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09:24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1939年4月16日,左權和劉志蘭在八路軍總部駐地晉東南潞城縣北村結婚。1940年5月,女兒太北出生。不久后,左權投入到百團大戰的籌劃和部署中。他考慮戰役開始后,妻女隨總部指揮機關有諸多不便,便於8月底將她們送回延安。在他與妻女分別的21個月裡,在戎馬倥傯間,左權給妻女寫了飽含深情的12封家書(其中一封在途中遺失),表現了抗日將軍愛妻愛家的鐵骨柔情。
在犧牲前三天的最后一封家信中,左權曾以決絕的口吻交代妻子:“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的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處理”即送人寄養。深愛父親的左太北曾經回憶說,“父親對所有事都是深思熟慮的,可以想見,他在指揮作戰的間隙一直在考慮我的問題。這就是,必要的時候准備把他的孩子也獻出去。”准備隨時犧牲自己的親骨肉,這並非無情,而是共產黨人個人情感服從革命事業的具體體現。作為高級將領,關鍵時刻舍生取義、戰場捐軀就是明証。自從1923年,未滿19歲的左權離開醴陵投身革命,便再沒回過家鄉。正如他對叔父所說的:“我雖一時不能回家,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整理自《左權家書》、《威震太行的抗日名將左權》等)
相關專題 |
· “傳承”——傳紅色基因 承優良家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