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雲南省祿勸縣植桂村:娃娃有出息 村民有奔頭

2020年01月19日09:1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娃娃有出息 村民有奔頭

修葺一新的二層白色小樓、平整寬闊的水泥路、來來往往的農用車、家家戶戶新添的家用電器……“當時非常驚訝,從沒想過家裡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3年前的冬天,雲南祿勸縣中屏鎮植桂村村民張蓮在大理讀大專,一學期沒回家的她怎麼都不敢相信眼前竟是自己的家鄉。

在扶貧政策的關懷下,張蓮家去年種了3畝煙葉,年收入1萬多元,農閑時她的父親外出務工,工資也有三四萬元。家裡不僅脫了貧,還從原來的破土房搬進了政府補貼修建的水泥樓。

記者走進張蓮家的新院子,谷倉裡挂滿了金黃色的玉米棒。剛坐定,張蓮的母親便給大家剝開了自家新收的核桃。她告訴記者,種核桃是村裡扶持的新產業,希望能給家裡帶來更多收入。

雖然生活仍不算富足,但是張蓮和她的父母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下,張蓮又通過專升本考取了昆明醫科大學護理專業。2015年她家建檔立卡后,張蓮每年可以領取政府補貼的3500元助學金。“畢業后,在昆明找份工作,爸媽的負擔會更小。”張蓮說。

這些年,這個深山裡不起眼的小山村走出了40多個本科生。坐在村子新建的禮堂裡,村民交流最多的話題是“你家娃娃成績那麼好,是怎麼學的呢?”

但並不是所有的山裡人都像張蓮一樣有機會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從小腳部畸形的村民楊仕澤隻能選擇留在祖祖輩輩扎根的山村。即便這樣,他硬是憑借一股勁,自力更生脫了貧。

“前兩天剛賣了7頭大豬,11頭小豬,賺了4萬多元。7畝煙葉的收入也有2萬元。”記者見到楊仕澤時,他和母親正在院子裡忙著給家禽喂食。

“一開始遇到很多困難,后來村裡組織了養殖技術培訓班,幫了很大忙。”楊仕澤不善言談,但他強調最多的就是:“脫貧要靠自己努力。”

植桂村每年都在變得更好,在村民眼裡,好日子和他們的村黨支部書記楊仕龍分不開。經年累月,楊仕龍的工作筆記裝滿了一籮筐,他心裡有本賬,詳細記著村裡每一個貧困戶。

在楊仕龍的帶領下,村裡辦起兩個合作社,建設規模化撒壩豬養殖場,種植板栗、核桃、當歸等,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如今,全村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記者 王軼辰)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