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少數民族教師瑪麗亞抗疫志願服務側記

2020年03月24日08:23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注定與往年不同,贏得這場嚴峻斗爭的偉大勝利,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在眾多的志願者中,有一位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姑娘,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譜寫了一曲最美的青春贊歌。

武漢,我們在一起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瑪麗亞),這個曾經在武漢學習、工作、生活8年的少數民族女孩,目前是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輔導員、天津市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室教師。

2020年1月12日,瑪麗亞放假回到新疆喀什,寒假才開始幾天,新冠肺炎疫情就在全國大面積暴發。1月23日,武漢全面封城。武漢,這個伴她成長的城市,就像一位生病的家人般令她無比牽挂。當天下午,看到曾在武漢一起上大學的伙伴在朋友圈發的募捐信息,她第一時間轉過去500元,“光捐些錢還不夠,我還能再做點什麼?” 朋友說,如果有時間,可以進群幫忙。沒有一絲疑慮,瑪麗亞立刻添加進群。在群裡有瑪麗亞曾經的同學,有同學的同學,有在武漢當地工作的,也有許多像瑪麗亞一樣遠在他鄉的。大部分人素未謀面,但大家都有一顆相同的愛心、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盡己所能幫助武漢。短短4個小時,“保衛大武漢小分隊”自願民間救援團隊正式成立。彼時的志願者群裡隻有十幾個人,彼此雖然都不認識,但就這樣各自領取任務。

幾天時間,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不斷加入進來,線上志願者天南地北,負責線上募捐、協調、跟蹤物流、客服、採購、統計等工作﹔所有線下武漢的本地朋友匯成了一張網,在物流和市內交通管制的情況下,組建了逆行者團隊。線上線下,大家各司其職,形成了募捐—運營—醫用物資專業咨詢—採買物資—醫護人員統計—派送逆行者—會計出納—宣傳物料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瑪麗亞負責募捐,詳細記錄捐物名單、發貨時間、運單賬號,跟蹤物流、協調對接群內消息,公布募捐信息及小視頻等。“比如幾天前登記捐贈的一批物資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發貨,捐贈人的錢被賣家退回,那相應的我們也必須把幾天前的賬目捯回去進行修改,及時公布在群裡,讓大家一清二楚……非常瑣碎,但絕對不容有錯,這都是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對武漢的愛。”

愛心,讓你我感動

“團隊從組建以來始終被來自各界的愛包圍著,我們很榮幸地成為愛的傳遞者。”瑪麗亞說,最感動的是那些沒有見過面的陌生人,加微信,直接轉賬,數額多的千元、萬元,甚至10萬元的都有。在瑪麗亞的微信朋友圈裡,記者看到:“我上海的,過來打醬油的”“雖然力量有限,也想出份力”“這邊我能從沙特背回來1500個1860,這邊能按照大家的需要對接一下定點醫院嗎”“您至少把姓名告訴我吧,謝謝您的捐款”“沒事的,你們辛苦了”“大家加油!我是上海的,看到我朋友圈在說,謝謝大家”……瑪麗亞還向記者提起她朋友圈有個愛打籃球的13歲小男孩,轉給她10塊錢時特別不好意思:“姐姐,我隻有這麼多,我沒問我爸媽要。”讓她感動不已。

每天瑪麗亞都要處理近千條消息,撥打接聽四五十通電話,為了不遺漏一條信息,她從未將手機靜音或者將消息設置為免打擾,認真對待每一條信息,認真核實每一條消息,十幾個群,每一個都要看,唯恐稍不注意就錯過點什麼。一天下來,腦子嗡嗡直響,隻為能讓大家看到賬目公開透明、捐贈者全程監督的民間志願者團隊。全情投入地工作讓她有時抱著手機又哭又笑,不明所以的父母還以為她“交男朋友了”……

從1月25日,第一批物資1200個口罩、700個護目鏡由逆行者小分隊成功送達急需援助的12家醫院,到3月5日“保衛大武漢”成立的第四十二天,瑪麗亞所在的團隊累計募捐90.5萬元,援助了近百家醫院、社區,遍布武漢三鎮,還有紙坊等縣區,這都離不開像瑪麗亞一樣默默付出和堅守的保衛者。

“因為曾經在武漢讀書工作,那裡有我最美的校園,那裡有栽培我的老師,有我的朋友,那裡還有我帶過的學生,既然做不到袖手旁觀,那麼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瑪麗亞說,明明是想幫助別人、幫助武漢,卻時時刻刻被身邊的人感動,從“保衛大武漢”第一天開始,感動從未停止。那些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的信任、微信群裡隻有昵稱的伙伴的全心付出、每一位武漢逆行者車隊志願者的義無反顧,都讓瑪麗亞深深感動著。

行動,讓青春美麗綻放

“保衛大武漢小分隊”志願者們每天在網上解決各種問題,團隊剛建立的前半個月,每人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面對質疑和困難,他們沒有退縮。當凌晨傳來前線廠家倉庫搶貨的小姑娘稚嫩顫抖的聲音時,當看到前線醫生寫下“謝謝,好人一生平安”時,瑪麗亞和其他志願者們都忍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雖然對於這場戰“疫”而言,他們的行動隻算是杯水車薪,但黨和國家一聲召喚,積極行動起來,不正是中國當代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嗎?

“無法忘記第一次遠離家鄉,在媽媽陪伴下坐了三天硬座火車來到武漢中南民族大學報到時的彷徨﹔無法忘記第一次走進那座美麗校園所帶給我的震撼﹔無法忘記第一次面對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眼中那充滿關懷之情時心中升起的溫暖。”瑪麗亞說,“我在武漢學習工作的8年時間始終感受著來自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愛,這讓我日益懂得民族團結就是生命線,而大學輔導員也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在大二,瑪麗亞如願以償加入中國共產黨,閑暇之余,她還熱衷於參加各種民族團結志願服務活動,社區,小學,新疆內初班、內高班,西藏中學都有她活躍的身影。為此,她曾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2019年調入天津工作以來,在學校和各方面關心幫助下,瑪麗亞很快適應新的環境,不斷成長進步,憑借日益積累的少數民族教育管理服務經驗,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輔導員的特長優勢,深入學生、走近學生,用心用情做好專職輔導員工作,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目前,瑪麗亞正在市教委學前處挂職鍛煉,保衛武漢的志願服務結束后,她第一時間趕回天津,當同事們還在居家待崗時,她已經早早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從夢想的出發地大美新疆,到努力求學的城市武漢,再到為之奮斗的海河之濱,無論堅守在哪一座城市、崗位如何變換,她說,自己都願意做那株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石榴花”。

“年輪有更替,惟擔當精神不滅。”經歷了這次抗疫志願服務,瑪麗亞心中對青年一輩的擔當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重要的不是‘幾零后’,而是‘努力后’‘奮斗后’,廣大青年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動擔當起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瑪麗亞說,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我們沒有民族之分,隻有團結起來在時代風雨中經受考驗,在艱難磨礪裡成長成才,爭做堪當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才能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記者 劉平)

(責編:呂騰龍、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