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兩會光明視角

諄諄囑托落地生根——代表委員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履職盡責

王琎 方莉

2020年05月22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諄諄囑托落地生根

聚焦脫貧攻堅、謀劃鄉村振興、縱論生態文明建設、探討高質量發展、為文藝創作和學術創新指引方向……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到人大、政協團組,同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深入交流、共商國是。

過去一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代表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在應對挑戰、戰勝困難中認真履職、奮進有為。

拔窮根 謀振興 見實效

100多天裡,深入7個縣區90多個鄉鎮114個村,召開30多場座談會,收集各方建議130多條,協調解決群眾反映問題80多件……

2019年全國兩會結束后,甘肅省定西市委書記唐曉明代表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每到一處,都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愛傳達給基層干部群眾。

“隴中苦瘠甲於天下”。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准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這一殷殷囑托,成為甘肅苦干實干、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著力點。

控輟保學,是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一直以來,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主任范鵬代表心裡有著放不下的惦念:適齡僧童有沒有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臨夏州適齡兒童外出打工難題怎麼破解?一年來,在多次深度調研和跟蹤監督下,控輟保學得到有效推進,輟學學生基本都已返校上學。

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數字:甘肅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5.6%降到2019年年底的0.9%,93.5萬貧困人口脫貧,31個貧困縣摘帽,藏區實現整體脫貧。“甘肅在脫貧攻堅這件頭等大事上,沒有辜負總書記的期望!”范鵬代表感慨。

從隴原大地到中原沃野,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系、情之所牽的地方,莫不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祥和氣象。

“信心更足,干勁更大了!”每每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河南洛陽孟津縣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妙霞代表都倍感振奮。兩會歸來,她總琢磨著要為鄉村振興做點什麼。

這一年,作為致富帶頭人,她帶領鄉親們發展智慧農業,深化農旅融合,將草莓基地打造成為洛陽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她還組織起田間農民培訓學校,聘請專家給周邊村子閑余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培訓,已經培育了2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

“一年多來,全省上下對‘三農’工作的推動力度前所未有,狠抓落實的舉措前所未有。目前,五級書記抓、部門配合抓、各界積極參與的良好格局已經形成,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代表說。

這是一份閃亮的成績單,背后是鄉村振興實實在在的成效:2019年,河南全省糧食總產、單產分別達1339億斤、831.6斤,創歷史新高﹔優勢特色農業產值近5000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近60%﹔完成人居環境示范村建設1287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3%。

保生態 重質量 計長遠

“構筑祖國北疆萬裡綠色長城!”2019年全國兩會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奇巴圖代表的決心更加堅定。為了守護好這方綠色淨土,興安盟堅持“治”“防”雙管齊下,不僅沒有批准一家不符合環保標准的項目上馬,而且接連清退了多家污染企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裡成為現實:2019年全盟生態旅游業增勢強勁,旅游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增速超20%﹔科右中旗“南三蘇木”等深度貧困地區,通過造林種草、河湖連通,調整優化農牧業生產結構,有效遏制了生態退化趨勢,美了環境,也富了百姓。

興安盟的實踐,是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一年來,綠色園區、綠色工廠拔地而起,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穩步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我們堅決扛起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責任,咬緊牙關,保持定力,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全力以赴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地見效。”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代表眼中,綠色已成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色調,生態優先已成為全區干部群眾的共識。

從北疆到八閩,一年來,各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

福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這裡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坐擁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如何化特色為優勢?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期望,“努力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

諄諄囑托,落地生根。2019年,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千億集群培育計劃、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紛紛出爐,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5%,產值超千億產業集群增至18個,其中數字經濟規模達1.7萬億元。

“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印証了福建發展環境的巨大吸引力。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必將邁出新步伐!”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代表信心滿滿。

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代表看來,一流大學也要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作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創新精神融入辦學文化,努力培養拔尖的創新創業創造型人才﹔重視基礎研究,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

興文化 出精品 領風尚

5月18日,電影《守島人》正式開機。為拍好這部講述“時代楷模”王繼才無怨無悔守島32年感人事跡的電影,八一電影制片廠創作室一級導演陳力委員去年多次帶領主創人員到開山島體驗生活。

“深入實踐,我們無數次為平凡人物的偉大瞬間所感動,也逐漸理解了去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文藝界社科界聯組會時,對文藝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的期望。”陳力委員深感,文藝要發揮培根鑄魂、引領風尚的作用,就要講好這樣的英雄故事。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2020年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神州大地打響。宅居家中的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委員密切關注全民戰疫。他發現,疫情雖帶來嚴重危機,但從未動搖人們的必勝信念,中國人民“以柔蘊剛,以剛蓄柔,剛柔並濟,不折不崩”的精神品格令人感動。他感觸頗深,寫就《不倒的精神長城》,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深切感受到,校園圍牆不應成為學者精神活動的邊界,要把思想的觸角伸向社會,伸向火熱的生活!”王學典委員認為,隻有走出象牙塔,投身新時代,才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過去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委員一直在思考兩個互相關聯的問題:如何從世界歷史角度理解總書記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從世界歷史進程看待當今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在他看來,這些命題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作為歷史學者,我們有責任去研究百年來的世界歷史,進而闡述當前正在發生的變化﹔也有責任追溯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脈絡,以把握未來發展長期趨勢。隻有反映現實、觀照現實,才能做出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的研究,才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學術支撐。”俞金堯委員說。

中國消滅貧困的實踐,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在雲南,活躍著一批見証脫貧壯舉、記錄時代變遷的作家群體。

今年4月,雲南省作家協會主席范穩委員到普洱採風,“直過民族”的整族脫貧令他極為震撼:“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如今在奔小康的路上迎來了新的跨越。把這史詩般的巨變記錄下來,正是對‘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使命的最好踐行!”

(責編:吳楠、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