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7日10: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大學的青春詩會、湖北戰“疫”的感人畫面、陝西延安的主題團日、山東大學醫學生給老師的一封信……一個個動人的場景引起網友們的回憶和情感共鳴,領略了奮戰在祖國建設各領域團員青年的風採。一曲《少年》1153萬點擊量、10萬余評論和點贊,瞬間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網爆款,不斷刷屏的留言互動點燃了直播間的熱情,沸騰了青年的心。
5月4日,團中央舉辦的“讓青春為祖國綻放”網上主題團日活動,在學習強國平台以及微博、微信、B站、快手、抖音、斗魚、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絡平台同步進行。連續11個多小時的網上活動,全國團員青年相聚“雲端”,以不同於往年的特別形式共同度過今年的五四青年節,各地團組織精心准備了形式多樣、內容精彩的文化作品,為青年奉上豐盛的精神大餐。活動一經推出,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每一幀都令我感動,這是最純粹的、最打動人心的畫面!”一名叫“螢火”的網友在留言中激動地說。
活動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重要寄語精神,按照“出彩青春”“戰疫青春”“奮斗青春”“綻放青春”4個篇章,推出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風採錄、“讓青春為祖國綻放”青春故事分享會、青春“思”享課五四專輯、團團直播間對話訪談、各地團日活動精彩展示、優秀文化產品展播等活動,集中講述各領域青年緊緊跟著黨踴躍投身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集中展示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擔當、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與身邊的青年榜樣共話青春,是這次網上主題團日活動的重要內容。團團直播間邀請了9位不同領域的青年代表,圍繞“時代·責任”“使命·成長”“家國·遠方”“自信·篤行”4個話題進行了精彩對話,分享他們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一線的成長奮斗故事。
“在隔離服上涂鴉,是為了鼓勵所有人保持好的戰斗狀態,讓病人放輕鬆。我最想見的是戰友們,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想看看他們最美的樣子。”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成員吳超講述了疫情期間支援武漢的經歷。19個省市搬家式的支援、4萬多名醫護人員,再見,是能見到武漢的美好﹔再也不見,是不願武漢再遭受這種困難。
“我的同事給病房做排水,2月的天氣,他趴在陰冷潮濕的地毯上,匍匐作業。”中建二局安裝公司項目電氣工程師、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者甘泉勝說。正是兩萬多名像他一樣的建設者才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中建集團集結所有力量24小時不間斷施工搶修醫院。
“國家援鄂醫療隊帶著大量物資千裡馳援,費用是昂貴的,生命是無價的。滾動的數字背后是鮮活的生命和武漢人民的健康,作為一名醫生,國家需要我,我必須挺身而出。”那段時間,居高不下的數字、病人瞬息萬變的狀態、厚厚防護服下高精准的操作,一個個巨大的挑戰讓北京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的主治醫師佟訓靚感慨,所有一線人員都在挑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極限,是堅強的意志讓他們挺了過來。
“既要保証旅客平安到達目的地,也要保障列車員安全,更要向前去支援的醫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農歷大年初一,中國鐵路北京局列車長、“紅薔薇”青年突擊隊隊長張貝貝負責的G67次列車迎來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們是帶物資去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在這趟列車上,一幕幕奉獻的畫面堅定了張貝貝入黨的決心。
“上個星期收到祖國為留學生精心制作的健康包,是這段時間感覺最溫暖的事情。”在英國倫敦的留學生黃淑怡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留學生、華人華僑也紛紛響應,積極捐款、捐物,搜尋、購買緊缺的防護用品運送回國。在青微工作室和騰訊視頻聯合推出的海外留學生的視頻中,感受他們對祖國的熱愛。《Stay strong,Wuhan 加油武漢》的視頻也讓網友們在直播間高呼,“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在這次網上主題團日活動中,團中央邀請了張維為、金燦榮、鄭若麟、李玲、羅思義等專家大咖,為青年送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五四青年節特別團課。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說,這次疫情中國向世界上了一堂開放式、體驗式的中國自信公開課,中國抗擊疫情模式的制度優勢大大增強了國人的自信。他贊賞90一代有自信、有擔當、敢作敢為和濃烈的家國情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用“外國名命名的中國商品”這種現象引發青年對“精神殖民病症”的思考。北京大學教授李玲認為經濟增長與人類壽命有著必然的聯系,不同的制度決定命運,提出構建健康中國制度的重要性。
一個叫“Naruto Boy”的網友說:“這堂課正是我們青少年所學習的,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是英雄主義的體現,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我愛中國。”
在“讓青春為祖國綻放”青春故事分享會上,團中央不僅邀請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代表李佳辰,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代表周子建、王祥喜,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關麗這樣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新聞工作者代表盧璐,北京市朝陽區青少年指導中心主任張曉菲,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務支援支隊中隊長張旗以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雲霽等,共同分享榮耀背后的故事,網友好評如潮。
“我很認真地從頭看到了尾,深受感動,我也想成為一名對國家有貢獻的青年。就算我不能改變國家,也請讓我有改變身邊人的能力吧!”網友“謬”在留言中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網友“葉子”評論道:“榜樣人物的力量深深地打動了我,向他們致敬,向偉大祖國致敬。”
傳承五四精神,激發奮進力量。在這場網上主題團日活動的示范引領下,各地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積極行動起來,在線上線下組織開展了理論學習、政策宣講、典型選樹、故事分享、志願服務、崗位建功、關愛幫扶等活動。
在延安,各地青年在楊家嶺集結鄭重宣誓,共同重溫紅色歷史,踐行延安精神﹔在長春,團吉林省委借用第一名新兵的所見所聞,帶領團員青年們一起見証一汽紅旗的成長歷程,“傳承紅旗文化,培養匠心精神”﹔在廣西友誼關下,海關團支部的團員青年們早早地整齊站立,對著團旗庄重宣誓,嚴守關口,助力企業早日復工復產﹔中央美院攜手湖北美院,用藝術魅力繪出新時代的美好畫卷,傳承服務社會、凝聚力量、傳遞正能量﹔香港青年組織快閃活動,感恩祖國患難與共的真情。
網友“Rep rain”留言道:“此生無悔入華夏!我們新時代青年絕對可以扛起祖國的復興大業!”
據統計,“讓青春為祖國綻放”網上主題團日活動實現11.5小時不間斷網絡播出,全平台累計觀看人次近1.6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約2371萬。#五四青年節#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30.1億,#五四精神 傳承有我#話題閱讀量達到15.2億,相關話題先后4次登上微博熱搜。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璐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