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青春的腳步,無悔的選擇

——這群上海高校的畢業生選擇扎根邊疆基層

2020年07月15日08:5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青春的腳步,無悔的選擇

7月9日,火車從上海虹橋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22歲的湖北姑娘管婧懿揮揮手,告別了她熱愛的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再過幾天,她將行走在青藏高原,成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一員。放棄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等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我選擇尊崇內心的意願,去祖國的西部”。

電話那頭的管婧懿聲音爽利:“讓我毅然決定去西部的,是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名武漢人,我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我的父親是一名醫生,醫護人員的無私付出讓我感動。我要去更需要幫助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把我收到的愛奉獻出去,讓愛循環下去。”

這屆高校畢業生是特別的一代——面對疫情的深刻影響,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面對就業壓力的嚴酷現實,挑戰是艱巨的﹔他們又是誰都不能忽視的一代——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讓他們經受磨煉、收獲成長。他們年輕,視野開闊,充滿活力,轉折和變化促使他們更深刻地思考,化挑戰為機遇,在更廣闊的天地實現自身價值。

這個夏天,有一群上海高校的畢業生,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孔雀西飛”,邁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寄語:“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走出校園,即將奔赴新的征程,他們下定決心——到邊疆去,到基層去。

如同一棵樹,把根深深地扎進祖國的山川大地﹔如同一滴水,把人生完全融入祖國的大江大河。他們要用青春的腳步踐行人生理想,用無悔的選擇回應時代召喚。

“孔雀西飛”,兩位女博士的心中所愛

“一棵大樹俯身而臥的地方,正在長出一片森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希望自己能夠為這片森林增添一份綠。”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高嬌,這樣說起自己的選擇。

捧回“挑戰杯”能源化工組特等獎獎杯﹔先后發表10篇SCI論文,其中5篇為第一作者﹔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4項國家發明專利﹔摘得交大“學術之星”稱號﹔被評為2020屆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專注和勤勉,讓這位年輕的重慶姑娘有了傲人的資本。

既不留在大城市上海,也沒有回老家重慶,有待遇優渥的企業向她伸出橄欖枝,她都拒絕了。這位颯爽姑娘將熱愛進行到底,選擇去西部,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學研究所開啟職業生涯,成為一名國防事業建設者。而這裡,曾是“兩彈一星”元勛於敏工作過的地方。高嬌說:“青春與祖國同行,我雖然能力有限,但我願意把青春奉獻給西部,把智慧奉獻給國防。”

高嬌的選擇代表了一大批上海高校畢業生的志向——矢志報國,不負青春。

“我一直相信,最幸福的事就是把愛好變成職業。很幸運,我正在這條道路上前行。”今年6月,完成在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9年學習與生活,作為2020屆博士畢業生,李萌選擇簽約新疆石河子大學,回到西部踏上教學科研之旅。

李萌是土生土長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為家鄉出一份力,一直是她的心願。重溫轟轟烈烈的“西遷”往事,更讓她堅定了回鄉的決心。讀博期間的一些經歷,也讓李萌成為一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路逐步清晰。“在教育這片肥田沃土中,我會繼續用熱愛與擔當,幫助更多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李萌希望更多學弟學妹在學有所成之時,能明確心中所愛、抓住時代機遇,將命運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流,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這代人的精彩。

“孔雀西飛”的故事主角還有很多。在華東師范大學,今年有690位畢業生選擇赴西部就業。越來越多的青年一代願意深入鄉鎮基層,心系家國,心懷熱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如火青春,有男兒的家國和邊疆

“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徐光鑫,很喜歡這句話。從上海來到新疆喀什葉城縣工作快一年,每天吃住在辦公樓。繁忙的工作之余,抬頭看山川悠遠,他覺得自己離這句話又近了一步。

今年24歲的徐光鑫有著出色的履歷:“挑戰杯”競賽上海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銅獎、上海市金獎,長三角高校大學生調研大賽一等獎……這樣優秀的成績,足以讓他留在上海發展,但他堅持自己的想法。

出生於河南農村的徐光鑫,通過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被華東理工大學錄取。對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他有切身感受:相對於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來說,邊疆地區更需要年輕力量和新鮮血液。“我經常思考,怎樣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感謝於言,感激於心,感恩於行,也許就是最好的做法。我們在實踐中歷經長路,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的地方。”徐光鑫說。

在他看來,選擇邊疆更能讀懂祖國,融入群眾更能汲取力量,扎根基層更能行穩致遠。“將學術落實到實踐,將志願與人生事業相結合,通過自己的小小努力,為國家的繁榮穩定作出一點貢獻,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今年戰疫期間,他放棄休假堅守社區防控,做到人員摸排“一口清”,排憂解難暖人心,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可。

在上海高校畢業生中,有一批志在四方的好男兒。佔冠元,就讀於同濟大學王牌專業——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薪酬不菲的大好前程就在眼前。2017年,他自願選擇赴西藏自治區服務。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他說:“做出這個決定,並非一朝一夕,而是自然而然。”

生長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小村庄,貧寒的家境讓他格外懂得珍惜和感恩,也學會了自強不息。佔冠元說:心中一直有服務社會的情懷,在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工作實踐,更讓他堅定,應該集中有限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家國和邊疆。

奔赴基層,我們准備好了

7月12日,27歲的雲南姑娘楊婧帆正在為即將開始的基層培訓作准備。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她,放棄出國讀博,放棄留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決定到祖國的大西南,以自己所學為家鄉服務。“如果能夠讓別人的生活幸福度提升一點,我會覺得人生更有意義。選一個職業,干一輩子!”楊婧帆給自己打氣。

“奔赴基層,我准備好了!”同樣優秀的2020屆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碩士畢業生黃姝婷,選擇回到家鄉內蒙古,成了一名航天人。“每天能聽到鄉音很親切,家鄉也很需要大家學有所成回來貢獻力量。我現在所做的事,被家鄉所需要,被祖國所需要,還能陪在父母身邊孝敬他們,這些給我帶來的成就感和獲得感,用物質是換不來的。”

收獲一段無悔的青春,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走出校門,各自的精彩正在展開。從湖南省雙峰縣的貧困小鎮走出來,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求學,今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彭至鶴堅定投身祖國國防事業,他說:“在交大的學習,教會了我什麼叫作責任。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畢業后會進入企業追求高薪,而現在,我想說,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哪怕是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也是非常值得驕傲的選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華東理工大學2018屆畢業生李凱,在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工作。“平凡的工作中蘊含著非凡的意義。我逐漸認識到,不是西藏需要我,而是我更需要西藏,這裡讓我找到太多自己缺失的東西。”李凱說,“在西藏工作的兩年,讓我更加認識到,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才是最正確和無悔的選擇。”

(本報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