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驕 孫國強
2020年03月03日08:40 來源:經濟日報
陳靜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記者撥通她的電話時,她已經連續工作了12個小時。
面對疫情,她說:“我是一個有31年軍齡的老兵。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何況我是一名軍人!”
白衣戰士
入伍31年,在腎內科血液淨化中心當護士長18年,她幾乎沒有休過一個完整假期。女兒今年都是20歲的大一學生了,卻很少有機會和媽媽一起出去走走。
1月24日,農歷除夕,凌晨4時整,平時失眠嚴重的陳靜好不容易睡了一會兒,突然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震動聲驚醒。電話是醫院護理部主任彭飛打來的。一向沉穩的彭飛語氣異常急促,通知她務必在1小時內上報支援武漢分管片區的10名護士名單。
陳靜是經過多次重大考驗的。2014年,陳靜遠赴非洲利比裡亞埃博拉疫區,執行長達100多天的“援利抗埃”任務。2018年,陳靜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執行為期8個多月的“和諧使命—2018”任務。
深夜接到緊急命令,陳靜知道,這次任務非同尋常,必須速斷速決確定人選。
陳靜首先把自己“框”進名單,自己歲數最大,又是護士長,理所當然是沖鋒陷陣第一人。隨后,她在腦海中迅速確定了另外5個人,並一一打電話通知。
說到這兒,陳靜聲音有些哽咽:“這些‘90后’姑娘們,比我女兒大不了幾歲,還都是孩子,平時看見隻老鼠都嚇得夠嗆。但她們接到通知沒有一個猶豫的。什麼是戰士?她們就是!什麼是勇士?她們就是!”
1月24日早晨8點,定下護士人員名單后,陳靜又領受了更加艱巨的任務。醫院黨委決定派出48名護士,由陳靜作為“總護士長”負責帶隊。臨行前,醫院領導專門交代她,必須要完完整整地把所有人都帶回來,一個都不允許掉隊!
當晚9時50分,飛機起飛。強大的轟鳴聲像熱浪一樣一陣一陣地襲來,陳靜和戰友們緊緊地裹著軍大衣蜷坐在狹小的機艙裡。2個小時后,飛機准點落地武漢天河機場。
戰斗正式打響了!陳靜不由地攥了攥拳頭,一個必勝的信念在她的心中驟然升起:無論敵人多麼強大,無論疫情多麼凶猛,隻要解放軍來了,勝利就一定屬於我們!
不做逃兵
進駐的漢口醫院是一家康復醫院,不具備傳染病治療資質,同時醫院布局不合理、必要防控設施匱乏,一些醫護人員不幸被感染。
“我們是解放軍,來了就得沖上去!”陳靜說。
在確定重症病房護士長人選時,醫療隊臨時黨委直接任命了陳靜。原因是她長期從事腎病患者夜間血透工作,有著抗擊埃博拉病毒的實戰經歷。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8時,醫療隊確定次日進駐漢口醫院重症病房,3名醫生和5名護士組成第一梯隊。在駐地會議室,陳靜把醫療隊神經外科護士長張婷、婦產科護士長李玲玲、骨科護士長周宏玉召集起來確定為第一梯隊人選。 張婷至今都記得那晚陳靜說的第一句話:“明天誰跟我上?”潛台詞很明顯:“我已經把第一個名額留給了自己,誰也別爭!”她的話音未落,大家都爭先恐后表示第一個上。
改造病區、打針輸液、採集標本、監測生命體征、護理患者、打掃病區……在漢口醫院工作的一周裡,陳靜帶領護理團隊的戰友們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防護服、護目鏡不透氣,口罩磨紅了臉頰,汗水浸透了衣背,她不分晝夜地忙碌在各個病床旁。
在重症病房,護理工作需要日夜守護患者,直面病毒的風險更大。一次,在為一位發熱患者清理喉嚨時,咳出的痰液濺在了陳靜的防護面具上。她沒有本能地一躲,而是耐心地清理了患者污物。還有一次,在給患者喂飯時,病人突然嘔吐起來,陳靜一邊安撫一邊拿出床下的臉盆,倒上溫水,一點點為患者擦拭干淨。那位病人盡管很虛弱,但依然向她伸出大拇指……
連日高強度工作,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陳靜感覺沒有食欲,幾近虛脫。一同在病房戰斗的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徐正梅考慮到她一年前剛做完兩次手術,准備把她暫時調出重症監護病房,誰知一找她談,她堅決不同意:“我不一定做尖兵,但我不可能做逃兵。如果連我都害怕,那誰來救患者?”
“黑臉管家”
2月2日,在漢口醫院奮戰8天8夜之后,陳靜和149名戰友整建制轉場到火神山醫院,陳靜被任命為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知名專家張西京教授任主任,他在得知陳靜既不是傳染病專業出身,又沒有重症病房工作背景之后,心裡一度有些擔心。
按照之前的工程設計,傳染重症病房分為污染區、緩沖區、清潔區3個區域,值班醫生可以從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污染區作醫囑處理。看完工程設計圖紙,陳靜結合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經驗,提出整個病房設計從進到出,必須是單向行走,不能折返。張西京非常認可,對這位個頭瘦小的新搭檔有了全新認識,之前懸著的心也放下來。
重症醫學一科由來自軍隊多家單位的醫務人員組成。醫護人員工作習慣、治療理念、防護意識都有很大差別。作為“大管家”,從穿防護服、隔離衣、戴護目鏡到戴鞋套、洗手,自身防護大大小小近幾十道程序,不論是醫生還是護士,哪怕有一道程序不符合標准,都過不了她這道關。 護士左添有摸臉的習慣。一天晚上下班回到住處等電梯時剛要有“習慣性動作”,就被陳靜嘮叨了一頓:“我今天已經看你摸3次臉了……”左添一下紅了臉,但嘮叨的話就此記在心上,很快改掉了多年的習慣。
重症病房,監護護理異常重要。針對編配的護士來自不同專業,特別是重症病房護理經驗欠缺的實際,陳靜量身分工、知人善任,她把護士分成多個班組。 護士陳亞平很要強但身體虛弱,一進重症病房就吐。出於安全考慮,陳靜果斷調整她到后勤班負責物資申領。單薄體弱的她每天從機關推拉幾十箱物資往返病房,看了讓人心疼,但陳亞平卻非常感激:“這是陳護士長對我的特殊關愛,累一點苦一點都不算什麼,比在重症病房的戰友輕鬆。”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