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九州共筑“白衣長城”——致敬全國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

2020年03月08日17:38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九州共筑“白衣長城”——致敬全國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

  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証心手相牽的真情﹔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凝聚同舟共濟的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發根於中華民族血脈的同胞情再次奔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來自全國各地、解放軍的344支醫療隊、42322名醫務工作者,白衣作戰袍,披甲赴荊楚。

  九州同心,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白衣長城”,用生命捍衛生命,用熱血澆鑄希望。

  逆行!或有懼,但無悔

  “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春節前,84歲的鐘南山疾聲呼吁,自己卻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

  這位中國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17年后,再次以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國士的擔當,沖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阻擊戰驟然打響!

  舉家歡慶的除夕夜,“團圓”二字並不屬於他們。

  安徽醫療隊的翟小華,妻子剛有身孕,哭紅了眼睛還是咬咬牙替他收拾好行李﹔廣東醫療隊的陳林葉,母親哭著藏起她的行李箱,情急之下,她提著一個紅色塑料袋奪門而出﹔上海醫療隊的馮亮,悄悄轉身,將年的味道、家的溫馨和親人的笑臉統統放在身后……

  一聲召喚,無畏生死。

  真的不怕嗎?“我們也是人,怎可能不怕?但醫護人員的專業歷練讓我們更能克服恐懼。”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郭亞兵坦露心聲。

  真的要上嗎?“必須要去,這是作為醫生的職責。”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毛青與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始終朝著最危險的地方奔跑。

  真的無悔嗎?“如果不能與戰友一起抗擊疫情,不能幫助更多患者,那才叫后悔。”首批廣東援鄂醫療隊的“90后”姑娘蔣潔認真而堅定。

  沒有生而勇敢,隻有選擇勇敢。

  人民的呼喚,永遠是子弟兵前進的方向。陸海空三箭齊發,4000余名軍隊醫護人員齊聚武漢,前期緊急調撥到40萬個醫用口罩,配發8000套防護服、50套正壓防護頭罩、2套負壓運輸隔離艙等,展開一場生命守衛戰。

  李蘭娟,年過古稀奔波一線,ICU查房后臉上的防護壓痕清晰可見﹔陳薇,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大大加快確診速度﹔王辰,首次提出建設方艙醫院,既是救治,又是隔離﹔張伯禮,帶領“中醫力量”馳騁戰場﹔還有喬杰、仝小林、黃璐琦等,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全國各大醫院的院長、書記挂帥一線,“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會師武漢,重症、呼吸、感染等專科頂級團隊前赴后繼,整建制接管重症病區。此外,感控專家、疾控團隊、心理救援隊等“特種部隊”盡銳出征。

  19個省份對口支援我省16個市州,“天津大麻花”馳援“恩施小土豆”,“孝感米酒”盼來“重慶小面”,“沔陽三蒸”蘸上“山西老陳醋”……各地派遣精兵強將,江蘇醫療隊2480人,廣東醫療隊2424人,遼寧醫療隊2036人,浙江、四川、湖南、福建等派出“千人兵團”,經濟並不發達的貴州舉全省之力,把最好的資源送到湖北。

  白衣戰士匆匆的腳步,踩疼了人們的視線。報名、集結、出發、會師湖北,這是過去一個多月裡,中國最頻繁、最英勇、最激動人心的逆行壯舉。

  不退!戰紅區,搶生命

  如果說湖北、武漢是前線,那麼這裡被稱為“紅區”的隔離病區、重症病房就是“前線中的前線”。

  目前,全國10%的重症醫務人員聚集武漢,達1.1萬名。我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ICU裡的所有重症病人都是‘盯’出來的,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不然人就沒了。”

  這是一雙帶著重重黑眼圈的眼睛。眼睛的主人,叫朱海秀,廣東醫療隊護士。在漢口醫院隔離區,這位22歲的小姑娘承受了太多的工作壓力。當央視鏡頭對准她,讓她給父母報平安時,她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

  這是一雙被汗水浸濕的短筒靴。靴子的主人,叫許虹,上海醫療隊隊員。那天,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許虹一口飯沒吃、一口水沒喝,悶在厚重的防護服裡,脫下時如同脫下一件雨衣,短筒靴的鞋筒和大半鞋面已浸濕,隻有緊包著鞋套的鞋尖是干的。

  這是在重症監護室半日的行走步數,足足1萬多。她叫俞霞,安徽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每個護士管四五名病人,穿刺、輸液、照顧吃喝拉撒。”在4張病床間的小小區域來來回回,貼身口袋裡的手機悄悄記下這個驚人數字。

  沒有時間悲傷,沒有時間流淚,隻能把傷痛化為奮進力量,給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2月12日,戰斗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病區的雲南醫療隊隊員吳亞玲,驚聞母親突發疾病去世。她悄悄走出工作區,流著淚朝著千裡之外家的方向,深深三鞠躬,與母親作最后的告別。平復心情后,她再一次走向戰位。

  火神山醫院王顥、雷神山醫院崔文權,忍著父親去世的悲痛,選擇不退。

  “患者發生氣胸,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至60%!”——行胸腔穿刺置管,迅速引出氣體!

  “患者對抗呼吸機,呼吸、心率、血壓處於危險狀態!”——“臨床”觀察,誰也不許離開半步!

  “患者血鉀高達7.4mmol/L,生命垂危!”——立刻進行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裝機、上機!

  “患者出現嚴重的低氧血症,心肺功能衰竭!”——啟動ECMO(人工肺),越早越好!

  一場場生死較量,一次次化險為夷。

  “和年幼的孩子分離沒哭,累到頸椎病復發沒哭……當患者出院,豎起大拇指或隔空擁抱的那一刻,我沒忍住眼淚。”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張靜靜寫下日記。

  決勝!解危局,燃信心

  武漢和湖北並非醫療資源窪地,相反還是一名“優等生”。

  但疫情發生之初,隨著確診人數驟然增加,武漢、湖北扛不住了!缺床位、缺醫護、缺設備、缺物資,處處捉襟見肘!

  救急如救火,全國“頂配”醫療力量馳援湖北,協同戰“疫”,化危為機。

  遼寧支援湖北重症醫療隊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3病區。這裡的ICU是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醫療隊迅速按照感控標准,理順重症救治流程和必要的病房改造、設備配備,完善感控制度。之后,遼寧隊率先實施氣管插管、血液淨化、ECMO等風險極大的高精尖技術,國家衛健委領導評價,“遼寧重症醫療隊帶動了整個院區技術水平的提升!”

  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抵達后,立即摸清荊州疫情防治的“困”與“路”。洪湖距武漢市區不到100公裡,確診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均佔荊州的1/4,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這個短板必須馬上補。”醫療隊快速突擊,不到24小時,核酸檢測設備、試劑、人員迅速齊備,每日可完成500人份左右的核酸檢測量。荊州中心城區和6個縣市,醫療隊先“分兵把守”,再集中救治,荊州疫情防控格局煥然一新。

  一個月前的黃岡,是除武漢之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當地緊急啟用還未完工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改建為黃岡“小湯山醫院”。山東醫療隊主動請纓,全員參與設計、改造、清掃、規整,不到30個小時,開辟出100張床位的感染隔離病房,建立起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第一個ICU。隨后,湖南醫療隊成功將一名62歲的危重患者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這也是黃岡首次使用ECMO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

  江西援隨州醫療隊送來醫療資源,還援建了一套系統。醫療隊發揮遠程醫療的支持作用,為隨州9家定點醫院建設遠程醫療系統並全部投入使用。隨州市醫療機構共享江西省人民醫院等8家省直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實現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培訓等功能,打造一支“永不帶走的醫療隊”。

  ……

  重器強援,硬核抗疫,湖北“戰局”日漸明朗。

  3月3日,武漢累計出院病例,首次超過現有確診病例。7日,湖北新增確診確診病例首次降至兩位數。

  從確診病例治愈率看,截至3月3日,武漢為50.2%,湖北除武漢為76.8%,均連續19日上升。

  疫情依然嚴峻復雜,開拔“要塞高地”,節奏不變,力度不減,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進入決戰決勝時刻。

  我們有信心,待到黑夜翻面,會是新的白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