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托舉起生命的希望——武漢方艙醫院圓滿完成使命

2020年03月11日09:59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托舉起生命的希望

3月10日,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醫護人員與治愈者合影留念。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盡快增加醫療機構床位,要用好方艙醫院,通過征用賓館、培訓中心等增加隔離床位。”2月10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盡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

“寧可讓床等人,也不要讓人等床”“應收盡收,不漏一人!”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指示擲地有聲。

2月初,數以萬計、與日俱增的確診病患,已經遠超醫療資源負荷極限。如何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難題亟待破解,也必須破解。

不能任由疫情蔓延,更不能讓患者求助無門!設施設備寧可事后收儲,也不可應對不足!

建設方艙醫院,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小的代價,迅速擴大收治容量。

短短10多天時間裡,16座“生命之艙”在武漢三鎮拔節生長,筑牢疫情防控基石的同時,托舉起生命希望。

統計顯示,方艙醫院運行一個多月以來,實際開放床位1.3萬余張,累計收治輕症患者1.2萬余人,實現了“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轉變。

“方艙醫院創造了一個中國經驗,這一段歷史將寫在武漢、寫在湖北、甚至寫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冊上。”3月9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休艙現場說,“武漢的春天已經來了,相信我們取得最后勝利的日子也不遠了!”

生命之艙充實“應收盡收”底氣

總床位數1564張,34天累計收治1848人、出院1327人……設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江漢方艙醫院,不僅是開放床位最多、累計收治人數最多、累計出院人數最多的方艙醫院,同時做到了醫護人員零感染、入住患者零死亡、康復患者零回頭。

3月9日16時,江漢方艙醫院送走最后一批34名康復患者,宣告休艙。

2月3日17時開始改建,5日17時正式移交武漢協和醫院,21時收治首位患者。從決策到建成,江漢方艙醫院僅耗時兩天。

48小時建成一座可收治1500多人的醫院,中國速度再次震撼全球。

“方艙醫院是抗擊疫情的創新之舉、有效之舉。”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說,要把這樣一個場所改造成具有中等規模的醫院,涉及到醫療、救護、院感等復雜問題,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位,體現了政府的執行力。

以雷霆萬鈞之力搶建方艙醫院,是為了踐行武漢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應收盡收”承諾。

江漢區天門墩社區居民王漢民,1月下旬就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因定點醫院床位緊張、核酸檢測排隊遲遲無法入院治療,隻能在家自我隔離。2月6日凌晨,社區工作人員通知其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當天就被收入江漢方艙醫院。“如果不是有方艙醫院,恐怕還要在家裡待著,病情一旦惡化后果不敢想象。”王漢民說。

截至3月10日,武漢市累計確診患者近5萬人,16家方艙醫院累計收治1.2萬余人。這意味著每4名確診患者中,就有一名由方艙醫院負責治療。

“建設方艙醫院是一項非常關鍵、意義重大的舉措,在短期內迅速擴充了醫療資源,解決了大量患者入院治療的問題,避免了疫情以更快的速度擴散。方艙醫院的建設,在防與治兩個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說。

從2月3日首家方艙醫院建設開始,到2月27日出現“床等人”現象,歷時僅20多天,就徹底改變了“一床難求”的局面。

床位充足,為群眾吃下疫情防控的“定心丸”。病人的收治力度得到大幅提升,輕症向重症的轉化率有效降低。

有人說,16家方艙醫院作為48家定點醫院的有效補充,鑄就了武漢市“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底氣,是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艙。

醫護無微不至托舉生命希望

16家方艙醫院,匯集了四面八方馳援而來的醫療力量。各地盡遣精英的目的,是為了給予患者最及時、最有效的救治。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一面牆上,醫護人員用紅紙貼出一棵“信心樹”。樹枝上,滿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留言:“願月余,疫病除,國泰民安”“平安回家,加油”……

“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患者向女士說,“畢竟這裡以前不是醫院,一開始有些擔心,但住下來后,立馬有了安全感。醫護人員每天測量3次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如果病情加重,會馬上被發現並及時轉院,比在家隔離要安全。”

配套設備從簡單到逐漸周全,醫護人員從急缺到迅速到位……籌建時間雖短,但方艙醫院對患者治療細致程度絲毫不亞於定點醫院。駐守武昌方艙醫院的上海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張繼明說,10多支醫療隊以及政府部門之間銜接順暢,方艙醫院高效運轉。

救治病患,方艙醫院全力以赴。照顧生活,醫護人員無微不至。

“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個醫院,而像是我們自己的家一樣,很溫馨。”3月9日,江漢方艙醫院康復患者郭女士從協和醫院院長胡豫手中接過出院証明。她說,方艙醫院點燃了患者生的希望。

為幫助患者和醫護人員御寒,各方艙醫院提前為每個病人准備了加厚的被子、電熱毯、取暖器,為全體人員配發軍大衣、羽絨服,有條件的啟用24小時集中供暖。

“在方艙裡住了十多天,肚子是飽的,被子是熱的,心裡是暖的!”3月7日上午,病愈出院的余女士為東西湖方艙醫院的后勤服務保障點贊。

點點滴滴,感念在心。方艙與共,醫護人員和患者早已成為“一家人”。

一些鏡頭令人振奮:在醫護人員帶領下,患者們隨著音樂節拍跳起廣場舞、健身操。

一些畫面令人難忘:突然停電,患者不僅不慌亂,還用手機為正在治療病人的護士打光。

一些場景令人淚目:康復患者出艙前,緊緊握住醫護人員的手,萬般感謝、不舍離去。

中國智慧創造防疫中國經驗

時針回撥。

2月初,嚴峻疫情籠罩武漢全城:患者人數猛增,醫院床位全線告急,相當數量的輕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求醫無門。形勢若得不到改變,這些人會陷入困境甚至引發悲劇,也會成為疫情擴散的主要源頭。

控制源頭、切斷傳播途徑,是傳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等提議,建設方艙醫院,把所有確診的輕症患者統一集中收治隔離,避免更大范圍的擴散。

大規模建設方艙醫院防控疫情,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重大創舉,以往沒有哪個國家採用過,在人類抗擊傳染病歷史上也沒有先例。因此有人說,短期內建成16家方艙醫院,提供超過1萬張床位,這件事隻有在中國才能完成。

“方艙醫院的大規模使用,在我國醫學救援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醫務人員的積極努力、特別是武漢市廣大市民的配合與患者的理解支持。”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說。這為中國乃至世界今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災情疫情,迅速組織擴充醫療資源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

“在方艙醫院的建立上,我有很大的一個感受,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江漢方艙醫院院長孫暉說,實踐証明,方艙醫院迅速建立和有效運轉,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中國智慧。

“今后我國在制定建筑設計標准的時候,對於大型會展中心、體育館、庫房、廠房等,可以考慮留好接口,使其具備在24小時內轉化成為方艙醫院的條件。”王辰說,方艙醫院在將來設計國家應急體系乃至世界應急體系的時候,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日前,河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參加方艙醫院休艙儀式的路上,在大巴車上唱響歌曲《朋友》。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控制,我們將一次又一次聽到這樣“再也不見”的告別,武漢保衛戰中方艙醫院的故事也將定格為歷史記憶。但其間匯聚的能量、閃耀的希望,必將繼續延續,為武漢加油、為戰“疫”助力。(記者 李源)

(責編:呂騰龍、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