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全域脫貧的廣安答卷

2020年05月13日11:19    來源:廣安在線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扶貧車間”穩脫貧促增收。

特色產業喜獲豐收。

果蔬基地一角。

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時光如大河奔流,載著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廣安兒女,敲響了2020年市兩會的大門。

回望來路,廣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全市干部群眾以決戰決勝的拼勁攻堅克難,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五個一批”等政策措施,凝心聚力補短板,攻堅克難惠民生,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答好考卷,我們信心百倍,不勝不還。2019年,我市堅持脫貧攻堅的初心使命,投入各類扶貧資金84.75億元,圓滿完成2.6萬名貧困人口脫貧、194個貧困村退出的年度任務,順利實現了全域脫貧目標。

“去年,通過開展‘兩轉一提一抓’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扶貧戰線干部查擺並整改90余個問題,努力鍛造守初心、擔使命、見行動的扶貧干部隊伍。”市人大代表、市扶貧開發局局長王建玲說,過去一年,在全市各級扶貧干部的努力下,我市通過決勝剩余貧困讓脫貧步伐更快、通過鞏固脫貧成果讓群眾脫貧更穩、通過聚力問題整改讓脫貧質量更好、通過做實項目監管讓脫貧基礎更牢。

脫貧“不鬆勁” 奔康“再出發”

新(改)建現代經作基地8.5萬畝,培育經營主體162個,轉移就業、鼓勵創業9.85萬人,村級公益性崗位就業0.77萬人﹔累計培育致富帶頭人2548名,帶動2.1萬戶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積極推動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實施協作項目15個,完成投資2858萬元,形成“一園一帶一示范”產業扶貧格局。

720個中省市縣幫扶單位扎實開展定點幫扶,投入資金物資折合5779萬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9476萬元。

…………

過去一年,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實實在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干部和群眾感觸最深。

“一年來,全市上下盡銳出戰,向貧困發起猛攻。我市把最精干的力量用到一線,共選派駐村工作干部4100余名,組建貧困村駐村工作隊820個,派駐貧困村第一書記1170余名,動員5萬余名干部職工沉入貧困村,實現了貧困村幫扶全覆蓋。”王建玲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實施產業脫貧工程、就業脫貧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社保兜底工程、健康脫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一系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務實創新之舉,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

在眾多扶貧項目中,市政協委員、廣安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雪梅最熟悉的就是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項目。她說,去年3月,南潯·廣安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才正式開建,到去年底,一期就已建成廠房1.7萬平方米,還引進沃克斯電梯、世友木業、才府玻璃等企業,實施“湖羊入川”工程,所有項目點將帶動4800余名貧困人口增收,這充分體現了“廣安速度”,形成了“廣安經驗”。

發展產業是激活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帶動貧困群眾脫貧的關鍵之舉。去年,我市各地立足當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穩定增收。

“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發展的路徑越來越廣。”市政協委員、岳池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世林說,去年,岳池縣逐步補齊農村路網、水網等基礎短板,建立健全穩定增收機制,依托脫貧攻堅六大產業示范帶和100個奔康產業園,將更多已脫貧群眾吸附到產業鏈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市政協委員、前鋒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魏嗣山對前鋒區因地制宜,持續發展花椒、茶葉、枳殼等脫貧主導產業,貧困村實現“一村一業”的做法點贊。他說,去年,前鋒區按照“山上茶葉、山下花椒”的脫貧產業發展思路,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打造桂興鎮、龍灘鎮茶葉產業帶,打造觀塘、廣興等鎮的花椒產業帶,形成產業環線,著力發展壯大脫貧產業,並建立完善產業發展與村集體、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集體和貧困戶“雙增收”。

行穩方能致遠,“回頭看”才能更好地向前行。全域脫貧之后,我市對已脫貧群眾做到結對幫扶不脫鉤、不斷檔,收入監測不放空,全市數萬名幫扶干部在貧困群眾脫貧后,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扎實開展回頭看大排查,並根據各地實際,創新建立長效機制,2062個突出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去年,‘回頭看、回頭幫’工作的開展,讓全域脫貧后的廣安鄉村煥發新的活力。”市人大代表、岳池縣農業農村農廣校校長柳莉平經常與老百姓打交道,她最關心的就是脫貧“扶上馬再送一程”的問題。她說,去年我市推廣“十看五幫三機制”成功經驗,持續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工作,將年收入低於5000元,且有致貧、返貧風險的對象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對排查出的2821戶監測戶有針對性地落實幫扶措施,既解決了老百姓擔心的返貧問題,又鞏固了脫貧成果。

在市政協委員、武勝縣華封鎮副鎮長陳俊明看來,穩定增收是防止群眾返貧的重要手段,他很關注華蓥市委為貧困群眾開設的“扶貧工廠”“扶貧車間”,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他認為,這種方式值得學習、借鑒和延伸,對提高群眾穩定長效脫貧能力非常有幫助。

“去年,19家南潯企業在廣安召開大型勞務招聘會,5000余名廣安貧困勞動力在浙江等東部地區穩定就業。”市人大代表、廣安區花橋鎮石鼓村村民任玉瓊一直都很關注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她說,去年,我市各地對有發展能力、發展願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特點、需求和條件,分別進行種植、養殖、實用技術等產業對接幫扶,提高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讓貧困戶的腰包更鼓,幸福感更濃。

市人大代表、武勝縣街子鎮西寨村群華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余瑤瑤:目前,武勝縣農業發展迅猛,希望在外打工的鄉親都回到家鄉共同發展,種養殖合作社願意為村民提供鴨苗以及養殖技術,帶動村民發展小產業,形成良性發展,幫助村民增收。

市政協委員、前鋒區代市中學工會副主席毛一兵:希望政府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圍繞“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要求,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加強家校共育。同時,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優化師資配備,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讀書改變家庭貧困現狀。

市人大代表、鄰水縣豐禾鎮石樹村黨支部書記陶克琴:發展現代農業,振興鄉村經濟,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此,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組織農民、引導農民、扶持農民,加強農民的科技培訓,培養高素質農民,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市人大代表、廣安區興坪鎮龍孔村黨支部書記余海燕:目前,全市各地發展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於不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的偏遠地區,需要多用心思考,多用心謀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順勢發展“接地氣”的產業。同時,要著眼長遠,引進立得住、能發展的產業,確保產業項目真正發揮幫群眾增收致富、助集體經濟長遠發展的“支柱作用”。

4月

2019大事記

省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批准廣安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廣安市成功實現全域脫貧。

7月

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市級領導率先垂范、加強市級工作調度、從嚴從重執紀問責等七項硬措施,抓實抓細大排查工作。

9月

出台《廣安市脫貧攻堅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廣安市脫貧攻堅常態化約談實施辦法》,健全完善脫貧攻堅約束機制。

10月

全省產業扶貧暨雨露計劃現場培訓會在廣安召開,廣安區“四個三”、岳池縣“五個一”消費扶貧經驗在全省推廣。

11月

商務部部長鐘山到我市調研定點扶貧工作,對我市定點幫扶及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成功實現全域脫貧:全面完成2.6萬人脫貧、194個貧困村退出的目標任務。

●鞏固脫貧成果: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排查出2.6萬個問題並整改到位,鞏固了29.9萬名已脫貧人口、626個已退出村的扶貧成果。

●向上爭取資金有新突破:全市扶貧移民領域對上爭取到位資金9.58億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45億元,移民后扶資金3.13億元。

●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成效:實施協作項目15個,完成投資2858萬元,形成“一園一帶一示范”的產業扶貧格局。

●著力解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精不准、不嚴不實問題:全市脫貧攻堅會議同比減少40%、發文減少32%,清理工作報表33種、留痕事項27種。

●聚力問題整改:認真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系列部署,共排查出問題2.6萬個,圍繞中省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成效考核、暗訪督查,以及市級專項督查、民主監督、社會監督等反饋的98個共性問題、175個具體問題,以“清單制+責任制”將問題整改到位。(廣安日報記者站 肖雪 劉華 朱俊吉 記者 陳玲)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