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

——來自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的講述

2020年07月02日09:2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編者按: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鼓勵他們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總書記的囑托和期望,令全體師生倍感振奮、充滿信心。光明智庫約請志願服務隊師生代表暢談感受,講述他們在學習、講解、重溫、錘煉中夯實信仰基石、傳承紅色基因的故事與情懷,並請校領導介紹復旦大學對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認識與安排。

做《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

講述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首批隊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陸婷婷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作為“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的第一批學生講解員,我更感重擔在肩。

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理想信念。總書記在回信中兩次勉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作為“90后”青年黨員,我深知理想信念的分量。我們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傳道者先得明道信道,兩年多來,我認真學習學院開設的《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程,結合“四史”學習,為講解做好充分的理論准備﹔講解工作又激勵我進一步學好經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今后,我會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宣講好陳望道老校長譯本《共產黨宣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講好“真理的味道”故事,踐行初心使命。志願講解的過程就像跨越時空,聆聽陳望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我仿佛看到他在陽春四月、條件簡陋的義烏柴屋中,忘我投入地翻譯《共產黨宣言》,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他花了平時譯書五倍的功夫,還留下了錯把墨汁當紅糖蘸粽子吃的“真理的味道”的故事。這段歷史深深打動著我。我希望通過講好老校長追求真理的故事,帶動影響更多人了解這段崢嶸歲月,更堅定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力量的決心和信心。

總書記的回信激勵我進一步做好宣講服務工作。畢業后,我留校擔任專職輔導員,並留在“星火”繼續參與講解,為我的學生們講述理想信念的故事。

汲取堅定理想、追求真理、遠望大道的力量

講述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黨支部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 唐榮堂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非常激動、振奮。總書記的話語,飽含著對我們全體黨員志願者的深切期許與勉勵。

回想入隊的初心,與老校長陳望道有關。本科入學時,我得知復旦新聞系是陳望道創辦的。在新聞學院繼續深造后,我常參加一個叫作“新聞晚會”的時事評論活動,這個活動也是陳望道首倡的,從抗戰時期延續至今。后來,我的研究關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政治傳播,陳望道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對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的建立和黨的宣傳工作作出過卓越貢獻。再后來,我留校任教,教學科研中最重要的文獻《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就是陳望道的作品。有一天,我看到學校陳望道舊居黨員志願服務隊招募志願者,便馬上報了名。

高質量的講解志願服務,需要精心准備和打磨講稿,搜集檔案材料、整理歷史素材。這樣的積累過程激發和強化了我對建黨史的研究志趣。我以“中國共產黨建黨時期報刊宣傳研究”為題成功申報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課題,《新青年》《勞動界》等陳望道參與編輯和撰稿的中共建黨時期報刊成為我的研究對象,越來越多的志願服務隊隊員成為我的研究伙伴。

習近平總書記說:“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我想,包括陳望道在內的中國共產黨創建者們所展現的創新精神,與腐朽斗、為真理爭的斗爭精神,忠誠事業、積極擔當的實干精神,解放人類、改造世界的大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由弱到強的不竭動力,是我們堅定理想、追求真理、遠望大道的力量源泉。

傳承和弘揚宣言精神是復旦青年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我們要在志願服務中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投身強國偉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讓紅色成為青春最庄嚴的底色

講述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首批隊員、數學科學學院直博生 張曉菲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全體隊員深受鼓舞。最初加入“星火團”,我就懷揣一個信念:講好真理故事,播撒紅色種子,讓“宣言精神”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講解經歷讓我認識到,志願服務本身就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是對“宣言精神”的最好傳承與踐行。

兩年前,帶著對老校長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的崇敬,我第一次走進陳望道舊居。那時繁重的學業任務讓我面臨著巨大壓力,而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老一輩學術大家篤志向學、立志報國的故事,讓我認識到要想在求學之路上行穩致遠,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撐。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我毅然選擇在課業之余加入“星火團”。

那段日子輾轉於學術科研和志願服務之間的我,儼然成了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我以深入淺出、參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努力講好“紅色故事”。我堅信這段經歷會讓紅色成為青春最庄嚴的底色。

講解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展品是《共產黨宣言》的第一版中文全譯本,黨史界、文史界稱之為“紅本”。“紅本”背后有很多值得紀念的人和事,是紅色基因在中華大地的接續傳承。每次講解都是一次學習,讓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共產主義理想。

這一切也對我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我是一名數學專業博士生,陳望道老校長秉持的“經世致用”思想,激勵著我在立足學術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讓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更好地服務發展。我相信,這也是我對“宣言精神”的最好踐行與傳承。

厚植信仰,星火滾燙

講述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隊長、新聞學院博士生 錢威丞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我的心是滾燙的。總書記囑咐青年黨員,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這也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志願服務隊隊員、每一位馬克思主義真理傳播者的責任。

我深刻記得第一次走進陳望道舊居為支部黨員講解時的情形。站在舊居二樓的房間,看著陳望道老校長為新聞系親筆題寫的“好學力行”系銘,如同穿越時空,與老校長相遇。老校長說:學行並重才是對新聞人的根本要求,為此,在學生培養上,他十分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創新課程設置以外,還創辦“新聞晚會”,這個品牌活動至今仍廣受歡迎。

使我堅持講解的,還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使命感。有一次,我帶著新聞學院本科生入黨積極分子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講解結束后我與大家一起討論。有一位本科生說他要入黨,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被馬克思主義說服了”,被馬克思主義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理念說服了。這位學生在接下來一年裡,精心整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文獻,並分享給我9.35G的學習材料,分類清晰、目錄齊整。望著這些文件,看著他堅毅的眼神,我內心無比震撼,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我們志願服務隊的意義和價值。

未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相信,我們這支志願服務隊會在深入歷史紋理和細節的過程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長為有根有魂、懂馬信馬、熱血滾燙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

(項目團隊:顏維琦、曹繼軍、王斯敏、李曉、張勝)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