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風雨無阻 堅定前行——2020年全國兩會前瞻

2020年05月21日10: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風雨無阻 堅定前行

作為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18年來第一次在5月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

在他看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推遲會期的舉措,折射出非常時期面臨的非常挑戰,更顯示出中國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把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的決心。

來自武漢的周洪宇代表參會前做了大量實地調研,他帶來的30個建議中有一多半與后疫情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相關。他說,“這次兩會,既要總結過往,更要堅定出發。”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沖刺時段,毅然前行的每一步都寫滿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今年全國兩會,世界矚目,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所透露出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走向,“六保”“六穩”將打出哪些牌,中國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會給出怎樣的答卷,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會有哪些亮點……這些都將成為社會各界的聚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認為,5月的全國兩會傳遞出不同尋常的信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決勝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目標清晰而堅定。

鐘茂初注意到兩會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重磅推出的兩個意見,既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行動綱領,也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這些都宣示了中央新一輪改革再出發的決心和尋求經濟社會新增長點的緊迫感。2020年全國兩會,必將成為億萬人民在疾風險浪中轉危為機、奮勇向前的新起點。

“人民至上”成為最深烙印

作為中央指導專家組成員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武漢戰“疫”82天,他用“人民至上”4個字概括這場艱苦卓絕疫情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致勝法寶。

這是一場萬眾一心的人民戰爭。戰“疫”的一幕幕,至今讓張伯禮感慨萬千,“ECMO、人工肝、血漿置換等尖端醫療技術設備隨需隨用,重症患者診療費從十幾萬元到上百萬元,費用全部由醫保報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無論是新生兒還是百歲老人,都奉行不計代價的先救治后結算原則,應救盡救。

鄭功成說,我國的社會救助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發揮出強大功能,有效地保障了低收入困難群體和因疫情隔離造成困難的人員的基本生活等,“這些舉措是將人民擺到至高的位置,充分體現了生命至上、民生為本的價值追求”。

與此同時,如何補齊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如何保民生、保就業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尤為關注的焦點,國內外期待中國兩會給出更多解決方案。

周洪宇代表准備了一份5000多字的建議,對我國公共衛生體制存在的短板進行細致分析,從公共衛生管理體制的頂層設計、疾控中心的職能定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投入經費等多個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疫情一度給人們的生活和經濟按下暫停鍵,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脫困,如何保民生、保就業等話題,都成為代表委員的關注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組織起志願律師團隊,對疫情后各地出台的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進行了梳理,她向大會提交了一份厚達96頁的《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下為中小企業紓困的建議》,涵蓋金融支持、法律援助等各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更關注特殊形勢下政府花錢的績效,如有沒有通過優化支出結構,更多地保障民生。

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持續多年參與推動的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他認為,這部法律中一個大寫的“人”字,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

沖刺小康“最后一公裡”,做好抗“疫”加試題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這一次換上夏裝“輕裝參會”,而他的行囊裡帶來的10多份建議,滿載著百姓沉甸甸的期盼。

過去一年,趙皖平花了100多天,走訪了雲南、貴州、四川等地60多個貧困縣,“所見所聞,老百姓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式減貧”正成為世界范本。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1年滄海桑田,如今這個人口第一大國使7億多人口脫貧,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今年歷史性地劃上句號。

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使決戰脫貧攻堅面臨更大考驗。“很多地方脫貧攻堅工作受到影響。”趙皖平調研發現,疫情發生在春季生產關鍵期,工廠停產、農民工外出務工延遲、農產品銷路不暢等都造成各項幫扶措施成本上升、效率下降,且不確定性增加。

一些目前尚未脫貧的困難戶,疊加疫情,難上加難﹔一些已脫貧的“邊緣戶”有再次返貧的風險。如何應對疫情給扶貧攻堅帶來的考驗成為一道“加試題”。

針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趙皖平建議在“后2020”時期設置3-4年合理的過渡期、緩沖期﹔同時建立返貧監測機制,將監測與幫扶機制動態關聯,“歸根到底還是要讓扶貧更精准,讓老百姓真受益”。

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令趙皖平信心滿滿,他看到中華民族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這股力量是讓貧困戶擺脫貧困開啟新生活的內在動力,樹立起依靠雙手奮斗的必勝信心。”

疫情使經濟一度陷入“停擺”,今年我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這是1992年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攻關期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挑戰,但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短期、階段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趨勢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近期,經濟在抵御疫情巨大沖擊中仍呈現出一些亮點。

王一鳴說,在抗疫背景下,今年我國經濟“課程表”中“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仍然是必修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造島神器“天鯤號”總設計師顧明認為,眼下正處於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期,經歷疫情沖擊后,中國經濟正在加快恢復,如同一艘巨輪將全速駛向預期的目標,“中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體制凸顯的優勢,我非常有信心”。

強起來的中國會更開放、再創新

疫情暴發后,曾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與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開發了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該疫苗近日也已獲得加拿大衛生部臨床試驗申請批准。

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家朱濤認為,全球疫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將難以回歸常態。

疫苗研發是當務之急,朱濤清楚,病毒無國界,抗擊疫情必須全球攜手。他期待,通過兩會能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中國。

朱濤說,疫苗即將進入3期臨床試驗,“這需要國際合作。”

與一些國家的良好合作,使得整個審批過程大大提速,從而確保疫苗能以最快的速度面世,朱濤希望見到這種開放合作出現在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希望兩會能表達出中國願意與世界合作的態度和決心。”

在合作臨床研究的同時,朱濤團隊正在努力提高生產規模和產能。他感觸頗深,在關鍵技術領域努力提升國產化,並不代表著排斥合作,而是為了保証供應效率。

朱濤提醒,走向下一個百年的強國目標,“必須把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要能夠沉下心踏踏實實做基礎研究、搞原始創新”。

經歷了幾十年國產化的艱辛歷程,如今,顧明委員感到了大國重器自主可控的底氣。

“天鯤號”是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自航絞吸挖泥船。

顧明說,以前購買國外挖泥船,遇到問題隻能請外國專家來現場解決,周期長、成本高。一旦零件損壞,隻能高價向國外廠家購買,還經常遭遇各種無理的捆綁銷售。受夠了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苦,他咬牙走上大型疏浚裝備國產化之路。

顧明告訴記者,現在國產化的優勢已經顯現,這艘全自動挖泥船可以按照指令自主航行至指定海域作業,“疫情期間,我們不用去現場,就能遠程調整各種參數。遇到問題,我們的工程師很快就能解決”。

中國自主研制實力一次又一次讓世人驚嘆,中國大型疏浚裝備正沿“一帶一路”積極出海,遠赴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在一片深藍中擎起了中國疏浚的旗幟。而駛向下一個百年目標的中國,歸根到底還是要靠持續不斷的創新。

鄭功成認為,盡管嚴重的疫情對國計民生造成巨大沖擊,但正因為我們做到了民生有保障、民心很安定,經濟社會正在全面快速地恢復正常狀態。由此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了考驗,人民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信心更足。

年輕一代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在履職道路上奔跑奮斗,作為90后新生一代,他們無疑是邁向強國目標的主力擔當,創新成為加速器。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90后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過去一年帶動100多名“留守婦女”成為“上班族”,將她們的“指尖技藝”變為“指尖經濟”,竹編工廠的產值超過千萬元。

小滿節氣意味著未來豐收的開始。楊昌芹期待帶動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就業、創業,致力於鄉村振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劉世昕)

(責編:吳楠、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