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共產黨員沖鋒在前

用生命踐行使命——追記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

2020年02月17日10:0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用生命踐行使命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場嚴峻斗爭,是考驗黨員干部初心使命的戰場。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15天,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在47歲的盛年,以戰斗的姿態,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憶最后15天的工作軌跡,回望22年的組工生涯,施詠康以舍身的壯烈、執著的堅守,踐行了一名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放心不下大家、唯獨忘了自己

他,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線

疫情來勢洶洶,一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在安徽大地鏖戰。包河區有142萬人口,是省政務中心所在地,匯集合肥高鐵南站、汽車客運南站等交通樞紐,擁有全市最密集的住宅小區,對全區黨員干部來說,戰“疫”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連日來,包河區廣大黨員干部盡銳出戰,與疫情短兵相接。作為組織部長,施詠康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履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落實省委、市委安排,謀劃開展了“戰疫情·組工在行動”,推動組建了“區直機關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短短一天時間,50個區直單位151名黨員干部報名參加,全部下沉到街道社區,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防疫是場人民戰爭,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硬仗,是檢驗錘煉我們黨性的時候。”施詠康帶頭沖在前面,每天都深入一線督導,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推動防控舉措落實,足跡遍布街鎮村居、樓宇小區、商貿市場……

為守住社區這道關鍵防線,包河區實行“四級網格”防控機制,由區領導“一對一”包保15個街鎮級網格。常青街道城中村老舊小區最多,一些小區配套設施不全、物業力量不足,封閉化管理難度大,是整條防線最為薄弱的部分。“把常青交給我吧,那裡的情況我比較熟”,從那時起,施詠康就釘在了常青。東航銀燕小區排查出一名密切接觸者。得知情況后,施詠康立即趕赴現場,查看隔離措施,督促做好防護,反復交代“一定要注意安全”。

施詠康去社區經常不打招呼、直插現場。穿梭於街道社區之間,施詠康連續幾天走路一瘸一拐,原來是因為膝關節長期積液,疼得他隻能咬牙硬扛著。同事們看著心疼,讓他去醫院。他卻說:“沒事,走多了就麻木沒感覺了。”

陳先法、許慶華2位副部長至今仍深感自責:“如果我倆再堅持讓部長休息一天,也許就不會……”說這話時,兩人的眼裡閃出了淚花。原來,2月8日晚上下班時,見施詠康已連續工作兩周,沒有休息過一次,陳先法和許慶華都勸他:“休息一天,哪怕是半天也行啊,有我們倆在,你就放心吧!”“大家都在一線,我在家休息,不像話。”一句話把兩人的好意給擋了回去。

第二天,施詠康盡管已身感不適,但還是一大早就出了門,跑完一個城中村、一個商業小區、兩個老舊小區、兩個回遷小區。准備結束一天工作的時候,施詠康又接到區工商聯的電話,反映轄區有幾家企業想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但不知道找誰也不知道要走哪些流程。他立馬打電話給相關工作人員,要求務必對接好。在接到“已落實好”的回復后,施詠康才完全放下心來。誰也沒料到,這竟然成了他最后的工作軌跡!

施詠康走了,走得很突然,沒留下一句遺言,卻鑄起一座豐碑,一座組工干部擔當使命的豐碑。

躬身務實、昂首進取

他,用實干書寫出責任擔當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能為事業發展留下什麼?”這是施詠康生前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盡職盡責“做答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包河區作為省會中心城區,城市化水平高,全區567個小區多是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還有38棟商務樓宇。組織怎麼建?工作怎麼抓?施詠康深知“黨建工作要抓實,沒有捷徑可走,隻有扑下身子實干”。

問題要在一線發現,辦法要在一線尋找,效果要在一線檢驗。2018年7、8月份,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施詠康跑遍了全區各類居民小區進行調研,最終研究確定了“圍繞‘人’、立足‘樓’,建立黨的組織、推進黨的工作”的思路。

方向有了,行動起來。建設“紅色領航和美小區”,打造“紅色領航商務樓宇”,開展“黨群家訪”活動,著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通過“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協商共治”,有效解決了停車難、廣場舞擾民等諸多問題,物業費收繳率達到95%以上。

啃下“硬骨頭”、解決“老大難”,才能有出路、拓新路。施詠康務實,但不守舊﹔踏實,卻不教條。管得著看不見、看得見管不著,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難題。他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大部門制”改革,將街道原有的26個部門整合為“一辦七部兩中心”,推動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保等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全部入駐,積極推動區、街道、社區三級“大共治”平台建設,初步形成了70%問題靠服務解決、20%問題靠管理解決、10%問題靠綜合執法解決的“721”基層治理新路子。

在他的推動下,包河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得以快速推進,街道體制改革、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大共治”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的黨建格局更加堅實生動。在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區、樓棟的黨組織和黨員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發揮了關鍵作用。

架好“渡人梯”、搭起“創業台”

他,為事業積蓄著智慧力量

包河區作為合肥濱湖科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市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干部干事創業、人才集聚創新,事業才愈發興旺。為此,施詠康組織細化“三案”精准管理、優化綜合考核,完善人才培育、評價和流動機制……

有源頭活水,方能鳶飛魚躍。施詠康一直重視全區年輕干部的培養,他組織深化實施“濱湖先鋒”工程,3年來選調了90多名年輕干部到一線“墩苗”歷練。“到了基層,才曉得‘熱鍋上的螞蟻’是啥滋味,才知道群眾拿你當貼心人是多幸福”,這是包河區殘聯副理事長周清梅基層鍛煉最深的感悟。

包河區人才科技資源集聚,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坐落其中,安徽創新館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配套項目先后落戶。如何開發好身邊的人才“富礦”,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大文章”,施詠康想了不少點子。他牽頭制定《包河區人才公寓建設管理辦法》,親自繪制包河人才公寓“地圖”,打造“包·有巢”品牌,建設“人才社區”,全力解決住房等人才最關心的事。在濱湖國際金融后台服務基地,施詠康推動創立“金領家園”平台,構建黨建引領與人才服務“雙陣地”,面向近10萬金領人才,提供“黨群、政務、生活、公益、雙創”五大服務。

打造“養人”環境,施詠康不遺余力。在幫助中電八所一位專家協調子女上學的問題時,施詠康得知該單位由於編制、歷史等原因,注冊地不便遷移,以至於不少人才享受不到合肥的人才政策。為此,他親自帶隊,上門服務,“一攬子”研究解決了問題。他反復交代,“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施詠康的努力推動下,包河區已集聚國內外頂尖人才420多人,省、市級領軍人才等2282人。院士工作站也從無到有設立了5家,省級博士后工作站達到16家,總數位居全省城區第一。

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

他,以鐵肩擔當起忠誠公道

“組織部的干部必須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做最真實的自己、最誠實的干部。”施詠康常常提醒大家、處處帶頭示范。不管是分內還是分外工作,他都始終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和落實。

2019年,合肥市開啟了最嚴格的南淝河流域水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作為區級河長,施詠康主動扛起責任,經常利用雙休日步行巡河,憑著一股子韌勁,歷經一個多月的努力,成功解決了“三無”漁船拆解這個“老大難”問題。有人說他“去得太勤”,他說:“這是政治任務,不能含糊。”

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在與他套近乎、拉關系的人眼裡,他不通人情世故﹔在探聽口風、打聽消息的人面前,他始終守口如瓶﹔但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層同志,施詠康從不讓他們“吃虧”。一名在信訪局默默工作六年多的干部被提拔后,感慨道:“我從未向組織提過,50多歲了,組織上還一直在關注著我,提拔我真是沒想到。”

為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和醫務工作者守好“大后方”,是施詠康生前抓緊落實的最后一項工作,制定“激勵辦法”“獎懲措施”,一項項工作都細細梳理出來、記錄在工作日志上,生怕遺漏。

把群眾當親人、把同事當戰友的施詠康,對待自己的至親和朋友,卻又是那麼“不近人情”。一名搞建筑工程的老鄉托施詠康疏通關系,幫忙在區裡的項目中找點“活”干,他沒有同意。朋友說他沒情義。他說,規矩壞了,情義成了利益,才是真的沒了。妻子沒有固定工作,有個企業老板得知后,打電話給他,“讓你愛人到我公司來,工資不會低”,施詠康婉言謝絕。

“掬一捧清淚,思一身清風!念勞累身影,追奮進足跡!”這是一名包河區基層干部追思施詠康時寫下的一段話。

斯人去,同哭為君詠﹔悲中來,齊戰喚安康。施詠康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用忠誠書寫人生華章,為新時代組工干部樹立了價值標杆、注入了精神力量,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通訊員 皖組宣)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