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山東:讓鄉親收獲更多幸福

2020年08月16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山東:讓鄉親收獲更多幸福

沂蒙老區通了高鐵,眼界寬了,世界小了,鄉親們笑了﹔搬出“水窩子”,共奔好日子,黃河灘區群眾夢圓了﹔家鄉變富、變靚了,大學生回來了,村裡年輕人多起來了……在山東採訪,這是記者印象最深的幾個圖景。而這些圖景中,無不洋溢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些笑臉漾著滿足,淌著幸福。

高鐵通了 眼界寬了

臨沂市蒙陰縣北晏子村村民牛慶花,是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的成員,這幾年帶領鄉親們發展農村電商銷售農產品,每當外地客商來考察時,她都為交通不便擔心,並因此失去了許多合作機會。

“前兩年,有一個湖南的客戶想來臨沂考察貨源,但了解到我們這裡不通高鐵,需要前往濟南倒車時,對方打了退堂鼓。”牛慶花說,因為交通原因,很多外地客戶都不願來,最后好多業務都泡了湯。

2019年11月26日,橫貫沂蒙老區腹地的日蘭高速鐵路日照至臨沂至曲阜段提前一年開通運營,結束了沂蒙老區不通高鐵的歷史。這一高鐵是山東省四橫六縱、國家八橫八縱高鐵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東有史以來建設裡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條件最復雜、沿線人口最多的鐵路項目。

高鐵開通后,牛慶花不斷地給全國各地的客商打電話、發信息:“老區通高鐵了,現在方便了,你們來看看吧!”不少老客戶聽說臨沂通了高鐵,紛紛來公司實地考察。客戶的增多帶動了農產品銷售量的提升,她帶領大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老區人民把高鐵盼到家了,我們的山貨坐著高鐵能走得更遠、賣得更多。”說這話時,開心的牛慶花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今年6月份,“產自臨沂”高鐵臨沂北站展銷中心揭牌運營。這是一個以車站為橋頭、以路網為紐帶、聚合臨沂優質農產品、對接長三角地區銷售鏈的服務平台,重點推介蒼山大蒜、郯城銀杏、平邑金銀花等12種優質特色農鮮和品牌企業98種食品,牛慶花的蒙陰蜜桃也位列其中。不少南來北往的旅客也因此品嘗到了山溝溝裡的“金蛋蛋”蒙陰蜜桃,紛紛下單購買。

臨沂是聞名全國的“市場名城”“物流之都”,臨沂商城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市場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每天有大量客商到臨沂考察市場,又有大批臨沂人到外地考察貨源,為方便換乘高鐵,原來臨沂長途客運站加開了到棗庄高鐵站的客運班車,流水發車,趟趟滿員。”臨沂商城管委會電商局局長陳貞如說,現在高鐵開到家門口,再也不用舍近求遠了。

臨沂旅游資源豐富,既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又有獨特的民族風情,還有深厚的革命傳統文化。“有了高鐵,旅游輻射區從300∼500公裡擴大到800∼1000公裡,市場半徑擴大了一倍多。”臨沂市文旅局市場推廣科科長陳宏偉說,高鐵開通后,臨沂與濟南、青島形成1.5小時交通圈,與北京、上海實現3∼4小時通達,“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沂蒙風光受到省內外游客青睞,蒙山風景區、孟良崮紀念館、王羲之故居、觀唐溫泉……每天都有旅行團和散客抵達,省內的旅游交流也愈加頻繁。

搬出“水窩子” 群眾圓了夢

“一輩子的錢都用在墊房台、蓋房子上,俺們搬上村台,以后再也不過這種苦日子了。”7月25日,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大邢庄村台(融合社區)上,今年69歲的李中學對新“家園”感慨萬千。

李中學是舊城鎮北王庄村村民,也是菏澤市14.7萬黃河灘區群眾中的一員。“三年攢錢、三年墊台、三年建房、三年還賬”,這是以前很多灘區群眾的生活循環。回憶起灘區的艱難生活,李中學一肚子的苦水:1996年以前,每5年中就有3年有洪水,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來來回回搬家。1982年蓋的房子,從搬入到被洪水沖毀,滿打滿算103天。

搬出“水窩子”,安居樂業,是多年來灘區群眾的夢想。為從根本上消除洪水對灘區群眾生命財產的威脅,實現灘區群眾世世代代的安居夢,中央和省市立足黃河灘區實際,作出了修筑村台的重大戰略決策。2016年年底,舊城鎮村台社區建設提上日程。

“大邢庄村台涉及舊城鎮新大邢庄、鞏庄、北葛樓、北王庄4個自然村,建設安置房222棟741套。”鄄城縣舊城鎮黨委書記王健介紹,截至目前,主體建設包括室內外裝修已基本完成,管網、道路、消防等配套基礎設施完成80%。

記者在大邢庄村台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有的正在砌著幼兒園的圍牆,有的正在硬化路面……而紅白相間的二層小洋樓已拔地而起,安置村民就業的服裝加工車間也已完工。

自從村台開始修建以來,李中學隔三岔五就到建設現場來看看。“建房子用的鋼筋、水泥都是最好的,還加上了保溫層,哪見過這麼好的房子?”他指著眼前的新居樂得合不攏嘴,“俺掏了四萬五千塊錢,就分了個108平方米的房子,9月份就要搬過來了。”

臨走時,李中學還不忘向記者發出邀請:“俺們搬家時,你們到時過來給俺來溫溫鍋!”

就在今年元旦前,同處黃河灘區的鄄城縣董口鎮魚骨村村民則已經搬進了黃河社區。“住進新社區,精氣神都足了。”43歲的社區居民馮再國高興地說,現在出門就是學校,200米左右就有集市和醫院,社區裡還有致富車間,村民不出社區就可以務工掙錢。

搬出黃河灘,擁抱新生活。泰安市東平縣耿山口村是山東黃河灘區外遷安置村中第一個搬進新社區的村庄。新社區裡,幾十棟住宅樓干淨整潔,紅色的牆面格外喜慶,車庫、噴泉、商業街、老年公寓和文化廣場等一應俱全。作為淄博首個黃河灘區遷建村,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的村民們前不久告別了灘區老房子,向著新生活再出發。村民張霞說,現在新社區離縣城就10分鐘的車程,孩子上學很方便,自己也能到家門口的企業上班,未來的日子美得很。

家鄉變了 大學生回來了

走進“中國淘寶村”孫庄村的一家布業店,各式各樣的布料擺滿了偌大的店面,店主人胡春青正和身著漢服的女孩討論著漢服的面料、圖案和款式。

而在不遠處的曹縣辰霏服飾有限公司內,繡花機正“嗒嗒”作響,一會兒工夫,古色古香的花紋就在布料上呈現出來。胡春青的妻子孟曉霞身穿藍色漢服,拿起布料仔細查看。

在地處魯西南的曹縣大集鎮孫庄村,胡春青夫婦小有名氣。土生土長的大集人胡春青是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的博士,妻子孟曉霞是一名本科生,兩人都是名副其實的高學歷。在一次跟隨丈夫回鄉探親時,孟曉霞看到了大集鎮蓬勃發展的演出服產業和電商給鄉親們帶來的變化,仿佛看到了新的生活。於是,2014年她正式注冊了淘寶並開了屬於自己的網店。

實際上,在孟曉霞來到曹縣時,當地電商已初成規模。自2008年開始,以大集鎮演出服行業為代表的曹縣傳統行業開始走上了電商之路,從此打開了曹縣淘寶村、鎮的發展之門,一批批曹縣人借著電商平台走向富裕之路。

2017年,博士畢業的胡春青,在妻子的鼓勵下,也回到家鄉加入電商大潮。他們租用了村內的扶貧車間,開起了自己的加工廠,當起了老板,同時還帶動了周邊20個村民和3個貧困戶就業。“我們成立了曹縣辰霏服飾有限公司,她負責設計,我負責推廣、銷售。”和記者交談時,胡春青臉上始終洋溢著淡淡的微笑,“去年,我們的銷售額突破了800萬元,產品賣到了日本、歐洲等。”

2019年,曹縣電商銷售額突破198億元,同比增長25%,全縣淘寶村已發展到124個,3年增長了近3倍,佔菏澤市的三分之一、山東省的四分之一,是山東省最大的淘寶村集群,全國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群”。

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吸引著“走出去”的人才“流回來”,形成一種人才“逆流”現象。目前,曹縣電商企業發展到4000家,網店5.5萬余家,電商帶動20萬人創業就業,其中有5萬返鄉創業人員。

和胡春青夫婦一樣,在當地的100多個淘寶村,每個村都有大學生返鄉創業。大學生們通過電商,不僅成就了自己,還帶動了當地百姓就業,提高了農民收入,成了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放眼全省,山東積極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人才返鄉創業勢頭良好。濟南市章丘區制定鼓勵回鄉創業政策22條、人才新政20條,吸引500多名人才回鄉,100多人在特色種養、社區服務等項目上結出成果﹔濟寧市泗水縣率先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試點,突出人才、文化、藝術文創與當地農業農產的相融與帶動,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形成了“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游”的六位一體化發展格局,成功破解了人才要素參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責編:扶婧穎、段晨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