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科技創新浪潮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紀實

2020年06月01日09:01    來源:內蒙古日報

近日,在內蒙古科協組織的“全國創新爭先獎”推選工作中,發現了這樣一些在各個崗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他們以不懈地追求致力於各自的科研項目,把科研夢想變為現實﹔他們扎根在科研生產一線,把科技這篇文章寫在北疆廣袤的大地上﹔他們站在不同的崗位,堅守著相同的初心,用責任擔當書寫著人生的芳華。

內蒙古農業大學副教授田建軍從事健康乳制品與肉制品的開發、益生菌的功能性評價及其應用等領域的研究,這一干就是20多年。工作期間,研究開發了特色發酵乳制品、發酵肉制品。其中主持的發酵肉制品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示范項目,從自然風干肉制品中分離乳酸菌600多株,促進了傳統牛肉干向現代化加工技術的轉變。“科技工作者不僅要從事科學研究,拿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回報社會,而且還要積極承擔起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這是田建軍一直堅持的原則。多年來,他積極參加內蒙古科協組織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貧”等活動,編著科普圖書,積極幫助企業和農牧民解決生產加工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牧民的一致好評。

防疫戰也是科技戰。可以說,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與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醫學工作者的迎難而上密不可分。內蒙古人民醫院的劉衛平博士作為自治區醫院感染學學科帶頭人,在疫情防控期間,培訓近400個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個醫務工作者的使命。在開展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間隙,劉衛平還依托網絡平台科普防疫知識,編撰新冠肺炎專著,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論文數篇,總結推廣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與劉衛平一樣,現任包頭醫學院中醫針灸研究所所長的布赫巴雅爾作為包頭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療組中醫專家組組長,多次深入一線定點醫院會診確診病人,全面參與救治。從醫30年來,他不斷努力、傳承創新,深入開展臨床科研工作。截至目前,他獲得科研成果獎項3項,發表學術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承擔科研項目10余項。■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現今,我們身處一個萬象更新的大時代,新發展熱火朝天,新課題層出不窮。科技人員如何將科研技術落地北疆草原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全區科技工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工作站研究員包呼格吉樂圖,大學畢業30年來運用所學知識長期深入生產一線,示范推廣畜牧業生產先進技術,參與主持完成了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模式化養豬、畜禽新品種培育、地方良種選育與保護、奶牛繁育等多項國家和自治區重大科技推廣項目。同時,他通過技術服務幫助284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之力。

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副局長徐宏偉是河套水利行業中一名既有電子技術專業學歷,又有水利專業學歷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專家。他研發的適應灌區各種自然環境與水流條件下的水情信息採集系統、渠道流量自動測量系統等設備,在灌溉管理、水資源監測、水生態保護等方面廣泛應用並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了行業運行效率與科學決策能力,實現合理調度、安全輸水、科學用水,使得河套灌區信息化建設、運行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國水利系統前列。

在我區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活動中不僅涌現出一批先進個人,而且涌現出一批優秀團隊。伊泰集團的煤基精細化學品產業創新人才團隊,開展的特種蠟、α-烯烴等項目研發工作,對我國煤化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如今,創新浪潮,在北疆大地奔涌不息,科技工作者把對科技的熱愛,對人民的情懷,融入點滴工作之中,以實際行動弘揚了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他們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踐行“科技興蒙”行動,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黃玉琦、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