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傳承”——傳紅色基因 承優良家風>>家風故事

楊善洲的家風故事: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

2020年06月30日09:40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原標題: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

  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

  楊善洲16歲時父親病逝,和守寡的母親艱難度日,母親常常帶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藥,拿到集市上賣。是大亮山養活了他一家。

  在日后風風雨雨的歲月裡,楊善洲親眼看到曾經長滿大樹的大亮山,一點點變禿變荒,亂砍濫伐,曾成為一個時代的隱痛。他不止一次向身邊的人訴說:“都是在我們手上破壞的,一山一山都砍光了,多可惜!我們要還債!要還給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綠洲!”

  他當地委書記期間,曾帶人風餐露宿,徒步24天,詳細了解大亮山的土壤、氣候、地理環境,一個“種樹扶貧”的夢想在他心中萌芽。

  從不為家人辦事、不為家鄉辦事的楊善洲,對家鄉的人說:“退休后,我會給家鄉辦一兩件事的!”

  退休后,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按規定到昆明安家休養的厚意,說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團聚的願望,留下一句滾燙的話:“我是一個共產黨員,說過的話就要兌現,我要回大亮山種樹去!”

  楊善洲帶領著從各方調集的15個人,雇上18匹馬,馱著被褥、鍋碗瓢盆、砍刀镢頭,一鼓作氣上了山。

  買樹苗資金不足,楊善洲就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裡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后隨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龍眼核、芒果核……有什麼撿什麼,放在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后用馬馱上山。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每年的端陽花節,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楊善洲就發動全場職工,一起到街上撿果核,成了花市上一道“另類”風景。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我這麼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不過,在大街上看到父親撿果核的女兒老二老三感到不光彩了,勸他不要再撿。他說:“是不是你們覺得丟面子了?不要老想著你們的父親是個地委書記,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你們感覺我給你們丟面子了,那以后不要說我楊善洲是你們的父親!”兩個女兒流下淚水:“爸爸,我們錯了……”

  有一次,撿果核,楊善洲不小心撞到一個小伙子的自行車,小伙子惱了,張口就是粗話,有人趕忙把他拉一邊,告訴他老人是原來的地委書記,撿果核造林呢。他驚得半天沒吭聲,轉過身說了一句:“這樣的官?我服了!”

  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郁郁蔥蔥的果林。

  有一次,有記者問楊善洲:“您種的樹,還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個時候您已經90多歲了,您怎麼享受啊?”楊善洲回答:“我那個時候已經到火化場去了,咋個會得享受!別人享受了嘛!本來就是給別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麼關系?我們的子孫后代得實惠了嘛!”

(責編:李源、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