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鳳來
2020年02月19日08:51 來源:河北日報
故城縣人民醫院護士馬玉潔赴武漢支援抗擊疫情。 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王 健攝
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直屬一大隊輔警周剛在路面執勤。 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楊國軍正在搭建留驗站帳篷。楊國軍作為牽頭人,組織四個部門工作人員,當天建站,當天投用。 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武邑縣龍店鎮劉家墩村黨支部書記劉延磊義務為村民代購生活用品。河北日報記者 焦 磊攝
“我是黨員,我上!”“非常時期,我年輕,我先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衡水無數普普通通的黨員群眾挺身而出,把責任扛在肩上,奮戰在抗疫一線。
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人刻骨銘心,總有一個瞬間讓你淚流滿面……在衡水,這些戰“疫”中涌現出的身邊的榜樣,成為這個城市最閃亮的身影。
一封寄往前線的家書
“親愛的老婆:你在武漢辛苦了!視頻看到你在那邊沒事,真好!你專心堅守自己的崗位,我和爸媽做你堅強的后盾……也請你照顧好自己,我們等著你們盡快打贏這場防疫戰,早日回家團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入駐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的第四天。“90后”護士馬玉潔收到了丈夫滿懷深情的信,信息雖簡短卻飽含牽挂。
馬玉潔是故城縣人民醫院ICU重症室的一名護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該縣的一名交警,兩人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女兒三歲,兒子僅一歲。
“大年初二,玉潔跟我說,她想向單位請戰,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說,那時,新冠肺炎疫情日漸嚴峻,防控疫情阻擊戰的號角剛剛吹響。“她說,病房是醫務人員的戰場,救護傷患是她的責任。大疫當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裡滿是堅韌和擔當,縱然不舍我也必須支持她去。”
2月5日13時20分許,正在單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馬玉潔的告別電話:“我的請戰被批准了。作為故城縣第一批參加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成員,我們一會兒就出發,你要照顧好爸媽和孩子。”“家裡你放心,隻管照顧好自己……”“通知我開會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話說完,妻子已經匆匆挂斷了電話。幾乎是一瞬間,七尺男兒紅了眼眶,輕輕呢喃,“一定要平安回來。”
抵達武漢后,馬玉潔和隊友們經過緊張的培訓,在元宵節當晚便投入到了戰“疫”一線。“方艙醫院原本是體育館,裡面分隔出一個個病區,擺滿了床,觸目所及都是人。”盡管已經提前獲知了院內的情況,但眼前的情景還是令馬玉潔深感震撼。來不及多想,隊友們迅速按之前的分組順序進入工作崗位,“八九個人為一組,負責護理照顧區域內250張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測體溫……自打進入醫院后,馬玉潔和她的隊友們沒有停歇過。“護理站設在靠牆的一側,就是一張桌子,上頭擺放著體溫計、膠帶等物品,緊挨著護理站堆放著藥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沒有給護士們安排座位,當然,有座位我們也沒有時間坐。”馬玉潔說。
換完班靜下來時,馬玉潔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兩個孩子。讀完了“與妻書”,馬玉潔潸然落淚,“來了這邊都沒敢跟他們視頻過,實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們的照片。爸媽、老公,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孩子們,你們聽話,等著媽媽回去!”
一名輔警的家國情
“您好,請停車登記、測量體溫。”2月7日,室外溫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會兒就凍得手腳發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直屬一大隊輔警周剛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登記。白班6個小時,趕上值夜班,要連續上12個小時。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還要照顧患病的妻子。2018年年底,妻子孫巧英確診患上肺癌,如今癌細胞已經嚴重侵蝕骨質,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顧。平時,周剛工作繁忙,妻子隻能托付給岳母。這個春節,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這難得的假期好好照顧妻子、陪陪兒子。
但因為疫情的到來,這個長假他反而比平時更加忙碌。農歷臘月廿九,疫情形勢愈加嚴峻,一大隊號召全體民警、輔警放棄休假,做好准備抗擊疫情。周剛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簽下名字,他堅定地說:“疫情當前,就是要‘舍小家為大家’,我是共產黨員,更要克服困難沖在前頭!”
從農歷大年三十接到命令開始,他就和同事們在高速路口堅守,為城市守好大門。1月28日深夜,正在執勤的周剛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妻子虛弱的聲音:“我感覺渾身疼,快撐不住了,你回來吧……”得知此事,單位馬上安排周剛休班。原本已經請好了假,周剛思考再三又撥通了妻子的電話:“我走不開啊!先讓兒子給你做個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囑咐他做好防護就挂斷了電話。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剛才趕緊帶妻子去了醫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為身體劇烈疼痛,幾乎徹夜未眠,周剛滿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覺最虧欠的人就是妻子。不過,疫情當前,大家都非常疲憊,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會增加。家裡的困難我能克服,不能再給大家添麻煩!”質朴的周剛說。
2月3日上午,是妻子進行肝介入手術的日子。當天,周剛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換了班,手術完成后,又出現在執勤崗位上。每天在醫院和執勤點兩點一線奔波,周剛臉上難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從除夕到現在,周剛和同事們累計監測車輛近8000輛。
“家事、國事自古難兩全,我是黨員,隻要國家有需要,我就會義無反顧。”周剛的臉上堅毅而平靜。“我現在就盼著,等到春暖花開,疫情過去了,媳婦的病也能有所好轉,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說到這裡,周剛的眼圈濕潤了。
一個當天籌建啟用的留驗站
“師傅,您從哪裡來的?請您測一下體溫。”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檢疫留驗站,43歲的武邑縣交通局干部楊國軍一邊為進出的人測量體溫、排查過往車輛,一邊無數次重復著這句話。
1月30日,隨著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武邑縣決定成立106國道武邑范村交通檢疫留驗站,把好全縣的北大門。作為交通部門聯絡人,楊國軍負責范村和汽車站留驗站的籌建。建設留驗站可不是簡單事,留驗站由交通、衛生、公安交警等部門人員組成,人員結構復雜,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來難度很大。現場幾個黨員提議,由交通局向縣直工委申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楊國軍成了臨時黨支部書記。
面對既無值班室又無照明的實際情況,楊國軍和大家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大家馬不停蹄安裝減速帶、爆閃燈、防撞桶等交通設施,同時協調電力部門接電安燈,搭建值班帳篷,解決值班人員吃住用餐問題,保証了留驗站當天籌建,當天啟用。
工作人員有了“家”,作為“家長”的楊國軍就更忙了:他是負責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還是資料員,所有過往車輛的台賬他都一一登記。2月3日晚,一場雪后,路面又濕又滑,值班人員頂著凜冽的寒風,登記過往車輛,心疼值班人員的楊國軍沖到檢測第一線替換身體虛弱的同志……
從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沒有閑著。除了范村留驗站建設,他還負責建設汽車站隔離通道、縣城6個留驗點的建設。連續多日的緊張勞累,楊國軍的身體吃不消了,出現尿血狀況,隊友們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醫院就診,主治醫師建議入院治療。“任務還沒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醫囑,楊國軍堅持返回到工作崗位。2月5日晚,身體出現嚴重不適的他,被同事強行帶到縣醫院住院治療。
“他就是沖鋒在前、堅守崗位的鐵把門。”留驗站成員、馬台衛生院院長明智民說,“我們一起工作的這些天,他的榜樣一直感動著我們、鼓舞著我們,現在已經有4名同志先后向留驗站臨時黨支部提出了入黨申請。我們要向他學習,直到打贏這場戰役。”
一位村支書當起採購員
“大家注意啦!今天我去縣城採購,上午9點前各戶把需要買的東西告訴我,我給大家代買。”2月13日一大早,武邑縣龍店鎮劉家墩村黨支部書記劉延磊在大喇叭上喊著。
疫情發生以來,該村全體黨員干部立即行動起來,自發成立了志願者隊伍。他們在村口設立了檢查崗,對進村人員、車輛嚴格檢查、消毒。劉延磊還每天通過村裡的大喇叭普及防疫知識。黨員干部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裡。村民劉合印拿出了自家的帳篷,為24小時輪崗值守檢查口的志願者擋風御寒﹔村民劉福全將自家的電線拉到了檢查站,免費為檢查站提供照明……
人員出不去,時間長了,生活所需的物資怎麼保障?以前村民採買東西,都是到龍店鎮大集上去買,現在鎮上的集市停了,大家要買生活必需品就隻能跑到10公裡外的縣城才行。
關鍵時刻,劉延磊擔起了村民生活用品的採買任務,他讓村民把要買的蔬菜、雞蛋等生活必需品通過微信發到他的手機上。全村30多戶,這家要買茄子,那家要買蒜薹,幾十條信息發過來,他一一統計好,每隔三五天,便帶著村裡的志願者劉紅然、劉宏偉、劉夢德往縣城跑採購。
“上午9點多出發,一次大概要買將近12輛購物車的東西,下午1點多才能回村!”劉延磊說,因為採購的東西多,每次大家都顧不上吃午飯,“大家都不覺得苦累,因為我們是黨員干部!”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