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幫扶因病致貧戶脫貧,為留守兒童“拉齊”人生起跑線,助力當地發展特色產業

江蘇走出省內幫扶新路子

2020年01月20日09: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江蘇走出省內幫扶新路子

江蘇是沒有國家級貧困縣的省份,但長期以來,蘇南、蘇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江蘇省內仍然存在一些經濟薄弱縣和社會薄弱村。面對這種情況,江蘇自加壓力,自1995年開始,不斷從蘇南的各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中選派駐村干部,成立幫扶工作隊,前往蘇北各個經濟薄弱縣和薄弱村開展幫扶工作,探索出了一條省內幫扶相對薄弱鄉村的新路子。

近日,記者走進鹽城市濱海縣,記錄下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奮斗故事。

抓住因病致貧

突破薄弱環節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因病致貧困擾著許多濱海縣的鄉親。

八灘鎮岔河村村民於正春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他種田維持,日子過得十分艱辛。2015年,於正春的妻子被檢查出子宮癌,雪上加霜的是,一年后,母親又被確診為食道癌,高昂的醫藥費一下子壓垮了這個家庭。

扶貧隊駐岔河村第一書記周剛在了解於正春的情況后,立刻著手為他尋找脫貧路子。周剛說:“於正春對水稻的種植有著豐富的經驗,於是,我們隊就資助他種植了60畝水稻。”在扶貧隊的幫助下,2018年,於正春一共賺了4萬多元,不僅還清了欠下的醫藥費,還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模范。

噠噠噠噠……記者走到沙浦村一間民房門前,耳邊響起縫紉機不停運作的聲音,隻見10台嶄新的縫紉機正在運作。“這些縫紉機都是扶貧隊免費提供給我的,還有那些加工的布料也是他們幫我聯系的企業。”在扶貧隊為自己打造的“小型加工廠”內,村民徐維新告訴記者,因患小兒麻痺,他一直不能干重活,隻能靠之前學的縫紉技術,接一些零星的代加工活,收入剛夠養活自己。但是幾年前,哥哥不幸離世,照顧兩個侄兒和父母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原本微薄的收入更加捉襟見肘。

“通過這個小型加工廠,去年我的收入足足增加兩萬塊!”談及扶貧隊幫扶帶來的變化,徐維新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於正春和徐維新只是扶貧隊員們幫扶因病致貧戶脫貧的縮影。通過項目資金幫扶、農業專家的技術輔導等措施,截至目前,扶貧隊共幫助503戶擺脫了因病致貧的困擾。

幫助留守兒童

突破社會問題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濱海13萬中小學生中,有近6萬留守兒童。

“上體育課方便抽煙。”濱海縣濱淮鎮中心小學的體育老師劉波從沒想過一名小學生會說出這樣的話。經過家訪得知,該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隻顧孩子吃飽穿暖,忽視對他的心理疏導。

這種“大人打工+老人育兒”的模式在濱海農村處處可見,那麼,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怎麼管?誰來管?為此,劉波加入了專門針對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濱海縣彩陽光心理服務中心”,並成為學校的兼職心理老師,幫助“問題學生”走出“心理陰霾”。

濱淮鎮中心小學有了劉波,可全縣其他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怎麼解決?扶貧隊的隊員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申請江蘇省愛心慈善總會的項目支持、邀請專家為全縣范圍內的老師開展心理培訓……2019年年初,在扶貧隊隊員的不斷努力下,針對全縣留守兒童實施的健康教育扶貧項目——“星火成長工程”在濱海落地。該項目以全縣4個學校為試點,建設專業的心理宣泄室,以全縣所有老師為培育對象,將專業心理教師的數量由7名提升至36名。

經過一年努力,扶貧隊和縣相關部門一起組織發動近1000名志願者奉獻愛心,培養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村居專干3支骨干隊伍,有效解決了60多起典型問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扶貧攻堅,教育為先。”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建方說,我們希望為濱海的留守兒童“拉齊”人生起跑線。

發展特色產業

實現可持續發展

駐村幫扶有期限,授人以魚或許可以解一時之難,可如何才能真正授人以漁,讓濱海縣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濱海縣是典型的高沙土地區,非常適合白首烏的種植,每年秋收霜降,都是採收白首烏最好的季節。但受幾年前“首烏有毒論”的影響,白首烏的藥用價值一直不被人們理解,濱海的白首烏產品隻能在低端產品線上徘徊。

好的產品不被人們理解,這著實讓人痛心。為了讓白首烏成為濱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致富金礦”,扶貧隊員們不遺余力地從各個方面拓寬白首烏的市場,解決農戶們“銷售難”“渠道少”的難題。

流轉土地,形成白首烏的規模化種植﹔找專家為白首烏正名,提高白首烏的知名度﹔打造“襄盛濱海”農副產品品牌,充分發揮濱海白首烏的品牌效應﹔對接蘇寧、京東等電商,拓寬白首烏的銷售渠道……“目前,濱海白首烏的種植面積已近萬畝,每畝的產出高達1萬元,產出效益也大大提高。”扶貧隊隊長李建方告訴記者,自入駐濱海以來,扶貧隊因地制宜,推進“一村一品”,讓每個村都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沙浦村的草莓香甜誘人、木港村的螃蟹個大肥美……走過扶貧隊幫扶的8個經濟薄弱村,到處都能感受到特色產業發展給當地群眾生活帶來的幸福感。

“農閑的時候每天還能賺100塊錢,比在城裡打工時還強。”談及扶貧隊給村裡帶來的變化,木港村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

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扶貧隊為濱海縣的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增加了300多萬元的收入,8個經濟薄弱村已全部“摘帽”。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楊丹)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