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2020年08月05日18:1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李鬆、姚子雲、姜剛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精心謀劃災后重建,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要認真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新華社記者最近在抗洪一線採訪發現,隨著部分地區雨勢稍歇、洪水漸退,各地立即行動起來,幫扶受災困難群眾有速度、助推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有力度,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加快生產生活秩序恢復。

困難幫扶“加速度”

災區恢復,通電、通水、通路是民生所需,當務之急。

在受災嚴重的江西省鄱陽縣響水灘鄉,洶涌的洪水將圩堤撕開一個口子,導致當地35千伏線路16號鐵塔發生倒塌,1.6萬余戶群眾無法正常用電。

國家電網鄱陽縣供電公司設備部主任徐文科二話不說,駕駛著小船沖向受災點。“洪水圍困,無法通過架空電路輸電,就緊急鋪設臨時電纜。”徐文科告訴記者,當時一起參與救援的人員都沒想太多,就是覺得搶險不等人,群眾還等著用電。

水上作業,一些機械設備無法使用,強體力勞動下,搶修人員手上勒出道道紅印。洪災后風雨不停,大風刮起,小船在水上晃動,大雨如注,搶修人員艱難作業,平時這段幾百米的臨時電纜隻要幾個小時就能鋪好,在惡劣天氣影響下最終連續干上兩天才完成。

如今,響水灘鄉萬家燈火再次點亮。

日供水量達到5000噸,全鎮供水能力已完全恢復。安徽省東至縣龍泉鎮龍門自來水廠廠長王永奎心裡鬆了口氣。

洪水襲來,龍泉鎮的自來水廠停產,兩萬多人飲水受影響。停水期間,鎮村干部挨家挨戶送上瓶裝飲用水。水退之后,工作人員又抓緊檢修設備。停水后第三天一大早,龍泉鎮又“來水了”。

一手戰洪,一手戰貧。面對災害,農村困難群眾是最“脆弱”的一群人。把災后幫扶抓細抓實,這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

多輪暴雨下來,位於鄱陽湖畔的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立新村,59歲的貧困戶龔保子家除了幾畝水稻受災外,還有入股種養的200多隻家禽死亡、9畝蔬果地受損。

駐村第一書記吳恬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帶領工作隊趕到現場,組織人員幫助種養基地開溝導水,恢復種養基地生產,為受災群眾挽回損失。“盡全力減少洪災損失,保住脫貧產業,我們的脫貧工作才能底氣更足。”吳恬說。

洪澇災害嚴重的安徽、江西等地區要求,根據災害損失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救助水平,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開發公益性崗位,保障基本生活,實現“應兜盡兜”……洪災帶來了損失,但后續幫扶與妥善安置,帶來的是撫慰和溫暖。

復工復產“加力度”

機器重新轟鳴,一線工人一絲不苟地守在生產線旁,監控茶葉加工進度……從7月7日受災,到7月下旬全面復工,安徽省歙縣薇薇茶業有限公司隻用了10多天時間就恢復如常。

7月初,歙縣遭遇罕見洪澇災害,歙縣經濟開發區近300家企業,有180家不同程度受災。

“我們是做茶葉出口生意的,14條生產線全部進水,損失近億元。”薇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仁貴說。

降成本、貼利息、補支出,為幫助受災企業復工復產,歙縣拿出了硬招、實招。

“企業受災以來,政府給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幫助。比如,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支持,緩解流動資金壓力。遇到招工等難題時,也給予特事特辦。”鄭仁貴說:“這些雪中送炭的措施,給了企業信心。最近我們從浙江緊急訂購了兩台茶葉加工設備,企業生產已全面恢復。”

落實“一企一策”幫扶,解決企業災后復工難題﹔盡快兌付災害保險,減輕農業損失﹔農技農機幫扶隊下沉一線,幫助農民復種復耕……

在安徽省宣城市洪林鎮,種糧大戶徐經忠正在稻田邊整理農具,准備退水后再補栽。前段時間暴雨,徐經忠流轉的305畝稻蝦共作高產田灌了水,已經長了兩個多月的稻子被淹沒……

正當徐經忠一籌莫展時,國元農業保險送來了“及時雨”。徐經忠說:“通過綠色通道,水稻災害險從查勘、定損到理賠隻用了5天,賠付14.64萬元,恢復生產有了本錢。”

在湖南省益陽市南縣武聖宮鎮,家庭農場經營戶馮偉耕地受淹后,鎮農技部門也第一時間幫他聯系了水泵,日夜搶排漬水,修復堤埂。“災后鎮上的農技員還趕到我家,建議改種生育期較短的作物品種,挽回災害損失。”馮偉說。

一項項暖人心、惠民生的舉措,正在加快復工復產進度,推動災區生產生活秩序恢復。

團結抗災“顯溫度”

在贛北產糧大縣鄱陽,一場洪水導致早稻受損,糧農正在搶種晚稻,以減少損失。四面環水的“島鄉”昌洲鄉災情較重,15個行政村、23平方公裡受淹。昌洲鄉董坪村剛脫貧的58歲村民董書旺正在為秧苗發愁——洪水淹島無地育秧,等洪水退去,時令又趕不上。

“老董的煩心事,正是我們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昌洲鄉黨委書記李愛國說,鄉裡准備了上百台排澇設備,拉好了專用電線,隻等圩堤外昌江水位降到安全水位,就進行排澇工作。

為解決秧苗問題,鄱陽縣農業農村局選取縣裡3個水肥條件良好的縣級秧苗代育點,進行工廠化異地育秧。鄱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鵬說,洪水退到哪兒,秧苗就補種到哪兒,縣裡不僅為受災農戶免費提供秧苗,還協調對接好農機社會化服務,幫助農戶搶農時。

在洞庭湖、鄱陽湖區,在江淮兩岸,在巴渝大地,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抗災的生動故事正不斷上演。

在湖南省益陽市南縣沿河堤村,村民小組長周正芳熟練地操起小電泵,幫助鄰居黃春來抽排農田漬水。“前些天,黃春來糖尿病又犯了,住進了醫院。他家的農活,我能幫就多干點。”周正芳說,下一步村裡還會組織勞動力,幫助農戶清洗秧苗、防治病虫害。

“連續三天,連床都沒沾過,能趴在桌子上瞇會兒就不錯了。”這是益陽市赫山區農民柴國杰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節奏。

“今年我們這裡持續暴雨,稻谷含水量最高的到了40%,烘一批谷子要比往年多用5個多小時。”柴國杰的合作社一天能烘干60噸稻谷,仍不能完全滿足周邊農戶的需求。

柴國杰決定,把合作社的稻谷先堆到一邊,優先服務散戶和小戶。“如果不及時幫散戶和小戶,他們的損失就重了。”柴國杰說,“大家互幫互助,把稻谷烘干了,能最大限度保障收益。”(參與記者:周勉、程迪、陳尚營、陳諾)

(責編:呂騰龍、王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