響而得名,發源於阿尼瑪卿山南麓吾和瑪北側,在瑪沁和同德兩縣交界處匯入黃河。

穿過這段難走的公路,便來到了雪山鄉政府。站在雪山鄉政府的院子裡,就能遠遠望見阿尼瑪卿雪峰。

雪山鄉政府左側的瑪沁溫馨藏餐吧內,扎西在前堂招呼客人,妻子措毛在后廚收拾食材。藏餐吧內,藏式的火爐、藏式的沙發、藏式的茶幾,牆上挂著拋石繩、牽牛繩、弓箭等藏族手工藝品。

扎西今年38歲,是雪山鄉陰柯河村牧民,早些年,一家三口在牧區生活,過著游牧的日子。那時候,家裡有50頭牛、200多隻羊,一年到頭日子過得雖然不富裕,但也能維持生計,一家人一年也能掙個一兩萬元。

2015年,扎西決定在鄉政府旁開個藏餐吧,他將家裡的羊全部賣掉,拿著十幾萬元錢,又跟親朋好友借了點,申請了雪山鄉危房改造項目,在鄉政府旁蓋起了二層樓房,全部裝修成了藏餐吧。

藏餐吧雖然是建好營業了,但是沒人會做飯,妻子措毛隻會煮個肉,做幾個簡單的藏式家常菜。扎西一方面四處打聽找廚師,一方面和妻子商量著去學習烹飪,畢竟找廚師成本太高。

2016年初,聽說縣就業局組織技能培訓,扎西就讓妻子報名去學習烹飪。措毛將她學習烹飪的技能証書找了出來,我們發現,措毛不僅參加了2016年度的技能培訓,還參加了2017年度的技能培訓。“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參加烹飪工種培訓400個學時﹔2017年9月至2017年10月,參加烹飪工種培訓400個學時。”

“以前不會做飯,通過技能培訓后,會做一些菜了,客人們也喜歡。”措毛說。

茶幾上放著菜單,翻開一看,寫著藏式鍋貼19元一盤,粉條炒肉32元一碗……繼續往后翻閱,竟然還有簡單的川菜,從主食到炒菜小吃,菜譜上應有盡有。

“前幾年,來這裡看雪山的游客比較多,一年掙個五六萬元沒問題,現在這裡成為了核心保護區,游客少了,但是收入能保証生活。”扎西說。

雖然成為核心保護區,禁止外來游客進入,但是扎西一家其他方面的收入增加了。隨著保護區的成立,扎西成為了一名生態管護員,每個月1800元的工資,每天花一個多小時,在瑪河溝一帶巡護撿拾垃圾。

為了讓藏餐吧的經營越來越好,扎西正在努力培養20歲的兒子多杰仁青。2018年底,扎西還送多杰仁青到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參加了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舉辦的“文化旅游部非遺傳承人群青海果洛烹飪技能培訓班”。

談起對如今生活的感受,扎西說:“相對於先輩們修路時所受的苦,我們現在是幸福的,我們要傳承先輩們的開路精神,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遠。”(本報記者 張多鈞)

(責編:吳楠、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脫貧攻堅高原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