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08:32 來源:山西日報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76個字的入團誓詞,常人僅需20秒即可讀完,23歲的呂梁離石姑娘李超卻用了1分30秒。簡單的起立,對一級傷殘的她而言極其困難,盡管困難重重,可她堅持右手握拳並舉起過肩。面對鮮艷的團旗,李超眼神堅定,聲音鏗鏘有力。
16年前,年僅7歲的李超突遇交通事故,連續住院長達241天。16年間,生活無法自理的她,不放棄生活、不拋棄未來,頑強地和命運抗爭,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直是錯失上學和入隊機會的李超的心願。
服務青年,一個也不能少。呂梁團市委在日常工作中了解這一情況后,迅速做出回應。前不久,呂梁團市委、市青聯聯合呂梁市9·9愛心公益協會,為李超專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入團儀式,滿足了她朴素而美好的願望。
暗淡的青春也會擁有陽光
在李超的姥姥家,在呂梁團市委書記王芳和公益協會團支部代表王廷廷的領誓下,李超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當王芳為李超佩戴團徽時,這個堅強的女孩笑得格外燦爛。
7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讓李超的童年蒙上了一層灰色。在醫院昏迷6個多月的她,先后進行了兩次開顱手術,病危數十次,每日僅憑2.5毫升的牛奶和藥品維持生命。
連續住院241天后,不識數、無記憶、不會站坐、渾身抽搐無力的李超,就這樣出院了。還沒來得及上小學,她就不得不面對余生漫長的神經治療和無止境的康復訓練。
16年來,在姥姥姥爺的悉心照料下,一級傷殘的李超不放棄生活、不拋棄未來,頑強地和命運抗爭:不僅借助器械具備了基本的行走能力,還在姥姥的幫助下學習古詩、讀小學課文,學數學基礎知識,學會了簡單的繪畫和手工制作。盡管吃力,但她還是頑強學習,康復水平遠超醫學預期,堪稱生命奇跡。
命運早早折斷了李超夢想的翅膀,可共青團組織卻溫暖地為她打開了希望的窗戶,讓她看到了一縷陽光,更令她無比憧憬。
“從今往后,共青團就是你的第二個家,大家都會像家人一樣關心你,幫助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們9·9愛心公益協會團支部的一員。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讓我們同攜手、共奮進,用行動展示新時代青年的風採。”
“我很……開心,特別……幸福!”李超的話語很簡短,雖然說起來很吃力且斷斷續續,但每個字都重若千鈞,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微小的力量也能作出貢獻
“尊敬的吳大夫,您好!我是李超,在幾次住院中得到您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十分感謝。這幾天從電視中看到您投入武漢抗擊疫情的戰斗中,為您的精神所感動,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和我的家人祝您早日凱旋!”2月17日,呂梁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離石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主任吳向陽突然收到這樣一條短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李超一直從電視上關注著疫情相關新聞,當看到曾經為其治療過的醫生吳向陽出現在新聞裡后,便懷著感激之情,給遠在湖北的抗疫英雄發了數條慰問短信。
“李超,共同加油!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離石見!”百忙之中的吳向陽看到短信后,第一時間回復了李超。那一刻,李超開心極了。
在家人的多方咨詢聯系下,李超還通過呂梁市留守兒童救助協會,為抗擊疫情捐款200元。多年來,在團市委、團區委、愛心人士和家人的幫助、教育下,她深深明白“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道理。
組織的溫暖幫她成就夢想
“最難熬的時候,我們老兩口一度想要放棄。可孩子拼盡全力想要繼續活下去,那種抓住一切時間和條件拼命鍛煉的堅強意志,已經完全超出了她那個年齡應該承受的。她都那麼堅強,我們更得陪她一起努力。但是我們現在都上了年紀,很擔心孩子以后的生活。”李超的姥姥今年已經71歲,對於外孫女今后的生活憂心忡忡。
“從今天起,這裡就是我們團市委機關黨支部的結對幫扶點。有困難,咱們一起想辦法克服。”
“我們青聯委員會積極呼吁,幫助聯系優質的醫療資源和社會服務,全力以赴幫助李超早日康復、健康成長。”
“我們支部團員青年會經常上門陪她讀書學習,幫助她掌握更多生活技能,真真切切讓李超感受到我們共青團的熱情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團市委、市青聯和公益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分別作出鄭重承諾,努力為李超助力,為她的家人分憂。
“李超是全市青年團員的優秀代表,她頑強拼搏、不向命運屈服的堅強毅力,哪怕力量微薄也要為社會奉獻的愛心,以及對少先隊、共青團發自內心的熱愛,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呂梁團市委發出號召,要以李超為榜樣,在本職崗位上頑強拼搏,努力奮斗,凝聚起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磅礡青春力量﹔各級團組織要落實“服務青年,一個也不能少”的理念,做到服務青年全覆蓋、常態化,為呂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青春力量。(記者 李煉 通訊員 王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