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中共廣安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 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的意見

(2020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廣安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2020年08月06日08:30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對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戰略部署,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經中共廣安市委五屆十次全體會議研究,提出如下意見。

一、搶抓重大戰略機遇,擔負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歷史使命

(一)重大意義。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優化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部署,是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的重大行動,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戰略后方的長遠大計,是保護長江上游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必然要求,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作出《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圍繞“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和“一軸兩翼”空間布局,確立了“深化川渝合作、做強成都極核、擴大改革開放、促進全域發展”的方法路徑,明確了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抓重大平台、重大項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重點任務。廣安是國家確定的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區,省委明確“支持廣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廣安迎來的又一次大發展機遇。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搶抓戰略機遇,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廣安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

(二)總體要求。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重大部署,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堅持“一盤棋”思維、“一體化”理念,繼續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主動承接成都極核和主干帶動,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積極推進一體化發展,聚焦聚力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以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著力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中率先突破、加快成勢。

到2025年,與成渝雙核全面協同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實質性成效,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城市發展能級大幅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效應凸顯,協同開放水平顯著提高,生態宜居水平明顯改善,基本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

(三)基本思路。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必須圍繞落實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深化與成都極核協同聯動,開展四川“干支聯動”先行實踐﹔必須圍繞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協同,提升中心城區能級,推進毗鄰縣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必須圍繞融入成渝世界級產業集群,優化、穩定、補齊產業鏈和供應鏈,打造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能源化工等協作共興工業產業基地,布局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成渝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加快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圍繞改革集成和開放合作,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體化,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快跨省域一體化發展﹔必須圍繞生態資源共建聯保、公共服務資源普惠共享,促進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建設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二、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

(四)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協同。科學編制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主動對接重慶都市圈規劃和重慶市國土空間規劃,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發展。構建廣安城市發展總體框架,綜合考慮城市自然生態、文化特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因素,系統謀劃和科學規劃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空間布局、規模結構,構建協調共融、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市發展體系,確立廣安城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應有地位。

(五)顯著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堅持公園城市理念,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突出和增強中心城區吸附能力,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抓住規劃建設廣安機場、西渝高鐵、遂廣黔高鐵的重大機遇,優化“東進、西連、南拓、北控、中優”空間布局,加快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東進:發展奎閣片區高端居住區,建設廣安(深圳)產業園創新創造示范區、繼光湖生態區、前鋒西部輕工城,推動廣安經開區擴區調位,科學劃定新橋化工園區范圍,整體規劃前鋒區和廣安經開區,促進聯動發展。西連:整體規劃成都·廣安“雙飛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岳池生產基地、棗山商貿物流園區和廣安機場及空港經濟區,促進岳池縣城與主城區相向發展。南拓:推動官盛新區、西渝高鐵廣安東站片區、華蓥城區、華蓥電子信息產業園連片發展,高標准規劃建設城市新區,打造廣安“天府新區”。北控:劃定主城區北向邊界,保持鄧小平故裡原真性,提升鄧小平故裡景區品質。中優:優化完善建成區功能,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加強人居環境治理,提升城市品質。

(六)科學規劃共建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加強與渝北區聯動發展,在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和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一體規劃建設跨省域產城融合新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承接重慶主城都市區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發展汽摩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及臨空經濟、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配套完善醫療、教育、商業、住宅等城市功能,用好華蓥山自然景觀資源建設重慶都市生態旅游康養目的地,突出特色種植業、山地休閑農業打造重慶近郊精品農業示范區,促進產業、人口及資源要素高效集聚,共同打造重慶北部產業新城。

(七)支持毗鄰縣城融合發展。支持區市縣與毗鄰的重慶區縣立足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推進規劃同圖、基礎同網、產業同鏈、生態同建、服務同享,增強人口承載力和產業競爭力,建設經濟強縣。支持廣安區依托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支持前鋒區與重慶空港、保稅港、重慶北機務段對接,共建現代商貿物流基地。支持華蓥市與合川區、渝北區對接,建設重慶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產業配套基地,共建大華蓥山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支持岳池縣對接兩江新區、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川渝合作生物醫藥產業園。支持武勝縣與合川區、潼南區對接,共建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重慶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鄉村休閑度假示范帶。支持鄰水縣開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建設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大洪湖生態旅游扶貧示范區。支持廣安經開區與長壽化工園區對接,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八)扶持壯大一批重點場鎮。立足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產業基礎、歷史文脈、發展潛力等實際,培育一批中心場鎮。支持交通區位突出、常住人口多的小城鎮完善商貿流通和城鎮服務功能,打造縣域經濟副中心。支持制造業基礎較好的小城鎮做精做強主導產業,建設新型工業重鎮。支持農業生產活躍、田園景觀優美、鄉愁記憶濃郁的小城鎮發展農旅康養產業,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鎮。支持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厚重的小城鎮發展文旅休閑產業,建設文旅特色小鎮。

三、加快構建一體化發展大通道,建設川東渝北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九)規劃建設鏈接雙核重大交通項目。加快廣安機場及空港經濟區建設,推動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資源共享,融入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爭取早日開工建設西渝高鐵廣安段,與重慶共同爭取遂廣黔高鐵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國家鐵路“十四五”建設規劃。加快推進重慶市域鐵路渝合線向廣安延伸、重慶至廣安城際鐵路前期工作,融入重慶軌道交通體系,提升渝廣快速通達能力。加快廣安過境高速東環線及渝廣高速支線等項目建設,推進廣安過境高速西環線、滬蓉高速南充至川渝界擴容、城口經宣漢至大竹至鄰水東槽至重慶、武勝至潼南、合川大石至武勝賽馬、合川釣魚城至岳池普安、墊江至長壽至鄰水至合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鎮巴(川陝界)至廣安高速公路項目通江至廣安段等項目,暢通加密高速公路主通道。

(十)完善城際交通路網體系。改造提升潼南至合川至武勝、長壽至鄰水段和G212武勝至合川至北碚段、G210鄰水至高灘和茨竹至渝北區南北大道、G244岳池至廣安至合川至北碚段、S407華蓥至岳池至合川段、S202長壽至鄰水至統景段、S206武勝至合川段等國省干線公路等級,加快建設前鋒至華蓥至渝北、合川至岳池至南充、廣安至武勝等快速通道,增強區域互聯互通能力。打造毗鄰地區“四好農村路”示范片,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全面提升內聯外暢水平。

(十一)聯動發展長江上游航運。推動廣安港與寸灘港、果園港、萬州港、合川港、長壽港等聯動發展,共同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推進渠江、嘉陵江廣安段航道整治,發揮桐子壕、富流灘等航電工程作用,協同推進嘉陵江利澤、井口航電樞紐等工程建設,提升航道渠化等級,形成與長江干線有機銜接的航道網絡。加快融入長江上游航運聯盟,加強區域間水上運輸合作,爭取與毗鄰地區共享口岸和保稅政策。

(十二)建設川東渝北物流基地。加強棗山、前鋒、華蓥、武勝、鄰水等物流基地建設,依托廣安倉儲分撥中心,對接成渝物流網絡,引進成都、重慶等地知名物流企業在廣安設立分支機構、物流網點,建設川東渝北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加快華蓥高興貨場及煤炭儲備基地建設,打造全國二級鐵路物流節點,建成國家煤炭區域保障戰略基地。全面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推進與渝新歐班列、蓉歐班列、長江航運和國際航空等物流樞紐聯運發展,建好鄰水、棗山等“無水港”,規劃建設廣安空港物流園。

四、突出產業協作互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十三)建設成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圍繞構建“36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工程,積極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加強與重慶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廣安龍安柚、鄰水臍橙、廣安蜜梨三大拳頭產品品質,豐富重慶的“果盤子”﹔面向重慶大市場,大力發展糧油、生豬、蔬菜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水果、草食畜禽、花椒、蠶桑、水產、花卉藥材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夯實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三大支撐產業,打造國家優質高產高效糧油保障基地、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不斷充實重慶的“米袋子”“菜籃子”。加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道地藥材、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力度,做響廣安青花椒、廣安鬆針等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加快廣安龍安柚現代農業園、中國川菜地道食材生產基地等建設,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支持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等與重慶毗鄰區縣共建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生態漁業經濟帶。支持廣安區、武勝縣、鄰水縣等融入長江柑桔產業帶。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支持建設廣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冷鏈物流信息大數據平台,與成渝地區農批市場、餐飲連鎖、大型商超等建立直採基地、加工基地和發展訂單農業,推動優質農產品進入川渝大市場。

(十四)建設成渝協作共興工業產業基地。圍繞構建“3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支持鄰水機電產業園、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合川—武勝共建產業園等融入成渝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壯大汽摩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車、輸變電裝備等裝備制造產業。支持華蓥電子信息產業園等融入成渝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拓展智能終端產品種類,延伸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產業鏈條,打造“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支持廣安經開區能源化工產業園建設全省千億級綠色化工產業基地。支持成都·廣安“雙飛地”生物醫藥產業園等融入成渝大健康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原料藥生產基地、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支持華蓥玄武岩纖維產業園、廣安經開區能源化工產業園、武勝節能環保產業園等融入成渝材料產業集群,推動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化、專業化、融合化發展。支持武勝火鍋產業園建設川渝火鍋底料研發制造中心。支持前鋒西部輕工城做大做強輕紡服裝、智能家居等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加快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建設,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互聯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積極參與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建設。

(十五)建設成渝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圍繞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推動巴蜀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三線文化、民俗文化等協作共興發展,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華蓥山寶鼎、華蓥山生態康養避暑旅游小鎮、銅鑼山溫泉小鎮等建設,將華蓥山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生態康養旅游名山。整合提升鄧小平故裡、華蓥山兩大紅色旅游景區,聯合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等環華蓥山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打造中國西部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整合嘉陵江沿線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加快龍女湖旅游度假區、沿口古鎮等項目建設,打造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帶。提質發展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等,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帶。探索文化旅游資源合作聯合聯動開發運營機制,協同開展文旅市場宣傳推廣,攜手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品牌。

五、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促進社會事業互惠便利

(十六)促進教育資源合作共享。組建教育聯盟,加快構建與成都、重慶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支持成渝重點中小學校與廣安開展聯合辦學,推進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探索隨遷子女入學數據共建共享、學籍互轉互認機制,保障隨遷子女就地入學權利。支持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與成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辦學或建立產學研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和技能型本科院校。積極爭取成渝高校在廣安建立分校或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博士后流動站。引進成渝知名教育集團在廣安建設產教融合園區,共建國家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示范基地。推進小平干部學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強小平干部學院與川渝兩省市黨校合作,推進干部教育培訓資源共享。

(十七)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支持成渝知名醫療機構在廣安建設分院和共建醫聯體、專科聯盟。合作實施巴蜀名醫培植工程,建立共享醫療專家庫,鼓勵支持成渝名醫到廣安醫療機構坐診示教。推動成都、重慶大型綜合醫院與廣安開通雙向轉診和急救綠色通道。加快構建互聯網醫療平台,合作建設互聯網醫院。融入成渝地區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醫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深化異地就醫合作,推進醫保跨省結算和門診業務跨區域直接結算。

(十八)推進養老服務共建共享。統一規劃和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養老支持政策雙向互認、養老服務人才共育、合作項目共建共營。深化渝廣兩地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推動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協助認証。引導推動開展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引進民間資金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積極探索以機構養老理念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模式。統籌推進醫養融合,積極與重慶共建跨區域養老基礎設施。

六、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十九)共建綠色生態廊道。協同加強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地、風景名勝區等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華蓥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嘉陵江、渠江生態廊道。協同實施長江沿岸“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工程,建設一批儲備林基地、環城森林帶,融入川渝森林城市群,共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樣板區。協同開展礦區恢復治理,保護華蓥山、銅鑼山、明月山森林資源,爭取國家、川渝兩省市支持開展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支持各區市縣爭創生態環境建設試點縣。

(二十)共推跨界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跨區域保護機制,統一保護標准和環境准入政策,落實一張負面清單管兩地。深化跨界水體污染聯防聯治,聯合開展跨界河流“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加強嘉陵江、渠江、御臨河、大洪河等跨界流域污染治理合作,著力打造幸福河湖。共建共享毗鄰地區污水處理設施,開展工業污染、畜禽養殖、入河排污口、環境風險隱患點等協同管理。共建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推動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強土壤污染及固廢危廢協同治理,規劃建設工業固體廢物回收基地和危險廢物處置中心。

(二十一)共構綠色發展方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形成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打造青山綠水翠城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樣板。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行企業清潔化生產、園區循環化改造,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鼓勵綠色消費,建立綠色產品優先制度。

七、著力推進改革創新,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

(二十二)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點。探索推進高灘—茨竹產城融合新區一體建設組織管理機制,推動重大規劃和重大項目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探索共建共享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推動金融、能源等跨行政區布局、建設和使用。探索市場主導產業協作機制,推廣“總部+基地”“研發+轉化”等互動模式,促進區域內產業合理分工、高效協作。探索互利共贏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跨行政區財政協同投入、利益協同共享。探索導向鮮明的監督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建立促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指標評價體系。

(二十三)深入探索跨區域合作發展路子。總結推廣開展“三大合作”、建設“三大園區”經驗,採取“一園一策”構建政策協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合作機制。強化產業准入、財稅支持、要素保障、開辦企業等政策協同,支持通過委托管理、投資合作、共建管理公司等形式,實行公司化、市場化運營。建立互利共贏稅收分享機制,推進稅收征管一體化,合理劃分園區共建、新設企業等跨區域合作項目產生的財稅利益。支持區域間國有企業組建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項目,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做大做強國家級和省級外貿出口基地,用好廣安海關平台,支持申建保稅物流中心(B型),爭取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和四川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不斷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二十四)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體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構建標准統一的市場准入體系。深化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支持成渝地區戶籍便捷遷徙、居住証互通互認。推進社保信息資源共享,深化渝廣兩地社保卡應用。建立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挂鉤機制,引導勞動力合理暢通有序流動。聯合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實現高校畢業生享受同城就業服務。加強與蓉漂計劃、重慶英才計劃等對接,推進與成渝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許可備案、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等事項互認。加強交界地區城鎮管理聯動,完善交界區域一體化、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開展跨區域聯合執法,加強重點領域執法。

(二十五)持續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鼓勵支持重點產業園區參與西部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等建設,融入成渝科創走廊。設立技術研發獎勵基金,加快建設中科院玄武岩纖維研究院、岳池輸變電產學研中心,深化“5+1”戰略聯盟合作,建成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檢驗檢測認証認可研究中心、校地共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爭創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廣安轉化生產,建成省級創新型城市。

八、建立工作落實保障體系,凝聚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強大合力

(二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高效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與重慶毗鄰區縣“黨建先鋒區”共建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的引領帶動作用。成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並全面推進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接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編制實施方案、年度工作計劃等,協調推動重大事項落地落實。各區市縣(園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聯動推進相關工作。

(二十七)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非禁即入”,鼓勵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大民營資本參與領域和范圍。搭建綜合服務平台,面向民營企業開展項目推介、銀企對接,構建民營企業參與廣安建設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長效服務機制。加強與川渝兩地國資國企協同,整合用好市級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聯合成都、重慶爭取國家層面設立協同發展投資基金。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支持開展各類金融、資本和項目合作,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探索開展金融合作,引導更多資本、資金投入廣安建設。建立規范化、常態化政商溝通機制和民營企業權益受損救助補償機制,推動誠信記錄共享共用。

(二十八)用好用足政策。堅持以“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為工作總抓手,用好用足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政策,加強與成渝在重大項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等方面對接,爭取落實一批專項政策,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志性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發展平台。用好用足財政支持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引領撬動作用,通過政府專項資金、專項債券、PPP模式、基金投入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示范市建設。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政策,匯集成渝金融資源,加強財政金融互動,鼓勵企業直接融資,深化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引導更多市場資金和金融資本向廣安集聚。用好用足土地支持政策,積極爭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支持建設用地資源向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傾斜。

(二十九)健全推進機制。建立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協調推進機制,制定重點任務工作方案,採取“清單制+責任制+時限化”方式,壓茬推進各項建設任務。建立規劃、交通、產業、科技、生態、體制創新、公共服務等專項合作機制,以及毗鄰地區聯席會議機制、市縣聯合推進機制,分領域策劃、分層次推進具體合作事項。構建與重慶市及毗鄰區縣紀檢監察機關協作聯動機制,共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考核評估,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地落實各項任務。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完善容錯糾錯和關心關愛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人大立法保障、監督督促等職能,發揮政協協商議政、民主監督作用,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獻計出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梁作用,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凝心聚力,形成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的強大合力。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