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武漢闖關”系列報道】

他留下了溫暖的背影

2020年03月03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他留下了溫暖的背影

怎麼都不能相信,曾經朝夕相處的師父江學慶,今早走了。徒弟李海坐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辦公室裡,倚著牆,一言不發,左手放在額頭上,淚水順著口罩流了下來。同事不忍,默默走出辦公室,關上門,嘆了一口氣說:“師徒感情太深了,讓他自己待一會兒吧。”

3月1日凌晨5點32分,江學慶沒來得及看到武漢的春天,就悄然離去。他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名醫,回國后一手打造了該院的明星科室——甲狀腺乳腺外科,並擔任該科室黨支部書記、主任、主任醫師。如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他不幸染病,經全力搶救無效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去世,享年55歲。

醫生,特別是戰斗在武漢的一線醫務人員,是這次疫情中最勇敢最可敬的人。劉智明、夏思思、彭銀華……一位又一位具有崇高醫德的白衣天使倒在了戰“疫”最前線。在湖北這個英雄之地,他們都無愧於英雄二字,江學慶亦是如此。

專注細節的暖男醫生

從醫30余年,有同事說江學慶最大的特點是注重細節,有媒體曾經拿著儀器給他測過,他說話音量總是在60分貝左右,溫言暖語讓患者暖到心裡。江醫生是武漢青山人,他接診時可以因人而異地切換武漢話和青山普通話,迅速拉近與患者的距離。

他收獲了大批“粉絲”,被患者親切地稱為“暖男醫生”。他先后榮獲第11屆中國醫師獎、荊楚楷模、武漢“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白求恩式的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江主任是一個溫暖的人。”“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最有耐心的科室主任。”……護士長戈文心三番五次地取下眼鏡,拿出紙巾擦拭淚水。

從2009年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戈文心一直在甲狀腺乳腺外科工作,從護士到護士長,她花了11年。而這11年,也給了戈文心足夠的時間熟悉江學慶、了解江學慶。

“江主任問診,不是一開始就談病情,而是笑呵呵地跟我們拉家常,從能爬幾層樓到每頓吃幾碗飯,從平時走路喘不喘到心慌不慌、愛不愛出汗,常常一聊就是十幾分鐘,不時還開個小玩笑。”談到自己的就診經歷,41歲的許女士感慨。

無論是自己的言談舉止,還是科室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服務,江學慶都嚴抓細節二字,創科以來,在科室內形成了許多必須嚴格執行的規范,例如醫生上班必須穿襯衫、皮鞋,打領帶,不許邊走路邊端著碗吃早點,醫護人員不准在科室任何地方抽煙,中午在值班室休息后起床要疊被子等。

江學慶尤其注重保護女性患者的隱私,規定男醫生為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做身體觸診時,必須要有女醫生或女護士在場,且一定要注意遮擋以保護患者隱私。

在江學慶看來,一方面,對細節的觀察與把握,對於醫生判斷疾病並進行治療非常重要,必須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最終的效果才會更好,所以日常管理會從各個方面來強化醫生的細節意識。另一方面,重視細節是對患者的負責與尊重,這也是醫生職業禮儀的一種體現。

這麼多年,江學慶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仿佛都印在了戈文心的腦海中:“他太了解病人了。他知道,每一個即將接受手術的病人,都非常緊張且恐懼。隻要是他做手術,他一定會一大早去查房,跟病人溝通,穩定他們的情緒。等病人醒來以后,他一定還會再看一眼,確認病患的術后情況。”

“暖男,耐心。”在回憶江學慶時,戈文心用了很多次這樣的詞匯。“我們科室會有很多中年人、老人,她們經常就一個問題反反復復地問我們,有時候護士們都被問煩了,但卻從沒見過江主任不耐煩。”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下,很多病人都成為江學慶的好友。

治病療心的粉紅天使

“不用怕,我幫你。”這句話,是江學慶的口頭禪。江學慶曾說:“對女性來說,沒有什麼病比乳腺癌更可怕。”他總是先認真傾聽,然后綜合評估,再告訴她們,他能幫助她們。

實際上,乳腺癌有著“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之稱。隻要積極配合醫生,按現代醫療手段採取積極措施,患者就能減少痛苦,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甚至達到臨床治愈。“粉紅絲帶”是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動的公認標識,江學慶的高超醫術則給他插上了“粉紅天使”的翅膀。

幾年前,武漢30歲的張女士在洗澡時,無意摸到左胸有一個小包塊,到附近醫院檢查,被確診為乳腺癌。這無疑是晴天霹靂。“我反正不想切除乳房,沒了尊嚴,活著也是受罪。”她找到江學慶,一把鼻涕一把淚。

江學慶仔細聽她訴說完,又看完片子后,這才開口:“不用怕,我幫你。”一句話,讓張女士的眼裡燃起了希望。

江學慶提供了一個兩全的辦法:乳房重建。在聽了半個小時的講解后,張女士接受這套方案。如今,術后的張女士並沒有因失乳而郁郁寡歡,重建的乳房讓她漸漸找回生活中的自信。

像張女士這樣被江學慶拯救的病患非常多。因為是名醫,江學慶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是出了名的門診量大。他每周一、周二出半天門診,每次看病都有100多號。為什麼問診量這麼大?因為他對病人加號的需求,總是盡量滿足。

江學慶對患者的生活也十分體貼入微,關心備至。68歲的乳腺癌患者宋婆婆是江學慶的老病人,她2015年做了左側乳腺癌手術,之后又接受了8個療程化療,前后住院近半年。

“江主任和護士們稱呼患者從不叫床號,而是‘這個姐姐’‘那個姐姐’,親切得不得了。”宋婆婆說,手術后因為不好抬手,江學慶還安排護士們給她洗頭洗澡,讓她心裡格外溫暖。

“江主任沒有一點大專家的架子,百問不厭,平易近人。”65歲的樂婆婆幾年前在醫院做過甲狀腺包塊手術,江學慶每次查房時,她都會拉著他問半天,盡管一些問題已回答過多次,但江學慶依舊耐心解答。為了方便與出院患者交流,指導她們盡快康復,江學慶將自己的電話和微信留給有需要的患者,有問題隨時可以給他發短信或微信咨詢,待他空閑下來會一一回復,緊急情況時還可以直接電話交談。

除了自己指導、鼓勵患者,江學慶還特別注意組織患者互助。因為乳腺癌患者非常特殊,她們除了面對疾病外,還常常要面對護理、生活、情感、夫妻關系等問題,生理和心理壓力都比較大。

為此,7年前,江學慶在該院成立了乳腺癌術后康愛聯誼會,並建立了“康愛聯誼會”微信群,由醫護人員輪流值班為患者答疑解惑,而患者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扶持,不少病友因此成為朋友、姐妹,並一起去幫助其他病友。

因為他的專業和耐心,還有一股樂於助人的勁兒,不少患者給他起了外號,比如“婦女之友”“話療醫生”,還有就是“妙手醫俠”,那是個40多歲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起的。幾年前,在江學慶生日當天,她還專程送來一個照江學慶模樣制作的軟陶醫生人偶,這讓他格外感動。如今,這個人偶仍放在他的桌上。

既治病又療心,是患者對江學慶的評價,不少患者成為他的忠實“粉絲”。江學慶帶領團隊與國際接軌,引入精准醫療理念,讓每位患者獲得精確個性化的治療。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2019年,12年間,有5000多名乳腺癌患者在江學慶手上重獲健康,而經他治療的甲狀腺癌手術患者,更是多達1.2萬多名。

難以割舍的匆匆背影

30多年來,江學慶始終如一用心對待患者,用細節贏得患者的信任,讓他們感受到醫者的溫度和醫學的溫暖。在江學慶看來,作為醫生,對待每一位患者要做到尊重、平等、互信,這正是醫者的初心。

江學慶去世的消息出來后,戈文心接到了無數個以前病人的電話、微信。“他們都覺得這是謠言,不相信這麼好的江主任就這麼走了。其實,這一天,我們也是蒙蒙的,一直覺得他會扛過去的。”

“這樣一個溫暖了無數人的好大夫,就這麼走了。”說著說著,戈文心又哽咽了,放在白衣口袋裡的紙巾,早已皺成了團。

病毒無情,意外總是來得太快。1月17日,早上交班之前,李海看到師父有些蔫蔫的,穿的衣服比平時多一些,說有些冷,於是做了CT檢查,當天上午就住院了。

“我當天就去病房看江主任了,當時情況還好,只是有些低燒。”李海說,不過,大家認為這是自限性疾病,覺得江學慶很快就能自愈出院。

之后,李海又去探望過一次師父,“江主任沒有讓我進去,怕把我們也感染了”。隔著門,打開一條縫,江學慶怕他聽不清楚,就對他喊道:“把科室工作安排好,過幾天我就會出院。”

剛開始幾天,江學慶的病情穩定,之后加重,有些反復。1月22日,他被轉入定點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進行治療。沒想到,病情急轉直下……

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刻,李海讓人錄了一小段外孫對他說的話,這段話用手機一直在他耳邊循環播放。大家都希望能夠出現奇跡,但最終,他還是沒有醒過來,隻為大家留下了一個“暖男醫生”“粉紅天使”的匆匆背影。

(本報武漢3月2日電 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蔡闖、李盛明、晉浩天、章正、張銳、王斯敏、安勝藍、劉坤、張勇、盧璐、姜奕名 本報見習記者陳怡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季春紅、蔡琳)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