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1日09:05 來源:經濟日報
2月9日下午,第五批江蘇馳援湖北醫療隊958人集結出征。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向醫療隊深情寄語:“我們8000萬江蘇人民等著你們,等著迎接出征的勇士全部平安凱旋!我們是保障者,我們是同行軍,我們一路同行!” 截至2月9日,江蘇已累計派出五批共1438名醫務工作者奔赴湖北,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去治愈,去幫助,去安慰
2020年1月25日,冬日的寒風中,南京南站的站台充滿著溫情與惜別,有夫妻話別,有送別兒女……他們都是家中寶,這一次去了不能預知歸期。 2月5日,身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潘純在日記中寫道:“……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斷斷續續地問我,‘我的病還能不能好,我家裡還有個90歲的老母親。’我握著他的手,與一起查房的程醫生和宋醫生安慰他,‘相信我們,也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好……’”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急診醫學科護士朱平是江蘇省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武漢的十多天裡,朱平一直在ICU病房。朱平說:“所有醫護人員都要穿防護服,帶N95口罩、護目鏡、護目屏等,工作幾個小時后渾身都濕透了,臉上的壓痕又痛又痒。然而,想到正在飽受疾病的摧殘,忍受生命威脅的恐懼病患,我們絲毫不敢鬆懈,不敢疲憊。”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美國醫生特魯多的這句話,見証著“白衣戰士”們的日常工作。
裝滿親人的祝福
1月28日清晨,陳葉拎著行囊出門時,6歲的兒子還在睡夢中。“2003年非典,我還是個實習小護士,現在已是一名有著16年工作經驗、具有江蘇省重症專科護士培訓經歷的主管護師,這個時候,我必須沖在前面。”前一晚,兒子還吵著要跟媽媽去武漢,“現在,隻有醫生和護士才能去武漢……”聽完陳葉的解釋,兒子畫了一幅《打病毒》的畫送給媽媽。出門前,陳葉悄悄把畫放進了自己的行李箱。 “現在我宣布,常州市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出征!”1月28日上午8點,隨著常州市代市長陳金虎一聲令下,常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共29名醫護人員從常州疾控中心出發,奔赴武漢。這29名醫護人員包括9名醫生、20名護士,分別來自常州5家醫院的精兵強將,涵蓋呼吸、感染性疾病、重症醫學科等專科,他們大部分是“80后”“90后”,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2歲。與陳葉一樣,他們的行囊都裝滿了親人沉甸甸的祝福。
戰斗的日子苦與樂
“古代瘟疫流行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同一種食品。”“是什麼?”“大餅。”“大餅可以抗病毒嗎?”“不,是比較方便從門縫裡塞進去。” “現在有了塑封,每頓飯的兩葷一素一個湯一個水果也能從門縫裡塞進來了,我們比古人幸福多了。” 這不是段子,這是無錫醫療隊在武漢的生活日常。 在武漢戰斗的日子裡,隊長吳小龍的字典裡沒有“空閑”兩字,他告訴記者,現在病人收治得越來越多,重症病人越來越多,防控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他的培訓指導下,已有兩家醫院的工作“提檔升級”,隊員的防護工作也規范到位,“我的目標是,一定要把我們無錫所有隊員保護好,把他們安全地帶出來再帶回家”。 1月25日是隊員程浩然30歲生日。在隊友眼裡,這個“90后”男護士是一個溫暖、開朗的陽光大男孩。當晚,大家買了生日蛋糕,一起為他唱生日歌,小伙子感動得掉淚了。
病毒無情人有情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距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第一批趕赴武漢支援的天使出征,已是第12天。劉輝、王鳳鳳、楊秋悅被分配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秦艷萍則在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工作。 秦艷萍支援的第7天,中午一位患者翻身大便時呼吸機出現報警,她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是呼吸機管路漏氣了。經過重症5C培訓並取得合格証書的秦艷萍,很快找到故障原因並解決,得到值班醫生的贊許。 在重症隔離病房工作的楊秋悅,接觸的都是確診新冠肺炎病人,有輕症患者也有重症患者。她說:“這段日子有辛酸也有感動,縱使層層防護服、口罩、手套悶得透不過氣,但聽到他們說感謝江蘇醫療隊支援,看到他們很多人都懷著要積極生活下去的決心,都讓我非常感動。” “最開心的就是每天都有治愈的病人出院,一點點向勝利靠近。有一位患者康復了,為感謝我們從江蘇過來支援,非要和我們拍照留念。”劉輝說。 “以前總煩三基考試頻繁又嚴格,面對疫情,強烈感受到打牢基礎的重要性,因為抗疫之戰就是賽跑,沒有過硬的本領跑不贏病毒,救不了命。”王鳳鳳說:“在這裡深深地感受到了職業的使命,存在的價值。”(記者 薛海燕)
相關專題 |
· 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